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生活的这些年,我印象最深的有蹄动物就是威武雄壮的猪刚鬣。第一次偶遇猪刚鬣是在2012年夏天的陕南秦岭。我独自一人向保护站对面的山头走去,扛着借来的斧头壮胆。刚要走进竹林边界,只听一阵嚎叫,几头野猪在离我不到5米的密不透风的林子里一阵奔突散去,我虽一根猪毛都没看见,但是也吓出一身冷汗。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熊坪保护站也有野猪群。白熊坪保护站内没有住户,不存在人兽冲突,遇见逍遥自在的野猪机率还是很高的。兽径上的红外相机显示,猪崽们会在一个区域待很长时间,而且有相对固定的巢域。因为体表的脂肪含量很低,夜间散热比较快,所以它们会叼来咬断的竹子,铺出一个两米宽、三四十厘米厚的大床垫,然后躺在上面或钻进里面休息。
山间三大猛:头猪、二虎、三熊。不管是在东北还是在西南,都要学会防御它们,免受伤害。野猪的眼神不太好,只要你别动,有时等野猪走近才能发现你。不过遇到独猪的时候要远远地让它知道你在这,给它逃跑的时间和空间,不然它会不顾一切地先发制人。
大部分的野猪家庭是由一公一母组成。它们经常带着几个猪崽在林间小道旁翻翻拱拱,找寻橡果和地下昆虫。在早春季节,林间空地上和小路旁边的光照条件好,虫子长得又多又肥,野猪就会频繁地光顾这些地方。有时野猪能把一块空地里上百平方米的地皮全部拱开,深度达二三十厘米,场面壮观。
在白熊坪待了一年后,我们发现野猪小崽的夭折率很高。春天的时候猪妈妈会带着六七只长着漂亮花纹的小野猪四处溜达,但是到了秋天,陪伴在猪妈妈身边褪去花纹的小野猪一般就只剩两三只了。研修生整理红外相机照片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兽径上,有两只野猪生了6只小野猪,每天沿路走一遍,一个月后就只剩3只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野猪的眼睛,你会发现它的黑眼球和眼白的比例比大部分动物都要更接近人眼,所以有时甚至会感觉出它们眼神里的那么一点点狡黠。
我们对野猪的印象并不全是拟人的揣测,野猪的社会化程度很高,智商也很高,能表现出多种复杂的行为。猪在东西方都有不太好的名声,在东方象征了懒、馋、笨,在欧洲曾一度是肮脏和邪恶的象征。
很多科普文章里会纠正人们对猪的错误印象,将野猪描述为一种“爱干净,在条件合适的时候非常喜欢清洁”的动物。野外的泥潭确实比猪圈里的粪坑干净很多,但是我们发现野猪会取食多种多样的包括同类在内的高度腐烂的动物尸体,当然也不介意在吃饱喝足后,在动物尸体上打滚撒欢。曾经有一头大野猪拖走动物尸体时,还在红外相机前留下了好多照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嘲笑的味道。
2015年6月,我们就观察到两头成年野猪带着一头前年出生的小野猪,经常在夜里去吃一头死斑羚,围着恶臭却对它们来说是美味的斑羚,一陣饕餮。
如果你跟我们一样近距离接触过那些腐烂的尸体和刚吃完尸体的野猪的话,你会觉得猪圈里的空气还算是清新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