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鹏+曹岩坡+戴素英
笋又名石刁柏,百合科天门冬属,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其幼茎鲜嫩、热量低、营养高、味道鲜美爽口。芦笋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如多种甾体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在食疗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芦笋的食用功效可概括为“一减、二抗、三降”,即减肥、抗癌、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疏菜之王”的美称。
近年来,芦笋栽培区已经由原来的寒温带集中栽培发展转变为全球性栽培,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紧俏,供不应求,在中国市场也日益畅销,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作物。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种植1次可连续采笋8~15年。因此选择优良芦笋品种、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春白地准备种植芦笋时,应该在日光温室中进行育苗,定植后当年秋季即可采收。
选择优良品种
由于芦笋种植1次即可收获多年,因此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休眠期短、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是丰产高效的基础,生产上多采用优质丰产的杂交一代品种或全雄一代杂交种。优良全雄杂交一代品种的笋形好,畸形率低,产量比常规品种高30%以上,抗病能力和优质笋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生产上主栽的芦笋杂交一代品种有‘冠军‘浙丰一号‘浙丰2号‘京绿2000‘井冈红‘大西洋早生‘蒙德欧‘阿波罗‘阿特拉斯等品种,全雄杂交一代品种有‘京绿四号‘泽西巨人以及‘杰西系列品种。
种子处理
芦笋种子皮厚坚硬,角质化强,吸水困难,发芽缓慢。为促进芦笋种子发芽,播种前应先进行催芽处理。播种前可先将种子晾晒1~2天,然后用55℃的水进行温汤浸种,并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室温,漂去秕籽杂质,再在室温下浸种2~3天,每天早晚换水1次,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6~28℃的温度下进行催芽,催芽期间每天早晚用自来水冲洗1次,待10%~20%的种子拱芽后即可进行播种。为预防病害也可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将种子浸泡10~12 h,清水浸种2~3天后进行催芽处理。
适宜播种期
播种期可根据栽培茬口和育苗条件确定。为提高当年秋季和第二年春季芦笋采收产量,春白地栽培芦笋时需在适宜的定植期内尽量提早播种定植。芦笋耐寒,一般4月10日后进行定植,由定植期向前推75天左右即可播种育苗,即日光温室育苗的播种时间约为1月中下旬~2月上旬。
播种及出苗管理
芦笋大多采用育苗盘(图1)、营养钵(图2)进行育苗,采用这2种育苗容器进行育苗可以提高移栽出苗率,移栽时伤根少,并且苗子成活率高,节约种子,降低成本,还便于集中管理,利于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日光温室育苗一般采用直径8~10 cm的营养钵或50孔的育苗盘育苗。播种前10~15天日光温室应提前进行覆膜,并加盖草苫进行增温。
播种前需准备好营养土,营养钵育苗按30%园土,35%的圈肥,30%的草炭土,1.5%复合肥、0.5%尿素、1%磷肥和2%氯化钾的比例进行配制,过筛后装钵,育苗盘育苗按蛭石5份,草炭5份,腐熟的研磨鸡粪0.5份,充分混匀,装盘。并将装好的育苗盘摆到温室育苗畦内。摆放前苗床需用辛硫磷加适量沙土配成药土撒于苗床下,预防地下害虫。另外播种前苗床要浇透水,水完全渗透后在畦面上撒一层细土,即为“翻身土”,防止种子入泥。每钵播种1粒种子,覆土2~3 cm,然后覆盖地膜。播种后温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10天后应注意观察,种子拱芽时应及时撤去薄膜。
育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
芦笋的发芽适宜温度为25~28℃。种子发芽的早晚和幼苗出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畦内的温度。试验表明在温室地温为15℃时,发芽时间需要24天;地温20℃时,需要15天;当地温达到25℃时,发芽时间仅需10天左右。低温会使出苗期拉长,导致种子内贮藏的养分消耗增多,幼苗长势变弱。因此,播种后应注意温室和苗床保温。出苗后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最低温度不低于8℃,最高不超过30℃,超过30℃应及时放风。定植前10~15天逐渐加大通风炼苗,使其适应外界自然环境,有利于培育壮苗。
水肥管理
芦笋播种前要浇透水,出苗前苗床土要保持湿润,以利出苗。幼苗生长期土壤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70%。芦笋幼苗生长期间,根系较浅,对水分反应比较敏感,水分缺乏時,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嫩茎蔫黄,应及时补水。芦笋不耐涝,最忌床苗积水,积水易造成根系腐烂,并导致病害发生。
为促进幼苗生长,培育壮苗,当苗高10 cm左右,幼苗抽发第2条嫩茎时,可随水浇施1次稀薄有机液肥,例如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或沼气液等。也可随浇水施入氮磷钾复合肥,一般每平方米追施复合肥50 g,苗期每隔20天追1次肥,追肥2~3次,以保证幼苗的健壮生长。如果苗床覆盖小拱棚,在追肥后一定要将拱棚两头的薄膜揭开,加强通风,防止氨气等有害气体挥发烧苗。
除草
芦笋育苗时由于进行单粒点播,密度较小,前期幼苗生长易滋生杂草。杂草不仅与幼苗争夺肥水和阳光,还易导致病虫害,因此应及时拔除杂草。清除杂草时尽量不要损伤幼苗。
定植管理
一般在苗龄75天左右时,芦笋幼苗地上茎会长出3个以上分枝,苗高15 cm时,即可起苗定植。定植前要去除病苗、畸形苗,大小苗需分开定植。定植前绿芦笋按1.5 m左右、白芦笋按1.8 m左右的行距开沟,株距统一为25 cm。将笋苗植于定植沟内,笋苗鳞茎盘低于地面10~12 cm。定植后需浇透水,5~6天后浇1次缓苗水,此后应加强田间管理。
● 挖定植沟
在经过深翻平整的地面上按南北行向,依据行距要求打好直线,然后沿直线挖定植沟,沟宽40 cm,沟深40~50 cm。之后按一层土,一层肥回填,每667 m2填入500 kg土杂肥,50 kg磷酸二铵。将沟填平,浇水沉实,然后整平畦面,使畦面低于原地面10~15 cm,准备定植。剩余沟土暂时在沟两侧堆放。
● 起苗定植
待芦笋幼苗地上茎长出3个以上分枝时即可进行移栽定植。按株距25 cm,定植于定植沟内,笋苗鳞茎盘应低于地面10~12 cm,可用沟两侧堆放的土固定植株,整平畦面。定植后进行浇水并定期进行松土保墒,逐步把畦两侧土回填于畦面或培于植株行上。
●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要视墒情进行适时浇水,若发现蚜虫危害要及时喷洒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进行防治。为加速笋苗生长,定植1月后每667 m2需追施复合肥20~25 kg。8月份再追1次,立冬前后浇1次大水,然后适当培土,一般培土10~15 cm高,保墒保温,保证幼笋安全越冬。
病虫防治
笋苗常见的病害有茎枯病和褐斑病等,湿度大或幼苗封行后,更易感染。笋苗常见的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 病害防治
原则以“预防为主”,室内需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齐苗后选用70%代森锰锌300倍液或芦保丰500倍液+笋枯净500倍液或笋病灵500倍液+茎枯净500倍液,雾喷预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预防茎枯病、褐斑病的发生。
● 害虫防治
每667 m2用10%的辛拌磷1.5 kg加细干沙7.5 kg,拌混均匀后撒入畦面进行毒杀,或每667 m2用麦麸5 kg+碎青菜叶5 kg+敌百虫0.2 kg掺混均匀制成毒饵,傍晚时均匀撒入苗床内进行诱杀。
作者简介:代鹏(1987-),男,河北石家庄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芦笋栽培管理技术,黄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技术。
*通信作者:曹岩坡(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芦笋育种、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