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能量故事提升传播力

2017-05-06 05:12朱建华耿尕卓玛刘睿彻
新闻前哨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播力主流媒体正能量

朱建华  耿尕卓玛  刘睿彻

[摘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在转型与融合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来传播正能量,还要能精心组织策划系列报道来引领舆论场。

[关键词]主流媒体 正能量 传播力 提升

主流媒体如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舆论场?2016年11月,《长江日报》刊发的“生命接线员”刘清报道,社会反响强烈,仅在《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上点击量就超过100万人次。这是主流媒体用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引领舆论场、提升传播力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如何承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具有启示意义。

一、弘扬主旋律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016年,在第17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总书记给新闻工作者的寄语中特别提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既是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刘清是武汉急救中心120的一名接线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做了两年社区医生后,应聘为120的接线员,至今已有7年。2016年9月24日10時33分,刘清接到当日第68个急救电话。丈夫家中心脏骤停,妻子拨打120求救,整整26分钟里,刘清始终不挂断电话,一面调度车辆出发救人,一面指导妻子为丈夫做心肺复苏。最终,病人转危为安,这创下了生命的奇迹。

这次26分钟的通话也是刘清成为120接线员以来接得最长的一个电话。在26分钟的生死营救中,刘清始终选择留在那位渴望帮助的妻子“身边”,耐心指导,共同坚持。26分钟不挂线,充分体现了刘清对生命敬畏、对群众敬重、对职业敬业的优秀品格和可贵精神。可以说,26分钟的录音如同一个窗口,让人们看到她扎实的专业技能,充满耐心与爱心的工作态度。在医患关系并不和谐、暴力伤医事件接连出现的社会大背景下,刘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与精神,值得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去大力弘扬和传播。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记者在到武汉急救中心采访时偶然获悉这一事件后,迅速展开采访,并第一时间通过《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发出报道,随后报纸刊发系列报道,舆论迅速升温。“生命接线员”刘清26分钟不挂线的生死营救,最终成为引领全国舆论场的正能量报道。

二、主流媒体要善于借新媒体传播正能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在转型与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来传播正能量。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6.56亿,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接近3.8小时,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人在哪里,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党报作为主流舆论阵地的代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抢占网络舆论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客观上也要求党报等媒体必须抢占网络舆论场。

记者独家获悉“生命接线员”刘清的事迹后,2016年11月19日,通过《长江日报》官方微信以《丈夫没了呼吸,妻子求120别挂电话,生死26分钟保持通话》为题,首次公开报道了刘清救人的感人事迹。音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当晚微信推送的文章中,同时配发了刘清26分钟不挂线指导营救的录音。

这段“生死26分钟保持通话”录音在新媒体平台首发后打动了众多网友。“我好久没哭了,现在泪流满面”“作为半个医务工作者,真的是热泪成行”“不知道为什么,看完特别特别感动”“感动泪流的同时,学会急救常识”“给接线员的训练有素鼓掌点赞”……《长江日报》发布的救人录音,让一起生死营救的正能量报道,迅速通过网络传遍舆论场,包括《人民日报》在内50多家媒体官方微信转载。数据显示,仅在新浪微博上“#我好怕能不能不挂电话#”的话题,点击就超过4200万人次。

是什么让这段26分钟的录音扣人心弦,是什么让一位120接线员和一位患者家属的对话激起巨大的回响?《长江日报》刊发评论认为,在生命至上的价值背景下,人们聆听这段录音,不仅经历了一次带入现场的体验,也形成了一次生命审美和道德审美过程。

三、精心组织策划用系列报道引领舆论场

“生命接线员”刘清的事迹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后引发的反响,既坚定了编辑部前期的认识与判断,同时也促使编辑部迅速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可以说,《长江日报》关于“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报道,在舆论场上始终处于引领地位。

2016年11月22日,《长江日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一段录音感动全国200万网友“生命接线员”刘清26分钟不挂线生死营救》,同时配发评论《奇迹就在每一秒的坚持》。通讯选择26分钟营救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行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生命奇迹发生的经过,呈现了刘清在26分钟里显示出的冷静、专业和耐心。通讯和评论以不同形式共同唱响“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一秒都能创造奇迹”的主题,社会反响强烈。

通讯见报当日,编辑部还派出4路记者,分别在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车上跟随救助行动,后推出整版报道《每一秒钟都在拉回生命——记者目击刘清在线8小时》,还原刘清日常工作状态,采访当日被急救的病人,充分展现病人及家属对刘清及同事们的职业认可。

2016年11月24日,刘清及同事受邀走进中国新闻名专栏“市民大讲堂”,与300多名市民代表面对面,现场讲述26分钟生死营救背后的故事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刘清和同事们的生动讲述,让市民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和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细微的体察,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润物无声之效。当天,《长江日报》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现场情况进行图文和视频直播,超过20万点击。

从新媒体平台首发,到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系列报道,《长江日报》关于“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报道,在舆论场上始终处于引领地位。具体表现在,推送或刊发的报道,不仅在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多家网站转载,还引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四、媒体持续报道让正能量内容广泛传播

《长江日报》率先报道的“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感人事迹,引发了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澎湃新闻、湖北经视等多家媒体的进一步报道,最终让正能量的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生命接线员”刘清的事迹为何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呢?《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推送的“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文章总点击阅读超过60万人次,点赞量近万。《人民日报》新媒体编辑崔鹏介绍,当时选择刘清报道是从她身上看到极高的专业素质。他说:“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急救人员了解很少,这样一则报道可以增加人们对急救行业的了解,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具有提醒作用。”新华社记者表示,那段26分钟的音频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首发后,他们很多人都听了,非常感动,忍不住要流泪。大家既被这段对话深深打动,也对120接线调度员这个群体产生了好奇。央视《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宁认为:“刘清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而我们往往会忽略生活中的普通人,忽略他们身上很多值得大家尊重的闪光点。刘清的平静告诉我,一个职业人究竟应该怎样,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还先后通过《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面对面》先后聚焦“生命接线员”刘清。央视为此还播发了短评:“如果各方都以这次救援为范本,提升处理危机的能力,这种不到1%的奇迹是可以复制的。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很多已有制度并非完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用格外的耐心、爱心和决心去完善制度,实现制度对人最贴心的呵护。”

多家媒体官方微信转载《长江日报》官方微信推送的内容后,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澎湃新闻根据26分钟录音制作的花式字幕视频,在移动端也获得了广泛传播。可以说,多家媒体形式多样的报道,让“生命接线员”刘清这一典型及其感人事迹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而这进一步强化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上的声音。武汉市卫生计生委也专门发出号召,号召全行业向刘清学习,通过学习要让生命至上成为所有醫务人员的灵魂。

“平凡的世界,总有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刘清带来的感动仍在继续。《人民日报》12月10日头版《今日谈》评论专栏刊发《呼唤更多“生命接线员”》的短评,为刘清点赞。2016年底,《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盘点2016令人感动的温暖人物时,“生命接线员”刘清是9位中的一位。

五、主流媒体该如何用正能量引领舆论场

做出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报道,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共同的渴望和追求。“生命接线员”刘清之所以能从地方走向全国,这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该如何用正能量的报道引领舆论场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1.记者采访要多去基层。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都渴望能做出有影响的独家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独家报道变得更加可遇不可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出独家报道首先要有独家的线索才行,这就要求记者采访要多去基层、多去新闻一线才行。这次率先发现“生命接线员”刘清线索的记者,在医疗战线深耕多年,不时有独家报道见诸报端。可以说,这都是走基层的收获。坚持正确的新闻工作取向,发扬职业精神,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多去基层才行。

2.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没有传播再优质的内容也难以体现其价值。这里,把“传播力”放到“引导力”“ 影响力”“公信力”的前面,体现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引发全国关注后,刘清这个80后女孩低调地表示,“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这个工作本身就是默默无闻的”。她希望人们记得这件事,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忘了我”。《长江日报》刊发的“生命接线员”刘清报道之所以能引领舆论场,原因之一就在于报道真实可信,内容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对新闻传播规律尊重的结果。这也说明,对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不能夸大、拔高,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要积极创新传播方式。消息、通讯、评论是媒体报道中常见的题材。报业转型与融合发展中,需要积极创新传播途径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传播效果最大化。这次,“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报道能引领舆论场,可以说,《长江日报》率先发布的26分钟生死营救的录音,是整个传播中的关键元素。对于大多数网友和读者而言,之前并没有听到过120接线员与患者家属之间惊心动魄又催人落泪的对话。因为少见,所以关注,因为真实;所以感人。文字以及其他传播形式,并不能完全还原录音中令人揪心的急救场景。此次系列报道中,《长江日报》的视频直播、图文直播,也均是创新传播形式的积极探索。

4.要让传播效果最大化。《长江日报》关于“生命接线员”刘清的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一方面源于对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并通过系列报道层层推进;另一方面报纸与网络结合尤其是与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充分结合,也有关系。在报业转型与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中,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可以说,“生命接线员”刘清的系列报道通过新媒体平台首发,抢占了舆论先机,而后期报纸稿件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后又形成了新的传播。

总之,作为一家城市党报,《长江日报》关于“生命接线员”刘清的系列报道,组织策划有力,巧妙议程设置,新媒体与报纸报道有机结合,把地方的先进典型人物推向了全国,这既弘扬了主旋律,又传播了正能量,还引领了舆论场,此举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如何承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如何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长江日报)

猜你喜欢
传播力主流媒体正能量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