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奕含
王海山,达斡尔族, 1917年2月出生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莽格吐村(当时归龙江县管辖)。1936年毕业于兴安陆军军官学校。1941年考入日本神奈川县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兴安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官兼学兵连长。1945年8月11日,王海山发起并领导了兴安陆军军官学校进步官兵“八一一”起义。1946年1月任东蒙古人民自治军骑兵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同年8月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一师师长,率部转战西满、北满、东满广大地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和新四军第三师消灭了大量光复军、土匪,解放了白城、广安、通榆等嫩江南部6个县,保卫了东蒙根据地。1947年指挥所部参加东北解放战争夏、秋、冬季攻势作战,歼灭了辽河地区的土匪武装。1948年9月率部参加辽沈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黑山阻击战的艰巨任务。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是一支以蒙古族士兵為主,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汉各族士兵组成的骑兵部队。王海山领导“八一一”起义后,率领当时伪满洲国陆军兴安学校的起义学生组成了王爷庙(乌兰浩特)民警大队,王海山任大队长。这个民警大队归苏联红军王爷庙卫戍司令部领导,后来发展为民警总队,即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的前身。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开始由西满军区领导,后来列入东北人民解放军序列。这支铁骑部队在王海山和先后担任师政委的胡秉权、都固尔扎布、胡昭衡率领下转战东北战场,在辽沈战役中与东北野战军主力紧密配合,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47年,经过东北人民解放军夏、秋、冬季攻势后,东北战场敌军据守于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地区,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矛盾重重的状态。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决策,东北人民解放军抓住决战时机,首先在东北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发起了辽沈战役这场大歼灭战。在这一大战役发起前,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和第二师为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休整,奉命对沈阳外围新民之敌实行封锁、围困。
1948年3月中旬,骑兵第二师挺进到铁岭、法库、彰武一带,对沈阳之敌进行监视,随后参与围困新民、封锁沈阳的战斗,防止敌军突袭,打击敌人的骚扰和抢粮。8月8日,骑兵第二师奉命撤回内蒙古右前旗葛根庙整训,将封锁沈阳、新民守敌的任务移交给骑兵第一师。第一师奉命进至法库、彰武、新民一带,配合辽北军区部队,对该地区之敌继续进行监视、封锁、围困,为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战役前的休整、训练,及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工作和实行隐蔽地战略展开,起到了前卫、警戒作用。9月,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骑兵第二师执行围困长春、堵击长春突围之敌的任务;第一师接受第十纵队指挥,在辽西的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由沈阳、新民西进增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
辽沈战役于9月12日发起。9月24日,师长王海山和政委胡昭衡率领骑兵第一师奉命连夜冒雨出发,渡柳河西进150余里,到达厉家车站附近,堵击企图西窜之新民敌军。监视数日,未发现驻新民之敌七十一军情况有重大变化。9月30日,第一师又转回绕阳河、大柳河之间地区,以白马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进行纵深搜索。10月5日,我十纵将骑兵第一师的阻击任务改在半拉门以南地区,沿绕阳河两岸进行运动防御,阻击敌军渡河。10月12日,敌廖耀湘兵团主力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但在东北野战军节节阻击下,进展缓慢。此时,解放军攻锦主力已肃清锦州外围之敌。10月13日,十纵根据敌情变化,调整兵力部署,命令骑兵第一师到半拉门接替十纵第三十师防地,保障主力侧翼安全。第一师在赴西孙家荒交接途中,遭敌机扫射、轰炸,人马略有伤亡。当第一师到达时,敌骑兵一部已乘隙侵入我八家子、车家屯、东王家岗子等阵地。王海山当即指挥第一师组织反击,将敌逐出。次日,第一师奉命将半拉门阵地交给辽南独立第二师,转移到绕阳河车站南三家子、民屯、四家子一线阵地,面对国民党军骑兵第二旅和第三旅进行防御。
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当日,骑兵第一师接东北野司命令,迅速向台安前进,截击由锦州逃向台安之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等残敌。王海山当即率部马不停蹄,彻夜疾进,于次日拂晓到达台安,并派出一部向盘山、沟帮子方向进行搜索。很快,又接东北野司电告,范汉杰已被捕获,要第一师部队速返半拉门、西大李岗子一带执行原任务。正当第一师进军台安之际,敌骑兵第三旅乘机侵入半拉门一带搜索骚扰。17日晚,第一师经一天急行军折返半拉门、西大李岗子,并出其不意捕获敌骑兵侦察人员数名。18日,第一师数次与敌小分队交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胡家窝棚战斗。胡家窝棚位于辽西交通要道口,是敌人进攻我黑山、大虎山一线阵地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第一师二团于21日夜进抵胡家窝棚,当即修筑工事。21日下午,发现敌骑兵200余人正由孙家窝棚以战斗队形向我方阵地前进。待敌接近后,一团一面突然向敌展开猛烈射击,一面进行乘马冲锋,猛砍猛冲。追至天黑,共毙、伤、俘敌100余人,予敌以重大打击。战后,敌俘供称:“我们就怕内蒙古骑兵的大刀和砍杀。”这一战斗我无一伤亡,战果突出,受到辽北军区司令员聂鹤亭、政委陶铸的通报嘉奖。
10月23日3时许,黑山阻击战打响,敌二○七师三旅在重炮和飞机掩护下,向内蒙古骑兵第一师二团胡家窝棚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骑兵部队指战员依托简易工事,顽强抗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直至进行白刃格斗。一团团长平安负伤仍坚持指挥;二连连长布和吉雅重伤不下火线,带领全连坚守阵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就这样,内蒙古骑兵第一师二团指战员坚守阵地,顽强拼搏7个小时以上,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后,于中午奉命撤出阵地,转移到大虎山一带继续布防。10月24日上午9时,敌人在密集炮火和十余架飞机支援下,以4个师左右的兵力向我黑山、大虎山十纵阵地全线发起进攻。敌精锐部队新六军第二十二师向我军侧翼清苔泡子和羊圈子方向推进。为打击敌人的气焰,王海山当机立断,命令二团三连对敌左侧腹地实施迅猛异常的乘马冲锋,迫使敌新六军第二十二师在我阵地前龟缩约一昼夜,未能前进一步。这一昼夜为我主力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事后得知,敌惊惶失措,草木皆兵,强制老百姓砍伐树木,摘下门板,推出大车,在其阵地前设置障碍,以此防我骑兵部队再次乘马冲锋。当夜,我军主力八纵自锦州赶到大虎山一线。八纵二十二师接替了骑兵第一师阵地。25日下午,奉十纵命令,骑兵第一师转移到大虎山西北高力板、三家子一带待命,并补充武器弹药,护送伤员,准备执行追歼敌人的新任务。
辽沈战役胜利后,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奉命追歼由辽西战场漏网的国民党蒙骑第一旅苏和巴特尔匪部至林西。接着,师主力部队陆续进入锡林郭勒草原追剿胡图凌嘎匪帮。为彻底消灭胡匪,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内蒙古军区于12月在次子庙成立了临时剿匪指挥部。奉剿匪指挥部的命令,骑兵第一师经过半年多的征战,于1949年6月在中蒙边境的巴拉尔仙图全歼了胡图凌嘎匪帮,维护了锡察草原的安全,巩固了内蒙古解放区。1950年11月,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建制撤销,所属部队分编至锡林郭勒和察哈尔两个军分区,王海山任察哈尔军分区司令员。
从组建到撤销的5年多时间里,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共作战202次,毙伤敌人2534人,俘虏敌人6893人,缴获各种轻武器3012支(挺)、各种炮61门、军马2384匹,击落敌机1架,击毁装甲车2辆,立集体功23个,涌现功臣505(人次),功臣占当时全体指战员总数的19%。
建国后,王海山先后任察哈尔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公安总队总队长、内蒙古公安部队第一副司令员、呼伦贝尔军分区司令员和内蒙古军区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解放勋章,东北解放纪念章和胜利功勋章。1979年12月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王海山离休后撰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一师》《铁骑征战记》等回忆录。2002年5月3日王海山在呼和浩特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