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习:职教质量提升“最后一公里”

2017-05-08 06:08林德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职教职业

林德华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68-02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表明,人的能力有80%是在工作中习得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结合点——职业劳动实践是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个关键环节正是连接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最后一公里”——学生实习。

无论是教学见习还是顶岗实习,实习的直接目的在于借助行业企业教育资源,化解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等困境,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本质就是给学生创造更直接、更生动、更有冲击力的体验职场生活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共享和分担,让学生未来就业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可以说,实习作为职业教育“跨界”的具体手段和重要环节,先天地具有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等内涵提升方面均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是在学生实习阶段,许多学校在管理形式上重视有余、实习设计随意性大、实习过程走过场、实习有效性不佳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职业教育日趋回归实践理性、回归“工学结合”“做中学”的当下,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谈到实习,学校在谈什么?企业在谈什么?有效实习应关注什么?什么样的实习最有价值?实习应该坚持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实习的体验、促进等教育作用?这些理应成为改进技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着力点。

当前,职校学生实习困境主要在于,一方面,实习的吸引力不强,缺乏系統设计的低效实习留给学生的似乎只是相对于同龄人而言的提前工作,是逃离了学校管理的自由生活,对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自主成长几乎毫无意义。实习作为职业学校重要的教育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完全由教育者操控,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参与体验及感悟交流,表面上轰轰烈烈,仿佛给了学生很多。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就会逐渐形成实习无用论,甚至对实习产生反感。另一方面,实习管理评价的引领、导向作用不强,没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职场生活、关注职业能力培养,“电话查岗”“QQ交流”之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管理现象仍很常见,以致实习期成了职校生各种问题的高发期。一些学校陷入实习设计安排“乱”、学生实习过程“混”、职业教育质量“差”的恶性循环。

影响实习质量的结构性因素很多,限于职业教育实际困难,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校企合作平台、实习管理校企联动机制等诸多外在因素短期内还难以改进,要实现有效实习,学校层面至少应该思考和完善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突出学生发展这个核心。实习任务应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系统设计,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内容既涵盖职业岗位技能要素,又内隐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二是贯彻规范管理要求,实习时间、场所及过程安排严格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设计,环环相扣,分步实施。三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学校与企业协同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和带班师傅,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劳动实践中学习相关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同时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带班师傅的考核工作。四是注重实习效果,实习评价应建立企业、学校、学生多元参与机制,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岗位技能与兼顾职业素养相结合等原则。说到底,学生需要的是既指明方向也解决问题的实习。因此,有效的实习评价机制应该是既有价值引领的内容,也有实践操作的指标;既有学生之间横向比较、学生自身纵向比较的量化指标,指向诊断问题、促进发展,也有检评学生职业素养的质性研究手段,指向关键能力的生成。

增强实习的有效性,需要建章立制提要求,更需要因地制宜想办法,既要遵循职教规律,又要体现地方特色,力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最大化地达成一致。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职教职业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