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只有激活了学生思维的潜力,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课堂充满灵动和活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思维潜力
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精心预设生活情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在思考与探究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排水管为什么都是圆柱体?学生虽然每天都会看到这些现象,但是要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解释却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弄明白这些数学知识的本质,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就可以知道,车轮做成圆形是为了保证车轴离地面的距离始终相等,这样车子在行驶过程中才能平稳。排水管做成圆柱体则是由于周长相等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所以同样长度的几何体中圆柱的体积最大,排水也就最快。通过用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设计有效问题,提升思維能力
教师通过设置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才能在不断地释疑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的数学问题要注重逻辑性和严密性的结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思维为主线,问题贯始终”的教学思路,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整合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已知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如果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你又可以分别得出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呢?这道题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能够不断解决疑问,整合知识,提高解题的效率。
三、反思学习过程。拓展思维空间
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学会学习的关键之一就是学会反思,通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教学的过程,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把握上来,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它的顶角是多少度?很多学生只完成了锐角三角形这一种情况,得出顶角是30°,而对于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则根本就没有考虑,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三线把握不够深刻,造成了思维受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一点,但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三条高的交点(垂心)则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外部或一个顶点上,同时学生对于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心)也进行了探究。通反思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更全面,也为以后学习圆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既要求教师正确地引导,也要学生不断地练习与反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责编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