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
[壹]
银杏叶飘洒时总是美的,可待枝丫空落时,再深的宫墙也不能将肃杀的冷风挡在外面。宋寓文呆呆地望着窗外,太子常服披在身上,勾勒出一个瘦削而落寞的轮廓。杨捷才一日未至,他就已将两位太傅赶走,把豢养的幼虎放了出去,差点酿成大祸。皇上刚刚离开,对他发了一通脾气。
杨捷挑起帘子,望见落寞的宋寓文,有那么一瞬,他忍不住生出一丝同情:无论多么骄纵,他毕竟还只是个少年。
“你那是什么眼神?是在同情我嗎?”宋寓文的声音响起,他睥睨着杨捷,“我不需要同情,你不如好好想想自己要怎么活下去。”杨捷马上垂下头,在宋寓文出去时跪下来帮他收拾残局,嘴角挂了一丝自嘲的笑:人家可是高高在上的太子爷,而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伴读。
宋寓文离开时没关门,一阵冷风打着旋儿进来了,杨捷不禁咳嗽了两声。天寒易咳,几乎是寒门学子的通病。三个月前,他金榜题名,在金銮殿上被指给宋寓文做伴读,只因为那个面容清贵的少年说:“他看起来有点面善,应该能跟儿臣相处得不错。”
旁人自然是羡慕的,认为杨捷此后必能平步青云——太子迟早会登基,到时候他最信任的人便是杨捷。当然也有人等着看好戏,谁不知道宋寓文喜怒无常,身边的随侍换了一波又一波……
在各异的眼神中,杨捷叩谢皇恩,随宋寓文来到了太子府。也难怪宋寓文觉得他面善,金銮殿上并不是他们第一次相遇。
每逢赶考时,京城的客栈都会人满为患,价格也比往日高许多。杨捷的盘缠不够了,只得在京郊的农户家中过夜。第二天,他赶到考场时,已误了开考时间。巡考官漠然地看杨捷磕头,没有一丝动容。
“这是在摆戏台子吗?”杨捷身后响起了一个漫不经心的声音,一大群人跪成一片,高呼:“太子殿下千岁。”
巡考官解释道:“此人误了时辰,必是心不够诚。”“心不够诚?”宋寓文微微一笑,“本王就是喜欢不诚心的人。啧啧,他的额头都流血了呢,大人何不看在我的面上网开一面?虐待读书人的名声可不好听。”巡考官无奈,只得让杨捷进了考场。
杨捷没想到事情竟会峰回路转,愣愣地看向宋寓文。宋寓文嘴角还挂着随性的笑容,好像他这么做只是一时高兴。宋寓文轻飘飘地瞥了杨捷一眼就离开了,杨捷谢恩的声音散进了风里。
宋寓文随口一句话就改变了杨捷的命运。谁都没料到,这个迟到了一刻钟的少年,竟能金榜题名。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跪在巡考官面前磕头时,在金銮殿上三呼万岁时,杨捷就已经决定,他一定要往上走,辅佐帝王开启真正的盛世。匍匐在别人面前的滋味,他受够了。终有一天,他将不再需要他人的施舍。
[貳]
杨捷极有天赋,不管是研读书卷,还是与人相处,他总能摸索出某些规律。纵使是对付坏脾气的宋寓文,他也能找到方法。渐渐地,太子身边的宫人开始看他的脸色行事。
杨捷知道,想往上爬必须先弯下腰,还好,他已经习惯这样的姿势了。他知道宋寓文看似视人命如草芥,实则很重情义。只要不触犯他的底线,哪怕是一个小太监,他都会维护到底。
同年冬至,皇上突然驾崩。宋寓文愣愣地站在雪地里,宣旨大臣将先皇遗旨交到他手上,一群人哗啦啦跪倒在地。再随性的少年,也终有一日,不得不穿上龙袍。宋寓文任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身上,像是忘了喊“平身”,大臣们跪得久了,悄悄交换着眼神。杨捷率先站了起来,走到宋寓文旁边,对宣旨大臣说:“陛下过于哀恸,你们先退下吧。”
“我可以靠着你一会儿吗?”身边的人都散去了,雪落在地上发出簌簌声响。这是宋寓文第一次在杨捷面前显露出软弱的一面。没有了皇上的溺爱与支持,面对那些虎视眈眈的权臣,宋寓文伪装出的强悍渐渐褪去。
“别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助你开创盛世。”杨捷轻声说道。
宋寓文即位后,愈发倚重杨捷。杨捷虽还未入阁,但手中实权已然超越阁老。宋寓文依旧顽劣,想一出是一出,把政务统统丢给杨捷。杨捷曾经的抱负,终于可以一一施展了。
朝臣们跪在宋寓文寝宫前,恳请他亲自处理政务,“以免被乡野出身的小人蒙蔽”。宋寓文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呵欠:“政务交给杨侍郎就好了。”朝臣们不服,“陛下把政务托付给一个小小的侍郎,岂不是于礼不合?”宋寓文回头看了他们一眼,道:“众位爱卿是希望朕把杨侍郎提拔为阁老吗?”朝臣终于无话可说。
再到后来,杨捷成了唯一能见到宋寓文的朝臣。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杨党中一员。
内宫深处,宋寓文撂下画笔,目光轻飘飘地落在眼前弯着腰的男子身上。如今的杨捷看似谦卑,但身上已经有了一丝骄纵。宋寓文问他:“杨捷,你曾经的梦想实现了吗?”杨捷抬头看他,眼神坦荡:“还差那么一|点点。”
宋寓文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你也不要太激进,虽然我始终站在你这边,可或许有一天我也保护不了你。”“知道了。”杨捷像是没有放在心上。
宋寓文觉得,这一天来得太早了,像忽然落了雪,寒冷来得猝不及防。
[叁]
宋寓文的退位没有见血。他按杨捷的意思念了圣旨,大意是皇叔比自己更有才能,所以让位给他。那个被父皇发配边疆的皇叔,自然也是杨捷带来的。
或许是因为宋寓文之前太过荒唐,或许是杨捷的手腕太强悍,又或许是这位皇叔的人格魅力太大,朝臣竟没有多少异议,早早商议起了新皇登基之事。
“这样,你满意了吗?”宋寓文看着杨捷离开的背影问。原来,杨捷之前的不满意,是因为还缺一位明君。宋寓文妥协了,因为除了杨捷,他已举目无亲,他是如此害怕失去杨捷。
退位后,杨捷再没见过宋寓文,听到宋寓文的消息,是“太上皇不堪寂寞,吞金自尽”。皇权更替,总是伴随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暗藏阴影。
正在写奏书的杨捷,手中的笔顿了顿。他从未想过把宋寓文逼上绝路,可是这位新皇的野心比他想象的大,心眼比他想象的小。隐约中,他似乎还能看见,少年宋寓文明媚的笑容,似乎还能听见他说:“盛世?多好呀,杨捷你一定要帮我。”
他想对新皇说宋寓文没有野心,不必做得那么绝。可他也能够想象到对方冰冷的笑容:“杨捷,妇人之仁,不是你的风格啊。”等杨捷回过神来,才发现不知道何时,墨汁已经在宣纸上晕染成了一块污渍。
新皇稳固了朝政,跟宋寓文不同,他用最快的速度收拢人心,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然后杨捷成了他最不需要的人。“你知道该怎么做吧?朕会给你一个体面的退路。”杨捷的额头触到了冰冷的地面,他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了。他说:“微臣请命去守皇陵,请皇上开恩。”
盛世已经到来,这里不需要他了。皇上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说起来,朕的那个皇侄儿也是个性情中人,朕送他上路时,他还说,这一定不是杨捷的意思,你们都不如我了解他。”
杨捷的脚步踉跄了—下,有泪珠在尘埃里开花。
从此,皇陵多了一位守陵人,着一身灰扑扑的衣袍,将所有故事掩去,常于墓旁呆坐。有时他会看看远处的青山,每年冬天,山顶总会有些积雪,不知是为谁白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