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谢
肖国水凭着自己的努力钻研和大力推广把福建罗源县岐峰村建成了养菇基地,本人也成了致富带头人。
肖国水,从2009年起扎根罗源县霍口畲族乡,任岐峰村村委会主任、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7年时间里勤恳敬业,勇于创新,引领村民发家致富。
同时,他还是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罗源县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罗源县劳模协会副会长、福州市人大代表。
2011年,他荣获“福州市第三十二届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被农业部、团中央评为“全国第九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他是绿色创业者,7年前弃商从农,推进生猪退养,恢复畲乡生态山水;他是“养菇达人”,7年间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他是致富领路人,修路建桥,推广旅游,引领村民发家致富。
他常说“我就是一个农民”。
钻进畲乡变“养菇达人”
岐峰村地处罗源县“凤凰之乡”——霍口畲族乡,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福州“第二饮用水水源”重点生态保护区,全村共260户980人。
日前,笔者见到了姗姗来迟的肖国水,原来,一大早便有不少批发商找他订货,还有人邀请他去讲授养菇培训课。
7年前,年近4旬的肖国水心系家乡,放弃了城里稳定的生意,毅然钻入罗源的大山里——岐峰村,成了一名脚沾泥土的农民,从头开始种菇创业。
2009年,为响应保护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水源”的政策号召,岐峰村成为首个畜禽整治示范村,作为村委会主任的肖国水动员村民退出生猪养殖,而村民的生活着落成了面临的一大难题。
“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同年年底,肖国水挑头成立了罗源县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当地养猪户发展食用菌生产、油茶种植、高产毛竹林培育、林下种养生态循环农业,闯过了“不被看好”“产品滞销”“自然灾害”等众多困境。
经过7年的努力,合作社荣获了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福建省“菜篮子”基地、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等称号,在去年成为福建省科研院校开展(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示范基地。
深耕农业成“改革先锋”
“只要冲泡三五分钟,一罐银耳便可当早餐,不仅便捷,而且保留了营养。”肖国水告诉笔者,合作社与省農科院进行技术合作,将产品加工成罐头、即食性食品,目前正尝试推向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并利用新搭建的电商平台使产品从山间直达餐桌,让传统农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只是维持现状,那就是退步。”肖国水认为,传统农业要改革创新,要转型升级。
2015年底,在福州市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合作社尝试在海拔500米以上的毛竹林培育“菌中皇后”——竹荪,实现竹子、竹荪的共生。
“合作社一年能产生300万袋废菌包,如果当垃圾扔掉的话,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产生大量运输成本。”肖国水告诉笔者,通过技术创新,将含木屑及营养成分的废菌包用于培养竹荪,减少了一半的原料成本,实现了变废为宝。
笔者了解到,由于2016年收成好,20多亩试验地的竹荪可达到60万元的年产值,每亩的竹林还能给村民增加500元的收入。
为减少“谷贱伤农”的风险,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省农林大学等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利用“保温内棚”这一技术,可实现竹荪“全年可调控生长”的目标,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