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逃饭女”事件看传统媒体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

2017-05-07 19:02吴雨伦
视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辟谣转型期主义

□ 吴雨伦

从“上海逃饭女”事件看传统媒体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

□ 吴雨伦

2016年2月,“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火爆网络。该事件在经传统媒体转载后,引发一系列大规模讨论。然而,此事最终被认定为假新闻,部分传统媒体纷纷“中招”。传统媒体在此事中有所失职,在事件开始发酵时非但未进行详细的事实核查,反而起到了推动假消息扩散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在转型期更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并注重对官方自媒体平台的把关。

上海逃饭女;新闻专业主义;传统媒体转型

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19世纪90年代,最初是在言论市场混乱、众说纷纭的情形下,美国新闻界所采取的一种可信化策略,后来发展为一种坚持新闻报道客观真实、中立的新闻职业规范。在互联网时代,为与新媒体抗衡,部分传统媒体渐渐失去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即传统媒体对新闻基本要素的把控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度内容的挖掘。

本文以2016年2月“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以下简称“上海逃饭女”)一事为引,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在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

一、“上海逃饭女”事件的起因和发酵

2016年2月6日19时28分,一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在上海一本地论坛发出。帖子中楼主称她不顾父母阻力来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看到了男友家的第一顿晚饭,决定分手。

2月7日,KDS宽带社将该帖截图并发布到微博,随后不久,《华西都市报》官微对此进行了转载,自此,此事从话题成为了新闻事件。作为一家新闻媒体,《华西都市报》是经过微博认证的,它所当成网帖热点转发的文章渐渐演变成后来此事的官方“新闻”来源。在一片混乱的转发中,人民网、央广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都纷纷“中招”。到了2月10日,短短两天内,该事已经扩散到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受众都将此事默认为一个新闻事件,此时并没有人对此“新闻”的真实性进行质疑。

2月11日,有自媒体平台开始质疑此事的真实性,认为此次事件是营销炒作。2月12日,终于有主流媒体开始发声,澎湃新闻发文从照片像素、事件时间逻辑和发帖人身份等多个层面提出质疑,并去采访了自称“男主角”的人,但被其拒绝,该事的真假依然未有明确答案。2月15日,界面新闻发布题为“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营销骗局大揭露,你被骗了吧”的文章,指出其为假新闻。2月21日,中国江西网对此事进行辟谣,称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发帖者“上海女孩”根本不是上海人,进行回应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素不相识。

二、主流媒体“媒介仪式化”:“上海逃饭女”事件引发舆论爆炸的原因探析

英国传播学者库尔德里认为,主流媒体是建构现实的象征性力量的集中之处。民众对不同的媒体产生不同的信任度,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愿意相信“主流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传媒是社会规范的定义者。新媒体时代,由于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信息必须经过传统主流媒体的“显性化”或“媒介仪式化”的过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公众性议题。

回顾“上海逃饭女”事件,笔者认为此事被大规模讨论的关键一点就是,此事从一个网帖演变成了所谓真实的“新闻事件”,虚拟的网帖也许会拨动观者的神经,但真实的事件才能触及受众的痛感。

此网帖变成新闻的关键要素在于传统媒体在公众平台上的转载,最先转载此条消息的传统媒体可能只是将其当作一个“爆料”来进行推送,并没有将其赋予新闻的内涵,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的“显性化”特征使其“爆料”性质被淡化,受众更相信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从而使这篇“爆料”默认为真。

在此次事件中,几个关键的节点值得注意,其一便是上文提到的传统媒体转发此事件,另一个便是传统媒体进行辟谣。截至2016年2月25日,多家媒体发布的“辟谣”消息实际都转自“中国江西网”的报道。但是在这辟谣报道中,提供的信息依然极少,所谓的“辟谣”也依然很“隐晦”。

从以上传播过程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传统媒体对社交平台上的信源把关不严,之后在事件的发酵中,传统媒体未及时对此事进行调查和报道,质疑首先发端于自媒体,之后传统媒体才进行辟谣,但辟谣报道的内容却缺乏细节,未写清如何发现发帖人的身份,只一个语焉不详的“网络部门”难以给受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传统媒体在此次事件中非常失职,更遑论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三、传统媒体转型期更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在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主流观点主要有:陆晔、潘忠党在《成名的想象》中所提到的,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并强调其普适性特征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模式。在《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中,黄旦提到的传播新闻以及干预和推动社会的功能;独立专业的性质;为公众服务并反映民意的目的;靠自己的有效经营的运作方式;依靠法律和职业道德自律(尤其是后者)的约束机制五个方面。还有芮必峰的一套基本信念、一套操作原则,樊昌志、童斌的一种话语被呈现等。总体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对大众传媒观念、价值观和操作方法进行阐释的体系。因为有了新闻专业主义,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功能,也正因新闻专业主义的存在,才使得新闻行业建立起了自己的门槛。

互联网技术赋予网民成为传播者的权力,新闻行业的门槛被消解,新闻报道被持证记者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之前掌控在媒体手中的传播权被稀释,全民记者的时代来临。对于网民来说,发布的很多内容都是基于对生活的观察或对新闻事件的“偶遇”,由于分享的欲望而自发产生,缺乏对事实的核查,从而损害作为新闻专业主义基石的客观性,他们转发、再传播一则消息的前提与专业媒体有本质不同。

与此同时,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理性的声音随着热度变化而彰显出来,虚假新闻被过滤。于是有观点认为:专业媒体既未抢到首发,也未能在第一时间呈现事情的真相,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客观性和时效性无一满足,新闻媒体是否应该对此进行反思?

近年来,网络传谣不断,既有社会热点事件如抢盐风波、柑橘蛆虫事件等,也有生活常识问题如购物小票会致癌等,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许多媒体的官方微博看其他媒体发布后未经核实就转发,诸多假新闻背后都有媒体官方微博不认真求证的影子。此外,在转型期,部分传统新闻媒体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的问题,比如抄袭。2016年2月22日,《广州日报》被爆出抄袭新媒体内容。1月15日,《羊城晚报》也被曝抄袭微信公众号文章。传统媒体抄袭新媒体令人惊讶,在新媒体发展之初,大多是传统媒体苦于新媒体抄袭,而今却角色对调。这个问题反映了传统媒体在当前转型期的急功近利,同时也反映了传统媒体优质原创内容的缺失。

以上的种种表明,在新媒体时代,不论在何种平台,传统媒体都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媒体工作者在网络上寻找新闻的时候难免被层出不穷的信源所迷惑,使得把关难度增大,加之新闻时效性要求,失实报道比例上升。这种情况下,要求传统媒体具有更高的专业性,能更快判断真伪同时预判出传播效果,迅速地回复、跟进,并对一些热点做出深度报道,既要追求时效性又要追求准确度,不能顾时效而失真实。

现在很多人宣称纸媒已死,但是纸只是作为新闻的一种承载形式,它的消解并不可怕,未来的报纸抛弃纸,仍然可以通过另外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可怕的是内容的死亡,新闻的死亡。不管外界如何唱衰传统媒体,传统媒体都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发出更多有深度的报道。同时,传统媒体更应注意对官方自媒体平台的把关,转发应慎重,不应刻意追求所谓阅读量。当媒体从业者为博眼球变成所谓的网络段子手,传统媒体难有出路。

1.[英]Couldru,N.The place of media power:pilgrims and witnesses of the media age[M].London:polity,2005.

2.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71).

3.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芮必峰.描述乎?规范乎?——新闻专业主义之于我国新闻传播实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01).

5.樊昌志,童兵.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身份认同与新闻专业主义之建构[J].新闻大学,2009(03).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辟谣转型期主义
新写意主义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近光灯主义
关于拍卖的辟谣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