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各地公路桥梁工程也开始不断地修建,其中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而预应力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公路桥梁的正常施工,因此,需要加强对预应力技术问题的研究与分析,进而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本文对预应力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为公路桥梁更好的应用预应力技术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问题及对策
一、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
(一)预应力技术应用领域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为了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益,施工企业会加强对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并不断引进先进的材料与技术工艺应用到施工中,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大大为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为公路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预应力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空心板、连续箱梁、斜拉桥、桥梁加固、顶推法施工及边坡锚固等领域,而在公路桥梁中应用预应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质量安全,提高施工的效率。
(二)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流程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预应力技术时,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进而有效保证预应力技术的效果,为施工的质量提供保障。预应力技术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锚固与锚具处理。
锚固包括端部横梁、墩顶导向槽、跨中转向横肋。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锚垫板预埋位置及方向,确保安装的准确性。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制作墩顶导向槽与跨中转向横肋,进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精确弯折处的曲率半径。并打磨平滑其端部,进而帮助张拉施工的顺利进行。
2.预应力筋下料及处理。
张拉之后进行锚垫板与钢管灌浆工作,使其形成黏结段,以固定预应力筋。下料之前需要对黏结段与钢绞线进行清洗,保证其清洁度,对黏结段的长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保证其位置安装正确,在穿束时应当充分考虑钢绞线下垂与张拉伸长的影响,尽力保证两端黏结段的黏结力一致。
3.穿索预应力筋。
在对预应力进行穿索时一般采用单根穿束法进行,以有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要保证钢绞线在全桥范围内不出现缠绕现象。要对钢绞线、锚板孔及封闭盖小孔进行编号,采用单束穿索法来完成对12根钢绞线的穿束,进而保证钢绞线位置的准确性,尽力避免出现缠绕的现象,保证施工的效果。
4.张拉预应力筋。
张拉预应力包括预紧张拉与高应力张拉。在施工中为了避免出现钢绞线缠绕现象,应采用编号的方式进行。在对预紧张拉时需要保证两端对称,进而有效防止出现缠绕或错位现象,完工后再进行张拉效果的检查,对高应力进行张拉,并对各种仪表及设备进行校验与检查,以提高张拉的效果。
5.压浆处理。
在对压浆处理时,为了满足锚固的要求,根据施工的经验,黏结段的黏结力需要达到设计张力的108%,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加强对压浆处理的重视,进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压浆处理前需要进行1:1的模型试验,并保证试验的效果,待试验完成后才可进行正式的压浆处理。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一般需要在张拉完成之后24h内完成压浆处理,在施工中一般采用手动压浆机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二、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问题与对策
(一)施工工艺问题与对策
1.张拉时间问题。在施工中需要对张拉时间进行控制,而在对张拉时间进行控制时,既要保证混凝土早期的强度,又要保证施工后的整体质量。一般情况下张拉的时间是在浇筑完工后的三天后,而事实上由于混凝土强度速度要快于弹性速度,在砼浇筑完成后的早期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形率,因此,张拉的时间过早就会造成存留预应力不足,使桥梁的承载力达不到要求,而张拉时间过晚,桥梁的承载力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张拉的时间需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的张拉时间。
2.后张结构张拉力控制问题。在预应力施工中需要准确控制张拉力,尤其是在后张拉结构中的张拉力,若在施工中不够规范,则张拉力的控制就会对桥梁的使用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张拉力进行控制时需要与预应力筋相一致,而重点是控制张拉力,预应力伸长值则作为张拉力的校核标准。在张拉力控制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或是工作不专心,伸长值计算结果经常出现误差,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张拉力的控制。针对这类问题,一方面要选用先进的张拉力计量方式,另一方面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选用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伸长值计量的浮动标准,其误差应当控制在6%范围内。
3.孔道压浆问题。孔道压浆主要是为了确保钢筋与构件同时工作,保证钢筋的工作性能。但在实际施工中总会出现管道压浆不实、渗漏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对该工序不加重视,预留孔的位置、浆体的配合比等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主要是在浆体配置时要尽量采用外加剂方式,尽量保证水、灰比例控制在0.35,同时保证浆液的压实度,选用先进的搅拌机械,提高搅拌速度,规范操作等,进而有效保证孔道压浆的质量。
(二)锚具问题及对策
在对锚具进行施工时,锚具连接位置与尺寸选择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及相关规范来进行有效的解决。
1.锚具的连接问题。锚具主要是指扁锚,一般情况下,在对扁锚进行应用时存在着条件限制,主要是其应用环境为结构的截面尺寸或构造连接,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箱梁底板”与“板梁结构”中同时应用扁锚,甚至有些施工单位还申请了该方面的专利,显然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在对扁锚进行施工时,其张拉是逐一进行的,而要是整体上进行张拉则会受到技术上的限制,进而导致钢绞线的受力失去均衡性,如果采用扁波纹管进行留孔,所导致的问题会更加的严重。解决该类问题主要就是在“箱梁板、腹板、空心板”等桥梁结构中尽量避免采用扁锚。
2.锚具尺寸问题。近些年,建材市场的价格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其中管材的价格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相反锚具的价格则不断地在下跌,这样一来一些生产厂家的利润空间就会大大的减少,这时一些生产厂家为了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在锚具质量上下功夫,多是采用偷工减料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率,一些生产厂家会减小锚具夹片的长度、缩减锚具的厚度与孔距,这样一来锚具的质量就无法达到所规定的要求,而一旦锚具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待预应力技术的施工智考,使锚的固定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对于这类问题,主要解决方式就是在选择预应力技术施工材料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要求进行检查,对锚具尺寸进行严格筛查,夹片的长度应大于50mm,对锚具的相关尺寸与厚度、孔距也应当按照规定加以检验,进而保证锚具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随着公路桥梁施工的不断建设,预应力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而在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控制,对预应力技术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有效保证问题及时的得以解决,并不断优化预应力技术,进而有效保证预应力技术应用的效果,为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亮.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问题与对策[J].交通标准化,2014(09).
[2]郎彦涛.公路桥梁施工預应力技术问题及对策[J].交通世界,2015(Z1).
[3]王勇,巫同军,官群.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