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红军军以上干部之牺牲

2017-05-06 14:55王作东
党史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军团红军

王作东

据统计,红军参加长征的人数约为18.7万,算上途中补充的兵力共约20万人。但三大主力会师后仅余5万人,牺牲约15万人,其中军级以上干部11名。本文以牺牲时间为序,对在长征中牺牲的这11名红军军级以上英烈做一介绍。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

寻淮洲1912年8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秋收起义,并参加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会剿”作战。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春随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先后任排长、连长,红1军团第12军34师营长、团长。1930年11月,率红34师第100团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打退敌人18次进攻,保障了整个反“围剿”作战顺利进行。因指挥果断,功绩显著,受到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总政委毛泽东的称赞,被任命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之后,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三次反“围剿”,屡立战功。1932年3月任红1军团第15军45师师长,12月任红21军军长。

在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寻淮洲率部牵制国民党军几个师的兵力,保证了红一方面军主力取得黄陂、东陂两个战役的胜利,获中央军委特别嘉奖。同年7月,红21军与红7军改编为红3军团第5师,寻淮洲任师长。不久,根据党中央指示,红3军团4师、5师和红5军团34师组成东方军,执行收复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寻淮洲率红5师从江西广昌头陂地区出发,入闽作战几个月,连战皆捷。

1933年10月,21岁的寻淮洲被任命为红7军团军团长,是红一方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他与红7军团政委乐少华、军团参谋长粟裕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月,寻淮洲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7月,红7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他任军团长兼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在4个月时间里,他指挥部队转战闽浙皖赣边几十个县,行程3200多里,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击退敌人其无数次围追堵截,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1934年11月,红7军团进入赣东北苏区,与方志敏、刘畴西领导的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刘畴西任红10军团军团长,方志敏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寻淮洲改任红10军团第19师师长,奉令先行出击浙皖赣边。12月14日,寻淮洲在安徽省太平县谭家桥战斗中,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

邓萍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冬受中共湖南省党组织派遣,到国民党湖南陆军独立第5师第1团做兵运工作。1928年参与领导平江起义,任红5军党委书记和参谋长,参加了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斗争。1930年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第5军军长,参加了长沙战役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一渡赤水后的1935年2月23日,中革军委电令红3军团必须在当月底前重占遵义,以调动敌人南返。24日,邓萍与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军团政委杨尚昆率部队从川南急行军,扑向通往遵义的要隘——娄山关。但到了才发现,黔军已先机占领了这座通往遵义的北大门。这时,天空中飘起了雨夹雪,三人在警卫员撑起的油纸伞下紧急商议。彭德怀强调:不仅要拿下娄山关,打通去遵义的通道,还要将山上的敌人全部消灭,避免其溃逃进入遵义,给我军下一步进攻作战增加困难。杨尚昆说:“是歼灭而非击溃,这是作战的指导思想。”按照两位军团首长的要求,邓萍部署并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两小时后,娄山关主峰便飘起了红旗。27日傍晚,部队进抵遵义城下。

当晚,邓萍找来11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蓝国清,研究攻城方案。邓萍说:“占领遵义、调敌回援是中革军委战略部署的关键。刚才,军委首长来电告诫我们,攻城宜早不宜迟。晚了,不但达不到目的,敌薛岳部还会赶来增援。现在我们已经暴露在城下,敌人明白了我们的作战意图。因此,攻击的发起时间越早越好。我现在就同你们一起去看地形,研究、确定好攻城方案,务必要在明天拂晓前占领遵义。”随后,顶着连绵阴雨和料峭寒风,邓萍与张爱萍、蓝国清隐蔽在遵义城下茂密的草丛中。邓萍举起望远镜仔细地搜寻、观察攻城路线。突然,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邓萍头部,年仅27岁的军团参谋长当即倒在遵义城下。

28日,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中革军委随中央纵队移师遵义。闻知邓萍牺牲的噩耗,毛泽东恸然无语,良久,才低吟道:“遵义,折损我一员大将啊!”

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

徐宝珊1903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1923年春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开始阅读进步书刊,逐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罢工、罢课等斗争。1926年春组织农民协会,从事农民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被农民协会选送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回到武汉开展革命活动,先后担任汉川中心县委委员等职。1929年初调任湖北省委巡视员,到孝感地区领导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组建中共孝感中心县委并担任书记,期间组织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此后,先后擔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鄂豫皖临时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鄂豫皖省委委员兼鄂东北特委书记等重要职务,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33年11月,徐宝珊代理鄂豫皖省委书记,他纠正“左”的错误政策,注重改变对敌斗争策略,与省委其他同志一道直接领导红25军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摆脱了被动局面,牵制和消灭敌人,开辟新的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年11月,中央代表程子华带来中央指示,要求鄂豫皖省委率领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这时的徐宝珊身患重病,经常是躺在担架上行军。这期间,徐宝珊主持了省委和红25军联席会议,落实中央指示,调整了红25军领导班子。红25军军长徐海东主动把军长职务让给中央代表程子华,自己任副军长。此后,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皖西突出敌人重重包围,艰苦转战鄂豫两省,粉碎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一带,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4月,徐宝珊主持召开鄂豫皖省委扩大会议,正式建立中共鄂豫陕省委,徐宝珊当选为鄂豫陕省委书记。5月9日,徐宝珊病情恶化,在陕南龙驹寨病逝(今丹凤县城),年仅32岁。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户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先后就读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江西地方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领导者。1924年3月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1927年2月当选江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领导全省农民运动,建立农民自卫军,农协会员发展至80余万;在南昌创办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组织农民自卫武装。1927年8月,南昌起义后返回弋阳发动暴动,先后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中共横峰区委书记、中共弋阳县委书记、中共信江特委书记,赣东北军委主席,领导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和第11军,并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和闽浙赣军区政委。领导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并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

1934年10月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到达赣东北根据地,与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方志敏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此后,红10军团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方志敏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闽浙皖赣边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1935年1月,由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怀玉山区的高竹山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他严辞拒绝国民党的劝降,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和《清贫》等名篇。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窝刑场,时年36岁。

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

刘畴西1897年3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1月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1团3连党代表。1925年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负重伤,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参谋,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营长、团参谋长。1929年初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被派往中央苏区,任红1军团3军8师师长,参加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屡建奇功,被中央根据地人民誉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后调任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兼军事教员。1932年7月任红21军军长,与政委李井泉率部征战于闽赣边境。1933年3月奉命前往闽浙赣军区,任军区司令员兼红10军军长,与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边军民配合中央苏区反击国民党军的“围剿”。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同年8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军功章。

1934年11月,红7军团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闽浙赣苏区与红10军会师,两军合编为红10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红10军团对外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旗号,刘畴西任先遣队总指挥。12月,由于国民党军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日趋严重,刘畴西奉命率红10军团指挥部及第20、21师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北上皖南。此时,蒋介石调动5个正规师、两个独立旅及4个保安团,前堵后截,妄图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消灭在皖南地区。12月中旬,先遣队在太平县谭家桥战斗中,由于兵力配置不当导致失利。这时部分人员建议分散兵力,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刘畴西担心兵力分散,更难应付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决定掉头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于是,方志敏、粟裕率800人先行,刘畴西率先遣队主力殿后。1935年1月中旬,军团主力在闽浙赣苏区外围的陇首地段遭国民党军堵截。已至苏区边缘港头的方志敏见形势恶劣,要粟裕率先头部队继续南下,自己留下等候主力。当刘畴西与方志敏会合后,国民党军已截断粟裕部曾走过的行军路线。红10军团主力在怀玉山被国民党军14个团重兵包围。刘畴西、方志敏率部反复冲杀,始终不能突围。战斗中,刘畴西右手又负枪伤,至1月下旬,他与方志敏先后被俘。

蒋介石非常欣赏黄埔一期毕业生刘畴西的才干,特别嘱咐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一定要将刘畴西“争取”过来。于是,许多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要职的黄埔军校老同学纷纷前往狱中探望、劝降,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的顾祝同亲自来了3次。但刘畴西严词拒绝了蒋介石高官厚禄的引诱。1935年8月6日凌晨,刘畴西同方志敏被秘密杀害于南昌百花洲下沙窝刑场,时年38岁。

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

吴焕先1907年7月生于湖北黄安县箭场河乡四角方村,是鄂豫皖早期革命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任鄂豫皖省委常委、红25军73师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25军军长、政委、鄂豫皖省委代理书记等职。

吴焕先在担任红25军军长、军政委期间,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的残酷“围剿”,在粮食、物资和兵源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红军坚守鄂豫皖根据地达两年之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央指示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吴焕先与省委书记徐宝珊、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等,率领有3000兵力的红25军,冲破数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由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进入商洛山中,胜利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转移任务。入陕后,在徐宝珊身患重病,程子华和徐海东均负重伤的危难关头,吴焕先一面领导和指挥部队行动、作战,一面主持创建新区的各项工作。期间,红25军相继攻占镇安、柞水、宁陕、佛坪、洛南县城,取得石塔寺、九间房、袁家沟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敌人两次重兵“围剿”,创建了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使部队得以立足和发展壮大。1935年5月徐宝珊病逝,吴焕先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7月,红25军在北出终南山、威逼陕西省城西安的行动中,获悉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的消息,中共鄂豫陕省委毅然作出西进甘肃,策应和迎接主力红军北上陕甘的决策。7月16日,红25军由长安县沣峪口西征北上,第二次踏上长征之路。部队西出秦岭,过渭河,经过陇南、陇东,翻越六盘高峰,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沿途攻占两当、秦安、隆德县城,数次打退各路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25军西征北上的戰略行动,不仅吸引和钳制了大量国民党军,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毛泽东语),同时也充当了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

1935年8月17日,红25军一举攻克隆德县城。当夜,国民党军大举压向隆德,双方激战数小时后,红25军主动撤出战斗,连夜翻越六盘山,经过三关口,逼近平凉城。8月20日,部队在东凤凰山击溃了国民党第35师105旅,消灭敌军700余人,夜宿白水镇。8月21日上午,队伍从白水镇出发,抵达泾川县城西约10公里的中塬。国民党马鸿兵第35师骑兵团和208团已分别由庆阳的西峰镇和宁县的早胜镇集结于泾川县城,欲堵截红军东进。

平时深不过膝的汭河因为连日大雨,河面暴涨,水流分外湍急。为保障军供应部和军医院的指战员、伤病员等先行过河,副军长徐海东率领223团在中塬地区的四坡村拦截马鸿兵部。作为前卫部队的225团、手枪团以及军直属队在政委吴焕先的指挥下,沿着陡峭的山坡下塬后,从汭河北岸的东王家村渡河,迅速占领河南岸高地以及汭河川郑家沟一带,并向泾川县城和崇信县城方向警戒。就在这时,北面中塬上战事突然吃紧。原来国民党军在骑兵的配合下,借着雨雾窜出泾川县城,向中塬担任掩护的223团阵地偷袭而来。坡上的枪炮声越来越密集,危急关头,留在北岸指挥渡河的吴焕先亲自带领军直属交通队和学兵连150余人,从汭河北岸边的两条羊肠小道,一鼓作气冲上塬头支援徐海东的部队,与掩护渡河的后卫223团密切配合,两面夹击敌军,全歼敌208团1000余人,并击毙敌团长马开基。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敌人一颗子弹击中吴焕先胸部。吴焕先当场牺牲,年仅28岁。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

曾中生1900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北伐。进驻武汉后,任武汉革命委员会委员兼《民国日报》主笔。1927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中央军委工作,后转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1930年11月,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来到鄂豫皖苏区。此时,正值国民党军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红1军主力已东出皖西,根据地兵力空虚。危急之际,曾中生组建了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曾中生任临时特委书记和临时军委主席。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成立后,加强了地方武装建设,从各县的群众武装“红色补充师”中挑选一部分骨干分别组建独立团,以鄂豫边的6个教导队和2个独立连为基础,组成军委警卫团,同时成立1个混成团、2个独立营,积极打击苏区内的反动民团,与第1军、第15军相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随后,曾中生主持制定建设鄂豫皖根据地各项政策,创办军政学校,整编红军主力部队,将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

1931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这时,已正式成立的鄂豫皖特委和军委调整了军力部署,将中央教导第2师和鄂东警卫2团改编为红4军第12师,将军委警卫团与光山、罗山、黄安独立团合编为军委警卫师,集中兵力反“围剿”,先后取得独山、浒湾、桃花店和十里铺等战斗的胜利。鄂豫皖苏区的面积扩大到东临淠河,西抵平汉路,南达黄陂、罗田北部,北至潢川、固始南部的10多个县境,人口达170万。

就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军不断发展之时,中央派往鄂豫皖的中央代表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来到鄂豫皖根据地。1931年5月12日,张国焘任书记的中共鄂豫皖分局在新集成立,同时成立了以张国焘为主席的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原鄂豫皖特委和军委被撤销,曾中生改任红4军政委。6月下旬,鄂豫皖中央分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张国焘等人指责此前的鄂豫皖苏区领导人,在“政治上是依然继续三中全会的各种错误见解”,使“四中全会的决议,虽然到达了苏区,它并不收到应有的效果”;提出要“集中火力打击右倾机会主义”和“调和主义”,“改造红军的成分,加紧红军中的肃反工作”等。会后,张国焘撤换了鄂豫皖红军的一些主要领导人。7月,红4军军长旷继勋被撤职。9月,红4军政委曾中生被撤职,由陈昌浩继任。有2500多红军指战员在肃反中被杀害,其中包括曹学楷、许继慎等一大批红军高级指挥员。曾中生坚持反对张国焘错误路线和方针,为此屡遭打击,被撤销红4军政委职务,降为独立1师师长。

由于张国焘作战指挥方针的错误,鄂豫皖红军第四次反“围剿”遭到失败,曾中生在七里坪战斗中负伤。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方向转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2年12月上旬,张国焘在秦岭南麓的小河口召开红四方面军部分师以上干部会,宣布成立前敌委员会。随后,任命曾中生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曾中生因负过重伤,行动极不方便,但仍以顽强的毅力,越过蜀道天险,到达川北。他虽处境艰难,仍致力于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注重军事理论研究,系统总结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经验,写出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和《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军事理论著作,作为红军指战员的学习教材发到部队。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看到了这些著作,大加赞赏。1933年9月,张国焘以“右派首领”等罪名逮捕了曾中生,将其监禁。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曾中生给中央写信要求工作,并愿接受中共中央审查,但信被张国焘扣留。1935年8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张国焘派人将曾中生秘密杀害于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时年35岁。1945年党的七大为曾中生彻底平反昭雪,1988年曾中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红三十三军政治部主任李伯选

李伯选190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早年参加工人运动,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3月任鄂豫皖红4军政治部党务委员会书记,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川。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川东游击军在川东宣汉地区会和,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33軍,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攻作战。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1月在四川芦山李子坝病逝。

关于李伯选的历史资料留下来的很少,甚至照片也没有留下。笔者查阅到原北京卫戌区司令员、开国少将傅崇碧撰写的一篇回忆录,其中谈到其1933年跟随红10师政治部主任李伯选“扩红”的往事。傅崇碧是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人,1932年12月红军来到他的家乡通江县,当时才16岁、担任过少先队长和共青团县委书记的他参加了红军。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西征,由于遭到敌人围追堵截,到达通江时只剩下1.5万余人,入川后又接连受到敌人围攻,几乎天天有战斗,仗仗有伤亡,兵员的补充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1933年春节前夕,傅崇碧跟随师政治部主任李伯选一起到通江县沙溪嘴去“扩红”。他们首先召开群众大会,李伯选作动员讲话,并在一张大方桌边贴张“参加红军报名处”的红纸,同时用大锅煮了许多饭,让哪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吃饱肚子。傅崇碧在当地当过少共书记,认识许多年轻人,在他的宣传发动下,报名参加红军的青少年和妇女络绎不绝,一个上午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加红军。后来,傅崇碧就留在通江任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当时,仅通江县先后参加红军的就有近3万人。不到一年时间,红四方面军就由4个师扩编为5个军15个师,兵力达到8万之众。后李伯选担任了新成立的红33军政治部主任。

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

夏曦1901年8月生于益阳县双江乡杨家坳村,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毛泽东是校友,也是湖南新民学会的成员。在中共五大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也曾经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7年5月出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参加过南昌起义,后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是著名的“二十八个半”之一。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930年3月,任中共湘鄂西分局书记,期间推行王明左倾路线,先后开展四次肃反,错杀了万涛、柳直荀、潘家辰、彭国材、戴补天、刘格非、段德昌、王炳南、陈协平、叶光吉、盛联钧、宋盘铭等一大批红军高级将领和红军指战员。

连续四次肃反后,湘鄂西的红军从5万人减少到4000人。面对国民党军重兵围剿和根据地一天天缩小,夏曦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贺龙和关向应。此后,贺龙和关向应一道建立了黔东根据地,并和任弼时、萧克领导的红6军团会师。1934年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省沿河县枫香溪召开会议,初步总结了“肃反”扩大化的教训,开始纠正夏曦“肃反”扩大化的错误。7月22日,湘鄂西中央分局收到中共中央5月6日指示信,信中严厉批评夏曦等人在“肃反”扩大化、解散党团组织等方面的错误,责令停止“肃反”。8月4日,夏曦主持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承认了错误,并坚决取消了第五次“肃反”计划。1934年10月,中央任命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三人统一指挥红2、6军团,夏曦被免去中共湘鄂西分局书记和军分会主席职务,后被任命为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此后,夏曦继续在湘鄂川黔边区工作,并参加了长征。

1936年3月2日,长征中的红2、6军团在贵州毕节向西北方向进发,时任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夏曦在渡乌江一条支流时溺水身亡。据时任红6军团军团长的萧克上将后来回忆,得知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未归,遂派人前去搜索,后在下游河滩上找到了夏曦的尸体,部队战士把夏曦的遗体埋在七星关石桥边的山坡上。这一年夏曦35岁。

红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

余天云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一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做裁缝维持生计。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主力营营长。在鄂豫皖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战斗中,特别是第三次反“围剿”的黄安战役,他出色完成了打击援敌和突击攻城的任务。1932年3月,他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陈赓)36团团长。此后,他率部参加了苏家埠战役、潢川战役等。红四方面军转移川陕的过程中,曾在枣阳、新集、漫川关一带遭到敌军围追堵截,余天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部队开辟通道。进入川陕后,在对付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作战中,他率部重创敌军。在一次战斗中,他率两个连打退了敌人一个多旅的轮番进攻,激战3个昼夜,歼敌1500余人。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木门召开会议,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27岁的余天云任红30军军长。余天云身为军长,依然身先士卒,多次负伤,战功卓著。在对付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战斗中,他率领30军在31军93师的协助下,在黄木垭一战中围歼川军近万人。在总结大会上,红30军荣获三面锦旗——256团被誉为“夜老虎”,263团被誉为“钢军”,274团被誉为“夜袭常胜军”。

1935年5月,余天云参加长征,8月改任紅31军军长,率红31军参加了广昭、陕南、嘉陵江和绥崇丹懋战役。1936年1月进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兼任学校高级指挥科科长。4月,在随部队转移途中,余天云在西康省丹巴县(今属四川省)渡河时溺亡,年仅30岁。

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

罗南辉又名罗曼、罗敏,190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在成都一家水烟铺做工。1926年入川军38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川军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他团结教育下层士兵,组织成立了“士兵联合会”,同反动军官作斗争。罗南辉在士兵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团结了一大批士兵和下级军官,在军中有‘兵中之王称誉。1929年6月,罗南辉参加第7混成旅旅长邝继勋(秘密中共党员)、旅政治部主任秦川(秘密中共党员)等领导的遂宁县射洪嘴起义,任起义军营长。后被党组织派往川军江防军第2混成旅继续做兵运工作,1930年10月参与领导该旅一部在汉州(今广汉)举行武装起义,任警卫大队长。起义失败后调中共四川省委工作,同年底赴万县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

1933年春,在川军第29军做兵运工作的罗南辉趁29军向川陕根据地进攻时,率该军1个连起义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33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委罗南辉任副军长。红33军成立后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斗,罗南辉担任红33军前线指挥,率部连续打退敌人20余次轮番进攻,歼敌4个团,俘敌近2000人,取得红33军成立后的首战胜利。后又指挥红33军清剿川陕边反动武装,五战五捷,歼敌5000余人,有力保卫了川陕根据地后方的安全。1935年5月参加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罗南辉任红33军军长。红33军担负筹粮任务,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地区,他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走村串户,收集、购买粮食,保证了部队的需要。1935年7月,红33军与红5军团合编为红5军,红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任军长,罗南辉任副军长。

红5军在红军北上途中担任后卫任务。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此时,国民党军胡宗南、毛炳文部在第三路军总司令朱绍良的指挥下,沿西(安)兰(州)公路追击红军。为确保会师部队的安全,红5军抢占西兰公路华家岭一带险要地形阻击敌人。华家岭是西兰公路咽喉之地,这里沟谷纵横,海拔接近2500米。红5军设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选择在华家岭南侧马营一带,第二道防线设在华家岭。罗南辉的指挥所设在马营后面的山梁上。10月21日,红5军消灭了国民党军的先头部队。22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还动用飞机和火炮配合进攻,战斗异常惨烈,红5军伤亡很大。战至22日黄昏,罗南辉指挥部队向会宁县大墩梁(为华家岭支脉)撤退,不幸被敌炮弹击伤胸部右侧和头部。23日下午,7架敌机追击轰炸,指挥所被炸弹击中,年仅28岁的罗南辉不幸牺牲。

猜你喜欢
军团红军
半条红军被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军团东京奥运38金全记录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坳
遭遇亚马孙军团蚁
“绿豆军团”成长记
十送红军
候鸟越过深白色冬季
榕树军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