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岭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校学生增强政治意识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学生政治意识的方法和措施,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思想认识排查,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等。
【关键词】高校学生;增强政治意识;必要性;缺陷;措施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了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党、全国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政治意识相对缺乏,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尤其应当树立和提升正确的政治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思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利益相一致,形成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合力。
一、树立和增强政治意识的意义和必要性
1、可以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的生活、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同理,一个社会的统治形式也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判定这种统治形式正确有否关键要看其实践的验证。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仅仅用了不到7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世界最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综合国力第二的强国,充分说明了当前政治体制的正确。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政治问题始终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上的要求始终摆在首要位置,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作为青年学生,应当增强对正确政治意识的追求,把人生观、价值观同这种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一致,做有益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事。
2、可以使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丑恶的现象,拜金主义流行,道德情操沦丧,炫富、医闹、碰瓷、造假,一个个新的名词冲击着人们的耳膜和瞳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归根结底是因为信仰的缺失。过去,因为科技不够发达,人们敬神、信鬼,害怕离地三尺有神灵,做事不敢不收敛;现在,日益发展的科技证实了鬼神是不存在的,很多人陷入了信仰迷茫,只求现世捞足、过瘾,不担心身后的报应。事实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的共产党纲领可以作为正确的理想信念,因为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社会才能进入和谐友爱的良性发展轨道,任何自私、自利、冷漠、逃避的做法都只能使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更糟糕。
3、可以使青年学生守纪律、懂规矩、有底线
十八大以来,党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风党纪进行了严肃治理,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强调八项规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党内勤俭现象蔚然成风,呈现了越来越清明的状态,这是对党内的部分人员长期以来不遵纪、不守规矩严格治理的结果,也是党自我负责、自我约束的体现。同样,作为一个公民,理应懂得遵纪守法,遵循社会公德,不挑战公序良俗。坚持正确的政治意识,可以使青年学生心中始终保持一个尺度,一个底线,那就是所作所为是否是有益于国家的、人民的,是否违背了整体的利益和意愿。
二、高校学生政治意识缺乏的表现
1、政治认知朦胧
高校学生刚刚从封闭的埋头苦读环境中走出来,对书本之外的社会认知较少,而他们赖以了解社会的主要媒体一互联网,有着良莠不齐的现状,不仅有悲观、失败者的怨尤,更有敌对势力的挑唆,纷繁乱象往往掩盖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脉络。这造成学生对丑恶现象的认识放大化,从模糊、片面的角度理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少数人的腐败同政党本质联系起来,把少数人的市侩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看不到主流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巨大成就,从而对政治产生错误的认知,或滋生出厌烦、漠不关心的心理。
这种片面、朦胧的认识对于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极大,它会使人们看不到正确的人生方向,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人云亦云,消极懈怠,成为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2、政治意愿淡薄
主要表现在对政治课敷衍应付,对政治活动敬而远之等。一方面,政治课程理论较多,相对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政治活動与实践脱节,形式主义严重,难以产生思维共振;第三,娱乐、体育、游戏、新奇新闻等媒体内容大大吸引了青年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意愿。
政治意愿淡薄的结果是头脑中缺少正确政治意识的支持,无法形成抵御庸俗思想的坚强堡垒,导致思想的滑坡,失去努力的方向。
3、政治态度消极
主要表现方面有,一是对学校、社会的不合理制度缺乏参与改变的意愿,能凑合就凑合,认为无法改变,消极接受;二是虽然认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制度合理,但只有少部分人积极加入党组织;三是入党的动机具有较大的功利性,认为入党能为自己未来的考公务员或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提高自己的职业平台,而不是从为社会、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角度考虑。
政治态度消极的本质在于对政治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将政治生活当成逃避的对象或功利的包装,没有形成政治是为了大家更美好的认识。
三、在学生中提升正确政治意识的主要措施探讨
1、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当今社会,无论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必须坚持的。教师应当细致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症下药,而不是泛泛空谈。主要是了解学生的需求、方向、价值观,以平等的方式展开谈心、对话,使他们愿意打开心扉,摒弃封闭,接受正确的政治思维和理念。
了解学生的状况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学生的来源地、家境、爱好或困惑、未来的打算等等,对于异常孤僻或低落的学生,应了解其原因并给予思想上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倾诉对学校、社会的见解和建议。
2、思想认识摸查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维,青年学生对政治的看法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工作者没有了解到这种倾向,从而错过了因势利导的机会。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同时就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对于相对敏感的问题可以采用不記名问卷方式调查,以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认识水平。如:对县乡直选的看法、对惩治腐败的认识、对民主的认识、对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看法等。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倾向及时调整授课重点,补充相应的事例材料,用事实将学生的思想导入正确的轨道。
3、教学方法改进
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学生头脑中灌输满满的政治理念,而是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将学生培养成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形成健康完整的心理品格,然后利用所学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调动其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宜照本宣科,而是要多联系实际,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引导。例如,关注和结合社会热点,以此作为题目进行课堂分组讨论;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不良言论进行辩论赛;结合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行演讲研讨。讨论和争辩不必回避社会问题,而是要通过剖析发现社会的主流演变,去伪存真。竞争求胜是青年学生的特点,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必然会使他们主动多阅读政治理论书籍,多观看国际国内新闻,多加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从而说话办事讲究原则,明辨是非,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
4、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政治意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阅历的增加,对国情、对社会情况的了解,品格的培养,毅力的培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等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口
教师应当布置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联系理论,多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赚钱和应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增长才干,获得理论结合实践的本领,获得服务祖国、造福人民,奉献社会的宝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要与青年学生的生活特点相结合,巧妙地将政治意识贯穿在任务始终,充分发挥实践的教育作用,,把思想教育融入实践生活,在具体生活中逐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明白,个人的得失与社会的政治原则是相统一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认同度和融入度,成为可以学以致用的新一代建设者。
5、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渠道
网络是高校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形式。为了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将网络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将网络作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利器。
当今的互联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平台,同时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平台,但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已经使人们无法与网络脱离,如何顺应潮流,利用潮流,将网络作为汲取营养、辨识糟粕的工具,已经成为教师越来越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首先,在鼓励学生接触网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经典著作,多见贤思齐,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修养,提升拒腐朽防演变的能力,增强其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能力。其次,多向学生推荐健康向上的网站,以鲜活的事例,积极的正能量鼓励学生学习领会。第三,应定期就对网络浏览内容进行讨论交流,避免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误入歧途。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75周年讲话中提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自建党95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在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观念,使他们能够学以为国、学以为民,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