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现状及推动策略

2017-05-08 14:08毛樟伟童晓波钟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应用现状问题

毛樟伟 童晓波 钟鹤

摘 要: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表达平台,更是我院信息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基于此,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应用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改革建议和推动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应用现状 问题 推动策略

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应了社会要求,同时也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環境下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提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与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合作,共同建设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为我院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网络辅助教学通过网络实现教师和学生进行跨时间、空间的广泛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网上,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同时为互动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拓宽了空间。因此,加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不仅是教学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今后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

一、我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现状

目前平台内注册教师用户477人,登陆过系统的教师用户322人,实际在用的教师80人左右 ;注册学生10130人,登陆过系统的学生用户6497人。教师开设课程299门,被访问过的课程228门。截止2016年10月10日 ,平台的总访问量已达到158余万人次,其中最高访问量的网络课程达45030人次,访问量超2000人次的网络课程也已有44门,部门老师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二、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积极性不高

我院每学期开设1000门左右的课程,但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开通网络课程仅299门,实际在用的只有150门左右。在开通299门的网络课程中,课程访问量10000以上的只有4门,5000以上的只有14门,1000以上的62门。我院共有教师477人,登录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教师322人。登录次数在30次以上的有48人,100次以上的20人,400次以上的6人。通过对开通网络课程的数量和教师登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次数我们可以得出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积极性不高。

(二)应用栏目比较单一

通过对教师授课统计分析,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课件ppt、word等)上传,布置课程作业等功能。对在线测试、讨论区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调查、教学邮箱等功能应用较少。

(三)年龄大的老师应用较少

通过对教师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的授课统计分析,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前100位老师当中,年龄超过40以上的老师只有17位,其中大部分是计算机系相关老师。

(四)师生互动极少

通过对教师授课统计分析,在使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进行教学的322位教师当中,使用课程互动讨论区的教师只有区区16人,占4.96%,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少。

三、分析平台应用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便捷性

教师上传课件、布置课程作业、批阅课程作业、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都需要借助PC电脑端才能进行。如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移动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便捷性的问题。年轻教师在使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更倾向与使用目前比较主流的网络社交工具,比如QQ、微信、微博、e-mail等。教师布置课程作业直接发QQ群或者微信群,学生通过e-mail邮箱提交作业。

(二)缺乏即时性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更希望借助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教师发个课程通知或者课程作业信息,学生通过QQ、微信等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教师的信息。

(三)易操作性

现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视频格式的教学资源很不方便,目前比较方便的是flv格式的视频可以直接上传,其他格式的视频就必须先以文件的形式上传,然后取视频地址,接着打开多媒体格式的按钮输入取到的视频地址,最后调整视频播放高度和宽度才可以正常播放。平台对其他格式的视频不兼容,给教师的实际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四)时间有限,缺少精力

一线教师平时上课任务繁重,空余时间还有科研论文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建设网络课程。很多老师觉得如果想建好网络课程,必须花费比传统授课方式多2-3倍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在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上传等。如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那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

(五)院系层面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

目前我院对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教务管理部门和各个分院也没有相应的推动策略,对率先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的教师也没有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

四、网络教学平台推动策略建议

(一)率先建立一批示范性网络课程

我院有必要率先建立一批优秀的网络课程,已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每年从有意愿的教师中遴选一批具有建设基础的课程予以立项支持,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目标。

(二)升级现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系统,采购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端以及流媒体播客系统

建议学校采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配套的移动学习平台(即移动学习端APP),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看移动端的教学资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手机端随时向老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利用上下班做班车时间用手机端批阅课程作业,回复学生的提问,做到时间的高效利用。采购流媒体播客系统可以让教师上传微课等微视频更加的方便,因为其可以把原本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不支持不兼容格式的视频自动转换成平台支持兼容的视频,省去教师自己网上下载视频转换软件进行转换所浪费的时间,给教师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助教制度

为促进平台在全院范围内的深化应用,教育技术中心应加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培训力度。除了以集中培训方式以外,还可以以分院为单位进行小班化培训,个别的可以一对一培訓,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平台并熟悉基本操作。针对年龄偏大的老师,我们建议建立助教制度,各个分院选几个课程建的好的青年教师协助本分院年龄大的老师建设网络课程,教会其进行简单的应用和操作。

(四)建立完善的网络课程建设考评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政策

学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完善的网络课程建设考评体系以及具体的考核指标。每一位教师建设网络课程必须按照此标准建设,各个分院设立院系管理员,可有本分院负责教学的副院长负责,负责检查督导本分院的网络课程建设情况。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也应从学校层面,每年评选一批网络课程建设比较好的,学生评价高的课程及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让全院形成百花争鸣共同建设网络课程的良好氛围。

(五)改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做到校园wifi全覆盖

现在正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几乎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后期学校如果购买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移动学习端和流媒体播客系统,教师就会上传教学视频资源(简短的微视频,如微课等),学生如果要学习这些视频资源就必须要求校园能够覆盖wifi,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拿出手机或Ipad进行学习。

教学资源数字化是目前我院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辅助模式之一。以网络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和推动,不仅需要学院领导的重试,还需要教务管理部门相应的激励政策支持,更需要全院师生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 梁照,代学梅.浅谈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问题及优化策略[J].信息与电脑,2015(12).

[2] 毛红芳,刘森.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现状及推动策略[J].文教资料,2015(9).

基金项目:2015年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学研究课题 编号:2015JK49

童晓波、毛樟伟-论文《MOOC 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类实验教学探讨》2015 年 10 月发表于《商品与质量》ISSN1006-656X CN11-3669/T

作者简介

毛樟伟(1986.06-),男,浙江江山人,学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及教育信息化。童晓波(1982.10-)男,浙江杭州人,硕士,实验师 ,研究方向:实验管理、公共管理。钟鹤(1986.11-)男,浙江嘉兴人,学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多媒体维护与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现状问题
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山火预警技术在输电线路的应用现状
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对策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