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仪陇县红苕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提出促进仪陇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红苕产业; 提高产量;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8.010
四川省仪陇县作为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盛产小麦、水稻、棉花、油菜和红苕等农作物。红苕作为仪陇县5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实地调查了解了仪陇县红苕种植情况,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红苕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种植分散,未形成有效规模。本县红苕种植基本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种植;二是品种杂多,无特色可言。全县红苕种植基本不统一,大规模的新品种,即使是引进的新品种“豫薯王”,种植也呈单一态势;三是种植粗放,栽培技術较落后。从播种时间到苗期管理至收获储藏都较随意,未遵循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栽培技术仍沿用老方式,即以露地育苗为主,仅地表覆盖一层地膜。肥料的投入也难以遵循科学的方法,并不根据红苕的特点用肥。
这些种植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影响红苕的产量,销量就更成问题。这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发展。要解决目前生产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升该县红苕生产的水平、提高红苕产量。
2 具体措施
2.1明晰产业转型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规模化发展道路
培育优质红苕产品,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型,倡导大户种植、龙头带动、品牌创建的理念,构建红苕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2.2建立专业的种薯繁殖基地,解决品种单一、落后的问题
鉴于当前薯种品种单一,应当大量引进新品种,筛选培育出适合该县各乡镇土壤的优质品种。通过政府下达推广任务,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优质用种。
2.3 因地、因时制宜,推广科学的先进种植技术
2.3.1 播种时间 采用先进的保护播种措施,将时间由以前的4月中旬播种提前到3月上旬。通过合理的时间差,赢得出产时间。
2.3.2育苗方式 采用地坑式低拱覆膜保温育苗,即选择通风向阳肥力较好,管理便利的地块做苗床,先按床宽1.2米、长度按苗床面积需要,划好线,定出苗床的位置和形状,然后将线内的泥土挖出筑成宽35~40厘米的厢埂,即形成地坑,坑的高度不低于25厘米,以确保苗床的增温保温效果。施足苗床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水为主,用量1500~2000公斤/亩。
2.3.3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床温28℃~30℃;出苗后控制床温在25℃左右。如膜内温度超过35℃,要通风散热。种薯萌发后浇施人粪尿;苗高10~13厘米时用人粪尿或复合肥加水第二次浇施;薯苗长15厘米以上,有5~7张大叶时,可以剪苗栽种,每剪1次苗,浇水施肥1次。用尿素25克/平方米对清粪水10~15公斤泼施。追肥时间在剪苗后第二天进行。
2.3.4种植管理 一是当气温稳定通过15℃,栽插越早产量越高。一般年份我县海拔在600米以下的地区,4月中旬能稳定通过15℃。高产栽插期是从4月中旬开始,越早越好;二是起垄最好晴天进行。一般小垄宽70~80厘米,高26~30厘米,栽单行,大垄宽100~110厘米,高33~40厘米,栽双行。土层薄、排水好的坡地以起大垄为好,能增厚土层,保水抗旱。土壤粘重,排水不便的地块以起小垄为好,以利于排湿;三是施肥: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2000~2500公斤/亩、草木灰50~l00公斤/公顷、过磷酸钙25~30公斤/公顷。若农家肥不足,可施45%“三元”复合肥15公斤/公顷、硫酸钾15公斤/公顷、过磷酸钙25~30公斤/公顷;四是合理栽植:实行浅植、斜插方式。一般薯苗栽插于5~7厘米深的表土层内,以3~5节入土为宜,盖土压实;五是田间管理:注意插苗补苗,宜在种插后3~4天检查;及时检测苗肥,中耕时培土不宜过高,分枝结薯时注意水量是否充盈,种薯后两个月左右注意施用少量的以氮钾为主的底肥,科学翻蔓和提蔓,注意精翻,以免损伤茎蔓,种植三个月左右注意病虫害,一是防止地下害虫,二是防止斜纹夜蛾。
2.3.5适时收获 当蔓叶开始变黄,霜降节前后一周收挖较佳。收挖时要尽量做到细收、收尽、轻挖、轻放、轻装、轻卸,尽量减少薯块损伤。
2.3.6合理储藏 一般采取室外窖藏法和室内储藏法。室外窖藏应在贮苕前5~7天,将窖内杂物清除后用100倍石灰液对窖内喷洒消毒。贮苕时需剔除损伤、病虫害苕,后将鲜苕轻放入窖。窖藏宜留足1/5的空隙通风,不宜满窖。贮藏期间,如窖内气温在16℃以上时,不宜封闭窖口,如气温在16℃以下时即封闭窖口,保持窖内气温在13℃~16℃。隔l天查看1次。如窖内气温在13℃以下时,即加盖稻草升温。在16℃以上时,即揭开稻草降温;室内储藏时,先在储藏地用100倍石灰液消毒后铺上3~5厘米细沙,保持气温在13℃~16℃。这两种方法应因地制宜,一般建议采取室外窖藏法。
3 结语
政府根据该县实际情况,确定出红苕产业规模发展规划,结合该县乡镇气候、土壤特点,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必然能使红苕产业化经营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于该县“精准扶贫”而言,不失为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1]喻国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及政府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04.
[2]陈恩华.蓬溪县红苕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四川农机,2011,(05).
[3]罗志娟.渠县红苕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单产的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5,(06).
作者简介:何春华,大专学历,初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