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梅
“我总觉得这节课有什么地方不对,没有上到学生的心坎……他们一直兴致不高,各位老师给提提意见吧……”《鞋匠的儿子》一课上完后,仇教师在进行教后反思时这样说。于是,听课教师就课堂观察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教师说:“这节课,你提问了近30次,但有10个问题是重复的……”有的教师说:“朗读课文次数为4次,皆是齐读句子,并未通读整篇课文,也没有完成预设的写法指导……”还有的教师说:“评价语言多是‘对‘很好‘谁有不同的看法……”
这是某天下午蔡岗小学语文组教师评课的场景,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是学校教师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教研活动。蔡岗小学,地处安徽省合肥市郊区,面积较大,师生人数近400人。她也是我支教一年的学校。说起我的支教生涯,真是一部情感大戏:从接到支教通知时的不解与焦虑,到投入支教工作的痴迷与快乐,再到支教结束时的不舍与感动,这其中的变化,唯有自己最清楚!
态度决定一切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我很喜欢丰子恺先生的这几句话。它启示我:态度决定一切。
记得当时接到学校通知,填写支教薄弱学校的申请表时,我很是不解。这个学期,我本来就要教授一个班级的语文课,还是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任务很重,压力也很大,为什么会安排我支教?我不明白。
后来,我参加了“包河区中小学教师兼职支教工作会议”,教育局有关领导解读了支教方案,其中一个规定是每周至少去支教学校1~2个半天。忽然听到,自己被分配到蔡岗小学。但是对蔡岗小学在哪儿,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我一点儿都不知道。上网检索后才得知,蔡岗小学现有学生370人,在职教工21人,师生人数不抵我们一个年级组,多小的学校呀……但也发现,从我家附近出发乘坐公交车,单程需要两个小时,中途要转3次车;从单位出发坐公交车需要1个多小时……不解,焦虑,笼罩着我!
我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是在和蔡岗小学黄校长的第一次沟通之后。她向我表达了学校教师的期待,对这项工作的热情,相信我的到来能给蔡岗小学语文学科注入新的活力,改变他们的语文教研现状。听到这里时,我为自己的种种情绪感到惭愧和自责。当初,自己怎么会那样想?我一定要改变自己,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与期待。于是,在和黄校长协商之后,我到蔡岗小学支教的时间是每周四下午2:30。
9月底,我正式到蔡岗小学,受到学校教师的热情接待,并告诉我,学校即将面临整体搬迁,很长时间都没有新进教师了,学生人数也不多。以往的教研活动时间并不固定,一般是在下午放学后,有时会出现教师临时有事,或时间太仓促,活动效果并不如人意,内容大多是集体备课、上课、听课、同课异构……在这位老师的引荐下,我和黄校长见了面,开始商讨支教的具体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要使每周一次的支教活动真正有效果,就应确保教研活动时间是固定的,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其中;明确学校语文学科教研方向,多倾听教师的心声……
至此,我算是對蔡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从最初的不明白、不理解到现在心甘情愿地接受,支教心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是的,自从当上人民教师的那一刻,我就应该立志要到教育最需要我的地方去,不能有丝毫的抱怨。此时此刻,我不禁为自己之前的焦虑情绪感到羞愧,也暗暗欣喜自己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一支教任务,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情。
收获着,成长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一年的支教生涯,我带领着蔡岗小学的教师从听课、编制学校语文听评课量表开始,到开展语文课内外整合实践研究,再到拟订语文教研组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收获着,也成长着。
了解完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后,在听了每位语文教师的课之后,我和其他教师共同研究,一起编制学校语文课堂观察量表,涉及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读书时间与有效性、教师理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应答、课堂教学与关键事件、目标达成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这个学期,我和他们一起上研讨课,多达30节。每节课前,执教教师会先说课,我们会在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他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二次备课。听课时,我们人手一份观察量表,从多个角度对此次授课进行观察记录,并在课后进行研讨。这时我们会结合观察量表,对每节课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让授课教师真实地感受到自己讲授本课的
得失。
在课堂观察量表使用一个学期且有显著效果之后,我们又开始进行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研究。值得称赞的是,每位教师课前都会主动思考:除了书本知识外,这节语文课我还要教给学生什么,如何培养他们的思考方式?该怎样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选取哪些材料?如何进行整合,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在讲授《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时,在讲课之前,她再次阅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参加了跨校教研活动—观摩我校瞿老师的图书馆课《呼兰河传》导读课,并在自己班级也上了一节《呼兰河传》导读课。这样的课前准备,不仅教师在成长,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萧红、对《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理解,激起他们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一时间掀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
热潮……
播种的快乐
“石老师,您以后还会来给我们上课吗?我们很喜欢您的课……”班级里的学生们课后悄悄地对我说。
“我一定会改掉以往懒散的态度的,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的老师!”听完我的讲座“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位同事这样给我留言。
“石老师,支教活动就要结束了,您以后还来我们学校吗?要是您能再支教一年就好了!”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中,同事们问我。
“石老师,您今天有空吗?这几天我们的开心农场就要收获了,请您来跟我们一起收获劳动的果实呀……”2016年暑假的一天,我收到了同事们的邀请。
……
每次想到学生和同事们的这些话语,我的心中就会泛起一阵阵涟漪。虽然支教生活只有一年,我也只给师生上过4节示范课,带着其他教师做了两项研究,但却目睹了同事的变化、学生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尝到了“播种的快乐”,收获了感动和感恩,感受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量。
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说:“也许,对于广阔的乡村社会而言,我们点滴的行动影响甚微,但对于我们的行动能改变的乡村少年个人而言,就是一切,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对于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而言,也许我们个人的努力终究只是蚍蜉撼大树,但也正是无数个人点滴努力的累积,推动着我们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坚定不移地去
支教……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