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将“段子”刷成成语的古代文青

2017-05-08 07:43凹凸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极具画面感墓碑

凹凸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生动形象,包含哲理。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些高度凝练的段子。于是,几千年来一直被刷屏,变成了成语。而成语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春秋战国时期,例如“邯郸学步”“围魏救赵”“自相矛盾”“叶公好龙”等等。除了这些,有些成语也产生于思想家、文学家的诗文当中,因为其文章脍炙人口,导致其中一些词句也流传甚广,久而久之就成了成语。“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是个盛产成语的专业户,一起来看看吧!

接地气:可怜的动物形象击中人心软肋

韩愈自诩是人中之龙,并非“常鳞凡介”,本来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可是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提携,致使他一直很困顿和颓丧,辗转在京城,落魄在长安,就像巨龙困在沙滩上,十分无奈。这个时候,身陷困境中的他,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求援态度呢?韩愈思来想去,觉得不应该自降身价,苦苦哀求。便向有关官吏写信,大致意思是:我韩愈这条龙,就算是陷入困境,也将继续保持我的骄傲、我的清高,绝对不会向任何人请求帮助,主动向人求救该有多么悲惨啊,简直就像狗对着主人那样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这才不是我韩某人所为呢。“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人们没有记住韩愈这条龙是多么清高和冷傲,却记住了他描写的这条狗是多么哀怜,多么卑微,于是“俯首帖耳”和“摇尾乞怜”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其形象性。然而,韩愈描写的那条龙也很形象,为何比不过狗呢?这是因为龙毕竟神话色彩很浓,离我们很远,寻常人当中有谁比得上龙呢?倒是摇着尾巴的小狗形象,真实地体现了普通人为生活为前途奔波的无奈心境,击中了人们的软肋,很接地气,于是就被刷屏了。

现炒现卖:给人写墓碑写出好段子来

韩愈一向为官清廉,老老实实拿薪水,安守本分,没想过要贪赃枉法。当然,他在不触犯法纪的情况下,也会想办法改善生活状况。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谀墓”,其实就是给死人写碑文。一个有身份的士大夫去世了,其后人想要墓碑上的碑文写得好看一点,那就得请“大V”来写,韩愈便是当时的首选。

有一年,一位名叫胡润博的官员去世了,其后人请韩愈写墓志铭。给官吏写生平,赞美其清廉公正、奉公守法是常备套路,这样刻在墓碑上也好看,能得到后人的赞美。当然,这位胡大人的生平也确实对得起唐朝政府,也有基本的事实作为支撑,但是想要有所流传,就看韩愈怎么描述了。

韩愈既然是“大V”,自然有良策。接下来,在写到墓主生前的廉洁时,韩愈的发散性思维起了作用,他神乎其神地来了一句“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胡润博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负责渭河桥以东军队的物资供给工作,虽然过手大量的军用物资,但是他恪守本职,廉洁奉公,分文不贪,绝不把朝廷的钱私自给予别人。因此,不管墓主生前到底清廉到什么程度,韩愈这个极具画面感、极具形象性的细节描写很有文学效果。

不主故常:写工作报告也能写出成语

韩愈不仅是个文艺青年,他的军事才能更是不在话下。他不仅分析得出淮西节度使的虚弱,还能分析该怎么出兵打仗、行军布阵。他认为必须利用地方上的老百姓自卫武装,将其转化为常规部队,率领他们征讨军阀。当然,在进军淮西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可能会来支援,使朝廷军队陷入四面出击的被动局面。韩愈洞若观火,认为此时其他军阀不会真心出兵援助淮西,因为他们只顾着自保,最多就是假装出强大的声势,为淮西助助威,呐喊一下而已。韩愈的工作报告写到这里,估计也是战略思维促发了文学思维,于是写道“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虚张声势”这四个字将周边的军阀们敲着战鼓,摇着战旗,一路吆喝却不敢真刀真枪上阵的情形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而这种描绘因为极具画面感,于是给了唐宪宗以及平叛的将士极大的信心,无形中壮大了自己的战斗力。更奇妙的是,“虛张声势”也被刷屏了。

韩愈的诗文里产生的成语远不止本文提到的这几个,本文只是从具体背景和个案分析其成语的文学艺术魅力。借此,我们也可以学习古人在表达上的经验。

猜你喜欢
极具画面感墓碑
极具科技感的汽车设计
珠藏韫柜
方寸之间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跟踪导练(二)5
清明
清明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