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丰田和大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家车企,它们几乎统领小型家用车市场。论汽车技术储备它们也是业界领先的,要它们造出一辆有性能有装备的豪华汽车也是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无论丰田/雷克萨斯还是大众的豪华车型始终无法给到奔驰宝马太大冲击。且看那些第二梯队的豪华品牌,无论捷豹、沃尔沃、凯迪拉克,他们都使出浑身解数,务求在性能、操控、配置上击倒那些德国标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福特如何炮制一款旗舰豪华车!
福特一向给人印象就是亲民、实用,虽然内饰细节做工不如丰田大众,但是胜在底盘功架高强,例如福克斯、嘉年华,虽然只是一辆小型家用车,但其操控乐趣往往是同级之上。如果造高端车福特还会将这些优势继续放大吗?事实上并没有,林肯品牌没有亦步亦趋搞什么运动操控,而是将大家都快遗忘的美式豪华重新发掘出来。
论历史和血统,Continental可以说是美式豪华车的代表。不过遗憾的是从诞生至今,林肯都从来不是一个全球性品牌。虽然新款车型福特已经提供了大量欧化的机械结构,不过对于“口味”这种非常感性的需求,不同市场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从我上车到让车辆开始移动,我足足花费了接近5分钟的时间,并非为了热车,而是需要将座椅、方向盘、三镜调校为一个最舒服的驾驶状态。其中那个极其夸张的30向电动可调节座椅,最变态的是可以对左右腿部支撑进行独立调节,林肯甚至为此申请了专利。出发点是不错,为了照顾驾驶的时候左右腿不一样的弯曲程度。但事实上无论我如何调节都很难找到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那种感觉有点像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调节好了腰部突然又发现屁股不对劲。不过还好啦,车主调节好之后只需要按下记忆功能便可,不像我们经常切换试驾车这种状态。此外,除了那个按键式换挡机构,其它功能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副3.0T发动机,此前在福特EcoBoczst系列不曾出现过,介于3.5T与27T之间。378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570牛米的峰值扭矩不但压倒性超过同级的3.0T发动机,而且还僭越自家的3.5TEcoBoost发动机。福特的涡轮发动机输出标定都与其他品牌不同,数据上没有一个常见的峰值输出范围,只有与大部分NA发动机那样一个高峰,例如2500rpm。
这款發动机动力自然不用说肯定直逼很多V8发动机了,更好玩的是高转速表现依然后劲十足,而剧氐中高三个转速区间之间衔接十分顺畅,几乎感觉不到有任伺爆点。
本以为林肯是为了照顾中国市场而通过缩缸推出3.0T,事实上连美国本土贩售的Continental也是采用这副30T而没用35T。其中原因,一是这副发动机已经足够优秀甚至压倒3.5T(这一点前面说得很清楚),其二因为Continental依然采用福特的横置发动机平台,3.5T在体积、配重上无法满足车架要求。
关于大型豪华车为何均采用纵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十分了解。福特面临一个与沃尔沃同样的问题,如何让一辆采用横置发动机平台、车身长度超过5米的豪华车营造高级的行车质感?尤其是那些大马力的横置发动机。先天结构不够平衡,只能后天补救,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用四驱系统。当然,毕竟是旗觇车型,林肯也没有随随便给Continental装一套普通的适时四驱,而是直接用上了福克斯RS上面那套高规格的四驱系统。虽然表面上都是横置发动机布局、前轮驱动为主的四驱系统,但它核心的技术是电脑会通过数据判断四个车轮的抓地力,再通过多片式离合器将动力在后轴左右之间分配,实现更好的弯道稳定性,也能够让车辆以更快的速度通过弯道。这套四驱系统与Acura那套SH AWD有点类似,虽然Continental没有后轮转向辅助,但它在弯道里面的表现更偏向中性,推头情况不明显。比较戏剧性的是,Continental在中低速的时候转向比从左止点打到右止点只有两圈。如此快速的转向用在福克斯RS这些小钢炮当然如鱼得水,但你想象一下一辆5米长的大车如此快速的转向会如介?说实话初次尝试的确会吓我一跳,面对那些直角弯的时候方向只打了一圈就到底,这个时候你会环疑究竟车辆能不能够转得过去,初次上手需要适应一下这个如此快速的转向。
有点遗憾的是,Continental没有赶上传说中福特10AT的头班车,只能继续用那个有点历史的6AT。用在福特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作为豪华品牌而且是旗舰车型,不得不说这是全车机械部分最软肋的地方。毕竟不是追求运动的车型,换挡速度可以不要求太多,但是换挡的平顺性却明显落后于同级对手,尤其遇上堵车情况下更加明显。不过当我开上高速巡航的时候,刚才种种的不适和埋怨都化为乌有。Continental在高速巡航的状态下实在太舒服了,高速的平稳性与噪音抑制都完全是美式豪华的典范。CCD连续可调阻尼悬挂像烫斗一样抚平了道路的大部分起伏,屁股只感受到一丁点冲击,尤其开启按摩座椅之后更加感受不到车外震动。在高速开着这车,只希望永远不要下高速。
捷豹XFL、沃尔沃$90、凯迪拉克CT6,到现在这款林肯Continental,它们都各自有特点,也都足够豪华足够高级。但是它们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最致命的问题:为什么不选择BBA?
或许这不是造车功力的问题,或者说真的存在着一种汽车的普世价值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