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应学谦
摘 要:阐述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目前高密度电法主要用于浅表找水、岩溶勘察、公路铁路勘察。本文通过一应用实例来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岩溶勘察;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22
1 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
通过地表往地下通入电流,建立起人工电场,通过测量电场在地表的分布状态,多参数测量计算出岩层的电阻率,所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经专业软件处理,反演出视电阻率剖面图,根据反演剖面图确定地下地质情况。分析这些岩层电阻率的变化,间接了解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本次高密度电法工作选择温纳装置,跑极方式采用每次单根电纜移动的滚动方式。在水平方向采用小极距进行数据采集外,同时采用不同的隔离系数以研究地质体垂向电性变化,兼备电剖面法及电测深法。
2 高密度电法工作应用实例
(1)地质概况。测区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分布于测区西北部;石炭系上统船山组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呈北东向展布;第三系红砂岩,分布于测区东南部,与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呈断层接触关系,第四系残、坡积物沿沟谷低洼处分布。测区内发育一北东向断裂构造(F3),该断裂控制东南部第三系断陷盆地的北部边界。
(2)地球物理特征。高密度电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第四系松散覆盖层的电阻率一般较低,由于所处环境不一样,电阻率相差较大,一般在几十至200Ω·M,个别上千Ω·M;未风化完整或较完整灰岩岩层的电阻率相对更稳定,一般电阻率较高(上千Ω·M);半风化灰岩溶蚀发育时,溶蚀空洞区往往为泥质或水充填,这些充填介质均具低阻特征(电阻率为几百Ω·M);但风化而又松散的地层和第三系的泥质粉砂岩电阻率很小,一般为几十至一百多Ω·M。断裂和岩溶在形成的过程中,随地质特征的改变,导致断裂和溶洞与围岩产生一定的电性差异,异常大小决定于断裂的空间大小及填充物的物理性质;含水的断层与发育的裂隙呈现低阻异常,不含水的则呈现高阻异常。它们都与灰岩有明显的电性差异[1]。
(3)成果资料解释。
1)断面1解释。测线1000-1320桩号段,整体呈相对高阻特征,与灌浆处理地层相对应;测线1320-1590桩号段,整体呈低阻特征,近地表与中上部呈低阻特征,下部呈相对高阻特征,浅部为第四系,下部为基岩。依据电阻率变化规律,结合地质资料推断:测线1310-1330桩号段存在断层,断层倾向西北,倾角约25度;测线1200-1260桩号段存在溶洞,溶洞埋深约为40米;测线1340-1400桩号段呈低阻特征,该段受断层影响,且存在多个塌陷区,推断此段为岩溶溶蚀带,溶蚀发育深度自地表至15米。与钻孔资料基本一致。
2)断面2解释。测线1000-1590桩号段,近地表与中深部呈低阻特征,下部呈相对高阻特征,浅部为第四系,下部为基岩。依据电阻率变化规律,结合地质资料推断:测线1040-1280桩号段存多个低阻特征体,且地表存在多个塌陷,推断此段为岩溶发育区,溶洞基本相互连通,溶洞发育深度由地表至地下约30米。测线1410-1440桩号段存在低阻异常,且地表存在塌陷,推断此段岩溶发育,存在溶洞,溶洞中心埋深为6米[2]。推断岩溶位置与后期塌陷位置基本一致,如下图2。
3 结论
通过本次工作,基本查明了测线控制区内基岩面埋深、岩溶赋存状态及空间形态特征。推断岩溶与钻孔验证及塌陷位置基本一致,表明高密度电法勘探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朱清耀.福建工程学院学报[J].2005.
[2]江玉乐,张楠,周清强,张朝霞.物探化探计算技术[J].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