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林红
学习品质是“养成”的而非“教会”的,不是靠说教、靠教师在口头上不断重复“要坚持到底”“要专心做事”之类浅层次加油鼓劲的话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强迫幼儿专门练习或不断强调遵守规则就能达到目标的。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生活、游戏进行长期的培养。比如,在这个案例中,当文文主动提出要去建构区时,教师可以询问文文“你想用磁力片做什么”,让其带着自己的目标投入游戏中。也可以建议文文把自己想要搭建的内容画下来,并期待文文有跟其他幼儿不一样的玩法。在文文搭建时,教师可以观察文文是否按照自己设置的目标在行动;如果对计划有调整,为什么要调整;有否坚持完成计划,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教师应该在观察、分析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关注幼儿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以“促成幼儿逐步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自然而然地引导、支持幼儿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以平行游戏的方式或演示新玩法的方式,把文文的学习兴趣引向深入,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里要注意的是,幼儿虽然在口头上答应了“坚持到底”,但往往会因为在过程中产生“意外兴趣”而无法实现承诺。教师应理解幼儿出现这样的行为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是在情理之中的。对此,教师也不必过于纠结、担忧,应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所想所为,捕捉其中蕴含的契机。在案例中,当文文想要换到生活区时,教师不可简单判定其“缺乏耐心”,不妨倾听他的解释,判断他的真实意图,尝试将这个“意外”变为提升其学习品质的良机,或许文文能够在新换的区域中专注做事呢!
良好的师幼关系也是影响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重要因素。幼儿只有感觉到安全、被信任,才能没有任何压力地主动探索,也才能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发生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如果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支持性的而非控制性的,幼儿就能积极参与并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比如,如果教师在陪伴、倾听、等待幼儿时能以欣赏的目光含笑注视,对幼儿的努力作出真诚的肯定等,幼儿就有可能在富有挑战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和自我管理;如果教师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幼儿换区的愿望就有可能得到满足;如果教师自身就具有专注做事、坚持完成工作、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幼儿就有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建立了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的规則,又能灵活把握规则,幼儿间就有可能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关系,而不是互相管理、监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