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古村落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整合研究

2017-05-06 02:33黄晓玲许晓洁陈小华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古村落资源整合

黄晓玲 许晓洁 陈小华

摘要:肇庆古村落旅游资源丰富,然而缺乏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出发,调查并归纳肇庆古村落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类型划分,评价旅游文化价值,指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整合旅游文化资源。

关键词:古村落;旅游文化价值;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編号:1001-828X(2016)036-000338-03

中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继90年代“华夏城乡游”和2006年“乡村旅游年”之后,进入大发展时期。古村落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特殊形式,可以满足游客回归田园、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方面需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肇庆古村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城镇化加速古村落的衰败,当前亟需对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作出科学规划和指导。

一、肇庆古村落分布特征、类型划分与价值分析

(一)古村落分布特征

肇庆旅游开发价值较高的古村落共计36个,分别分布在下属的8个市县区。

(二)古村落类型划分

1.山水文化型

这类古村落的吸引力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古村落选址和布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如鼎湖区砚洲村和桃溪村、德庆县金林村和荔岸村、怀集县黑岩村等。

2.建筑文化型

这类古村落的吸引力在于完好的传统建筑。从建筑艺术到规划布局,具备一定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如高要市黎槎村、槎塘村和澄湖村,德庆县古蓬村,封开县杨池村、杏花村和望高村,广宁县大屋村和石桥良村,怀集县大浪村和孔洞村等。

3.民俗文化型

这类古村落的吸引力在于特色的民间习俗。有些古村落因为传统工艺而知名,如端州区白石村的传统制砚技艺,四会市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术等。有些古村落则因为民情风俗而出众,如德庆县武垄村逢年过节必有舞雄鸡、舞青龙和舞狮子的传统。

4.名人文化型

这类古村落的吸引力在于当地的历史名人。名人故居和生平事迹引起游客的关注,如封开县状元村的莫宣卿,是唐代岭南第一个状元;封开县平岗村的李炳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三)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1.生态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在天人合一环境观念的影响下,肇庆现存许多古村落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例如鼎湖区蕉园村,西边是古树林,形态各异,参天挺立,郁郁葱葱;东边是翠竹林,竹影婆娑,空气清幽,香逸雅致。整个村庄树竹掩映,溪流环绕,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怀集县黑岩村,四面环山,有成片桃花林和薰衣草,春暖花开时节,红桃满园,花香遍野,牛羊成群,牧歌声声,霞云缭绕,有“世外桃源”之美称。

2.传统建筑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1)美学艺术价值:肇庆有些古村落建筑艺术华美精湛。例如四会市宁宅村,现存有42座古民居,沿用岭南民居的三间两廊布局,顶戴灰塑,龙舟脊,素胎瓦当;墙身为青砖,头门嵌花岗岩门夹,墙楣有壁画,檐板有雕花,体现浓郁的岭南风格。广宁县大屋村,村里有“仁善里”客家大屋,由正殿、厢房、天井、套房、广场、池塘等组成,大屋内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图案,具备典型客家建筑特色,集聚清朝南北民居建筑精华。

(2)历史文化价值:肇庆有些古村落规划布局充满理念。例如高要市黎槎村,坐落在凤岗顶上,四面环水,房屋按照八卦方位分布,整个古村状似圆形,玄机重重,风格独特,体现“天圆”的理念;与黎槎村紧临的槎塘村,形成“后有山坡、风水林,前有半月形水塘,聚落以一条条横平竖直的巷道隔开,建筑物排列规整有序”的梳式布局,体现“地方”的理念,两者遥相呼应,有“天圆地方”之意。广宁县石桥良村,村里的“福隆里”是一座典型客家古屋。站在门前向四周环视,只见群山连绵环绕四周,远远看去像极花篮的边沿。大屋倚山而建,屋后的后龙山像一只福鼠,坐在这只巨大花篮的中央,形成“福鼠吊花篮”之境,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布局理念。

(3)科学技术价值:肇庆古村落选址、布局和防御系统体现古人的劳动智慧。例如封开县杨池村,村庄顺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不仅立体感强,而且通风、取光、排水效果良好,是理想的居住环境。怀集县大浪村的“九九奇门六德堂”,共设大门小门99道、大窗小窗99扇、长巷短巷99曲,正厅、厢房、回廊、天井回环相通,形成门中有门、巷里有巷、屋内有屋、环环相扣、巷巷相通的格局,宛如一个巨大迷宫,形成严密的防御系统。

3.民俗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1)民间工艺:肇庆有些古村落依旧保留着某项民间传统工艺,例如端州区白石村的制砚技艺、高要市黎槎村的编织技艺、四会市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术。

(2)古村遗风:一是民风淳朴,例如德庆县金林村的“无人售货”市场,体现金林村人世代秉承的信条:勤劳、勇敢、仁爱、信实。二是尊师重教,例如怀集县何屋村,古时大兴义学,自办私塾,由公家出钱供何氏子弟读书。三是宗法伦理,肇庆古村落祠堂将家族乃至整个宗族联系起来,形成最牢固的社会关系。四是天人合一,肇庆古村落选址和布局遵循尊重自然的原则,营造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3)民俗节日:肇庆古村落地方风俗和民间节庆丰富多样。例如怀集县大浪村有“二月初二开斋节”、“三月初一雷神祭”、“四月初八祀竹神”;封开县状元村有旺龙节、摆文武和状元诞等;广宁县大屋村至今还有客家山歌、舞山狮等传统风俗。

4.名人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肇庆有些古村落名人旅游资源突出。名人作为那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和文化符号,名人故里、故居所承载的丰富故事和相关信息是当地旅游吸引力所在。例如封开县西村,因唐代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出自这里,故又名状元村,村里有状元祠、状元坊、状元墓、状元像等,还有状元诞、山歌、采茶调、刘三妹传说以及南方粤曲流派哭嫁歌、壮歌等民间歌谣,都是由“莫宣卿”衍化出来的,无一不体现莫宣卿精神,蕴含当地历史文化。

二、肇庆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资源缺乏合理规划

当前肇庆古村落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生态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其一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例如封开县杨池村,大片农田荒废,池塘、河流污染严重,古树惨遭乱砍乱伐;高要市蚬岗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乱排乱放,空气污染严重。其二是生态景观缺乏规划。例如鼎湖区砚洲村,坐落在砚洲岛上,西江环绕,金沙连绵,农田成片,绿树成林,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导致景观杂乱,整体缺少美感,无法满足游客视觉上的享受。

(二)传统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开发

肇庆古村落在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其一是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例如德庆县金林村的古民居出现严重坍塌,鼎湖区砚洲村的古祠堂过分翻新导致失去原貌。其二是新屋影响景观协调。例如封开县杨池村,村里古建筑群中还夹杂着几间新建楼房,现代化装潢在古村景色中显得很突兀。其三是古屋无人居住,村落失去原始生活气息。例如德庆县古蓬村,绝大部分村民已迁往新屋,古民居逐渐荒废,古村落日渐荒凉。其四是传统建筑文化缺乏深度发掘。例如封开县杏花村,村中古建筑群纵贯明清、民国至现代,尚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十几座,包括十二座伍家大屋,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目前仅限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限制游客对传统文化的探索。

(三)传统民俗面临消失的风险

传统民俗趋于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其一是得不到重视。例如四会市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术由于缺少政府支持和村民重视而濒临失传。其二是得不到有效展示。例如怀集县沙洲寨,每逢三月半举办咸丰庙会,有舞七节龙,放七星灯,吃七星棕、七層糕和七指佛手的风俗,作为地方特色民俗却得不到有效展示,游客无法从中感知当地传统文化。其三是过度商业化。例如端州区白石村在利益的驱使下,运用现代技术和器械大量生产端砚,却打着“传统工艺制造”的名号;封开县杏花村的特色民俗——采茶戏,作为当地春节期间的庆祝方式,却逐渐演变成供游客观赏的舞台节目。

(四)名人文化缺乏深度发掘

肇庆有些古村落名人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却忽视对名人文化的深度发掘,限制游客对名人形象和背后历史文化的探索。例如封开县平岗村,村里的李炳辉烈士祠是对其精忠报国、不畏牺牲精神的颂扬,松柏山庄作为李炳辉的故居,更是对其伟大英雄形象的表彰,然而却缺少进一步的发掘,没有借此衍生相关旅游产品,导致游客无法深入了解其人生与业绩。

(五)政府和社区保护意识不足

肇庆古村落旅游文化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地方政府和居民保护意识不足。由于受知识水平、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政府和社区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缺少地方政策、财政资金和专业人才等的支持,对于居民的破坏性行为也是屡禁不止。

三、肇庆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

(一)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和规划

1.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宣传教育倡导环保意识,遵循古时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尤其注意保护河流、农田和古树;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开展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重视村道绿化、亮化和洁化工程,着力打造生态示范村。

2.合理规划生态景观

在保护的基础上,借鉴生态园林设计理念的指导对自然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应注意避免过多人工开发的痕迹,追求古村落整体景观的自然和协调,使之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二)丰富传统建筑文化内涵

1.遵循保护的原则,恢复传统建筑旧貌

在保护现存古建筑的基础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传统建筑旧貌。注意避免过分翻新,尽量采用原材料、仿造原有规制进行修复,不仅是恢复古建筑外观,还包括还原内部装修布局。

2.经过适当改造,恢复传统建筑原有功能

在保护的基础上,允许对古建筑进行适当装修和改造,可以适当增添一些现代化设施,前提是不能影响古建筑原有风貌。经过修整,鼓励村民恢复日常活动,例如重新将古祠堂作为举办祭祀活动和商议重大事项的场所。尤其是鼓励村民重新搬回古屋生活,支持他们将其作为接待游客的经营场所,例如德庆县金林村,可将古民居作为民宿经营,住客凭窗远眺,窗外湖泊荡漾,恰似“小桥流水人家”之境。通过盘活传统建筑,恢复原始生活气息,有利于游客切身体验古村落生活和传统文化。

3.完善古村落房屋规划建设

保护古村落并不意味着禁止建造新屋,而应当是对新屋做出合理规划和管理。除了限制数量,政府和社区可以规划新区集中建设新屋,同时参照古建筑对新屋的建筑材料、高度、风格、色彩和结构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定。对于夹杂在古建筑群中的新屋,除非是严重影响古村落原有景致,并不要求强制拆毁,但必须严格限制其户外装修和改造扩建,以便维持新屋和旧屋风貌一致,保证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和谐。

4.完善形象展示规划和解说系统

为了更好地展示传统建筑文化,在解说系统方面,除了导游讲解,文字、图画和视频介绍,可以将古建筑打造成博物馆,展示内容包括传统建筑艺术、古村落生活和生产方式,甚至涵盖岭南文化等相关介绍,多样化的解说方式有利于游客深入了解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在形象展示方面,通过特定场所的情景再现、气氛渲染和意境营造重塑古建筑往昔辉煌的历史形象,有利于游客切身感知古建筑的文化底蕴。

(三)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

对于传统民俗,当务之急是做好保护工作,通过成立民俗文化保护机构,采取相关政策和手段鼓励村民共同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其次,通过增加参与体验活动来丰富民俗旅游产品内容,让游客亲身感知古村落传统民俗。例如德庆县金林村有四大手工作坊:蒸酒坊、榨油坊、腐竹坊和豆腐坊,游客通过亲自体验制作过程了解当地传统生产方式。再者,对于民俗资源的开发应注意避免过分商业化,不能一味迎合市场需求而失去传统特色。尤其是民间节庆,如果只是简单作为日常演出活动,可能导致当地民俗的同质化和形式化。应当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方式展示地方风俗,发动游客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作为台下观众,有利于游客探索传统民俗文化。

(四)打造名人旅游文化品牌

对于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应当重视拓展名人效应。可以设立资料展示馆,或者名人广场、名人会馆、名人茶座、名人沙龙等寓教于乐的场所。也可以出版名人系列书籍、画册,打造精品影视剧、卡通动漫等,或者推出以名人联系起来的旅游精品路线,开展名人故里游。此外,定期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名人相关史料,举办名人论坛。通过深度发掘名人资源,并借此衍生相关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当地名人旅游文化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提高政府和社区参与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能动性

政府应当导入“社区参与”理念,采取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模式,发挥村民对于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能动作用。政府可以带头成立旅游协会或文化保护机构,充分保障村民的旅游知情权、决策权和利益分配权,有利于提高村民参与文化保护和开发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发动地方民众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工程;在专家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和手段,通过村民集资、招商引资的方式促进文化保护和开发。

猜你喜欢
古村落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