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欢
广西梧州三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张 欢
广西梧州三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目的: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公司收集的64例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剂型、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不良反应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且年龄越长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中粉针剂型发生不良反应几率最高,与其他给药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中药剂型、特殊人群、生产工艺不完善、用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注重患者个体差异,严格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
1.1 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公司收集的64例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男31例,女33例,年龄13-76岁,平均(44.5±6.0)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性别不良反应率比较
本组患者共64例,男性患者31例,发生不良反应14例,占45.16%(14/31),女性患者33例,发生不良反应占21例,63.64% (21/33),女性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男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年龄阶段不良反应率比较
年龄越大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的几率越高,与其他年龄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不良反应率比较(n,%)
2.3 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比较
各类药品中,以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他类型药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比较(n,%)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相对于传统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使用方便,存储、携带便利,省去了汤剂所必须的煎煮时间,部分剂型;另外中成药多为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每次服用量远远少于汤剂,而且中成药已几乎消除了汤剂服用时不良异味,较易被大众接受。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患者的各种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一般可归纳为3类:首先药物因素,中成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有些不甚明确,杂质含量较多;其次使用因素,中成药往往长期使用,许多中成药是非处方药等;第三机体因素,患者体质各异,使用中成药的老年人比较多等。
要想针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有效预防,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主要包括:
1)重视个体差异,合理用药:老年群体、小儿及孕妇属于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高危人群,临床用药时需加以重视。按合理的剂量用药,超剂量药物不但不能增加疗效,还会伤害患者元气,出现不良反应。如,老年患者给予红花与舒血宁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心脑血管供血,但超疗程、大剂量使用,不但引发头晕、心悸等不适,还可造成消化道出血,加重病情。药物使用前需详细了解病史,如有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即便未出现药物过敏史,首次使用中成药时需缓慢滴注,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向群众普及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对药物认知度,增强预防意识,采用合理的剂量、剂型与疗程,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群体、婴幼儿、肝脏功能较差患者,不断强化药物使用过程管理,在用药的过程中,需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用药,促进用药合理性提高。2)提高药物生产质量:严格要求控制中药在种植、收获、加工、炮制等各环节质量,控制新剂型质量;用药途径改变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同时可能改变,如中草药中半抗原物质可能结合体内蛋白质相,导致出现变态反应;中草药的成分较复杂,生产时需多方面考虑,如成分含量及剂型在生产时是否发生变化,有效成分与添加剂可能相互影响等,控制质量,将中药发生变态反应可能性降至最低;中成药中含比例相当未知的非定量成分,特别是大分子类杂质,较难将其彻底分离,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容易出现混浊、沉淀现象,影响药物的安全性,为此,需不断提高制备工艺水平,增加稳定性,从而减少不良反应风险。3)重视辨证施治:中成药为中药经过现代工艺的加工而成,但本质上仍属于中药,故临床运用中成药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才可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预防发生不良反应。如,注射使用的双黄连由金银花、连翘及黄芩提取而成,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所以当轻型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辨证属于外感风热才可使用,如果不分清寒热温凉,不但疗效不佳,还可能使患者不适加重,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中成药属于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药物类型之一,其应用安全性值得引起广泛注意。中成药的药物作用以及不合理用药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现象,影响治疗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傅莉洁.浅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J].海峡药学,2010,10:222-223.
[2]王春祥,胡学莲.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
[3]谢华金.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35:4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