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5-08 03:13马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大学生研究学生

摘 要:当今社会,网络事件日益受到众多关注和争议。网络彰显着它独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通过网络表达很多现实问题,这也是现在很多名人或者群众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足以看见网络的影响力。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更是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挑战,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表达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解大学生网络表达的现状,以科学判断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并制定及时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 网络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接近媒体的平台,在这里,公众的言论自由与活动的参与度非常高,大家言论自由的权利在此更能展现。“90后”大学生是随着网络长大的一代,他们更会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平台,更容易更方便的表达自我的观点和看法。他们的网络生活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与现实生活是否差距很大,呈现出什么特点,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都值得教育界关注和研究。

网络表达实际指个体在网络媒介中,通过不同方式表示自己的意愿、情感以及个人倾向的一种行为他们的网络生活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与现实生活是否差距很大,呈现出什么特点,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都值得教育界关注和研究。可能是语言的,也可能是非语言的。大学生网络表达,其实质是以网络这种传播手段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意愿的。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依赖网络,热爱网络,敢于表达的个性,通过网络他们参与很多事件活动。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表达事件,容易受到蛊惑和诱导,心理会出现问题,对社会形成潜在危害,对他们的健全人格也会有影响,如何正确疏引他们合理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6年5月我们通过对重庆市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4份,回收率85.56%。其中男31人,占20.1%,女123人,占79.9%;理工类9人,占5.8%。文史政经类48人,占31.2%,艺术类38人,占24.7%,其他89人,占38.3%;大一学生48人,占31.1%,大二学生60人,占39.0%,大三学生46人,占29.9%。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上网的日常行为、上网动机以及对网络信息的态度等方面进行问卷编写。以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为主要方式。在某高校,随机发放问卷。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行为的日常行为以及动机

所做调查的154名被试中,85.4%的大学生日常信息来源于网络,29.1%来源于电视,20.3%来源于报刊杂志,10.8%来源于电视。由此可见,网络目前是大学生日常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只有7.1%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小于1个小时,24.7%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1-2个小时之间,68.2%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大于2个小时。由此可知,很多学生上网时间普遍较多。

大学生上网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次排名社会问题,娱乐问题,校园生活问题,政治问题,最后是考研就业问题。而上网的动机调查中,85.4%的被试主要是消遣娱乐,其次是61.4%的被试是求知,还有11.4%是求名和8.2%是逃避动机。

(二)大学生对网络平台的认知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认同网络是人们发表意见和主张的一个有效平台,只有较少部分学生认为不能确定和不同意该看法。50.5%的学生认为目前网络言论还可以,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16.2%的学生认为仍然不够自由,有很多想说的话不能说,还有29.7%的大学生认为过于自由,很多人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

只有7.8%的學生认为网络行为已经存在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力,53.2%的认为仍需要加强,38.9%的学生认为网络的道德约束力不存在和不清楚网络行为是否存在道德约束。

(三)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真实度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所得的信息只有参考价值,只有3.9%的大学生认为完全可信,5.2%的被试保持怀疑态度,2.6%的认为完全不可信。由此结论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虽然大多数的日常信息都来源于网络,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网络判断力。

过半的学生目前网络表达的状况一般,只有11.7%的学生认为网络表达发挥了很好的影响作用,10.4%的学生认为很差,具有负面影响,14.9%的被试认为说不清楚。大学生一方面依赖于网络信息,一方面对网络信息有自己的看法与认知。

(四)大学生网络评论的现状

网络评论是典型的网络表达,关于此的调查分析直接关系到问卷的命题核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8.2%的大学生很少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20.1%的大学生经常会有此行为,11.7%的大学生从来不会。这个调查结果与其他网络表达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差异性。

如果对于一些舆论事件,大多数的人都表达相似观点,只有6.5%的大学生会选择相信,61.7%的大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判断,22.1%的大学生抱观望态度,9.7%的大学生不会相信网络舆论的结果。而对于他人追逐网络舆论潮流的一些做法,24%的大学生表示反对,54.5%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而对于媒体炒作对大学生观念影响自评的结果,61.7%的大学生认为有影响,其他的认为没有。可见,网络舆论、大众观念导向、媒体这些对大学生的网络观念影响较大。

(五)大学生对于网络表达的信任

只有16.9%的大学生作为发帖者或者跟帖者从不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17.5%的大学生总是隐藏,其他的都是经常隐藏或者偶尔隐藏。21.4%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考虑过网上或者在学校BBS上发帖的政治后果。可能大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法律观念的比较单薄,不太会考虑网络上的言论所带来的政治后果。

(六)大學生网络表达的特点

从大学生最熟悉的网络用语,以及常用社交平台(微信、QQ、微博等)的常用词分析而来,大学生常常对于社会热点事件、校园话题、社会公共事件发表看法与见解。而这些都带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就是比较情绪化,还有更为利己的倾向性。这可能因为大学生的情感具有明显的两极性,丰富却不稳定,容易出现极端情况。

三、建议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当今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不仅仅要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还得当代大学生的诉求,转变管理理念,将互联网建成与学生更好的沟通教育明天,建成教书育人的新载体。

将校园文化多角度渗透网络平台,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方式。校园文化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社团活动应该也与时俱进,某企业与广东团省委合作启动社团扶持计划,注资100万元用于扶持社团发展。同时,发布社团建设与管理的专属平台——奇骥校园广播式社交平台。该平台为学生开放,可以使用定位系统,向学生提供服务。这种高科技的使用在校园活动中,可以减少实体的物质宣传,也吻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体现大学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用学生更容易融入并且接受的方式开展学生活动,正面积极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态,最终实现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不同的媒体平台在高速发展,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众。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网络表达”需要背后的真正动机,研究他们的受众心理,对大学生进行适时引导,积极塑造适合他们的网络环境,不断提升其网络表达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可素之才。

参考文献

[1]倪建均.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认知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J]2016年第4期.

[2]王贤卿.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刘瑞瑜.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及教育引导策略.新闻战线[J]2016.02.

作者简介

马箫,女(1984.12.—),陕西咸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

课题: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我院大学生网络表达的现状及心理疏引研究》项目编号:2015YJKY17

猜你喜欢
大学生研究学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