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严仁英:生活不能太娇气

2017-05-05 11:43张健康
人人健康 2017年9期
关键词:卫生员在世周先生

张健康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我国著名妇产科及妇女保健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严仁英于4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严仁英教授是率先倡导在国内开展围产期保健、开拓出临床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先驱者。严老在世时为人低调,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做了些平常的事。平时曾多次被问及长寿的秘诀,严老回答常是4个字:“别太娇气。”

出身书香门第的严仁英1913年生于天津,她的祖父严修是清朝翰林,思想开明。在主张男女平等的家庭环境中,严仁英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正规教育,并在清华大学读完3年医预课程后考入原北平协和医学院,师从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教授,于1940年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协和做住院医师时严仁英就目睹了女性的痛苦,立志走上妇幼保健工作的道路。在“临床医生每次只能面对一个病人,而预防保健可以造福一群人”的超前观念下,严仁英开始了预防保健工作。

做什么都争取做到最好

然而,就在严仁英刚刚在预防保健领域开展工作的时候,“文革”爆发了,严仁英教授被“打倒”,从科主任被贬为卫生员,负责打扫厕所卫生。但是她觉得做卫生员也是一种工作,既然是工作就要做到最好,于是就跟其他卫生员一块儿抬担架、搞卫生。很多年以后,当时的同事还回忆说:“就属严大夫做卫生时的厕所最干净了。”

后来她被下放,关进牛棚,心态依旧很好:“在牛棚里跟其他的同志互相关心,一块儿学习。并没觉得有多大的痛苦,挺一挺也就过来了。”

挺过了“文革”,严仁英迎来了事业上最辉煌的时期:1987年牵头组建北医大妇儿保健中心,1993年通过研究证实,新婚和准备生育的妇女服用叶酸增补剂可减少70%神经管畸形儿的发生……一直到去世前,严仁英教授依然忙于妇幼保健方面的重大课题研究。

“反正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都争取做到最好。”严教授在世时曾说。

工作是最好的“补药”

“老人家从不吃补药,也不刻意锻炼。‘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这话用在她身上最为合适。”严教授的女婿周先生说。

对严教授来说,最好的心补莫过于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她将自己从临床医疗转至围产保健的时候已年近6旬。在此后的岁月中,她不仅在我国创立了“围产医学”这门新学科,创建了北医大妇儿保健研究中心,还担任着多项职务。

严教授在世时,每周有两个上午的班,她总是在上班前的一天就念叨上了:“明天要上班了!”显得很兴奋。平时8点起床,时常需要家人唤她起床。唯独上班那天,她总是提前一小时就自己起来,洗漱完毕,吃完早饭,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等着。十几分钟后,汽车到了,家人把她扶上车。上班后,严老通常看看医院的文件,为医生看看文章,或和医生们一起讨论一下妇幼保健方面的课题、活动等。在医院的走廊里,严仁英也不忘和小患者亲切地打招呼,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医院的婴儿室。

“工作对严老来说,是一种享受,她觉得即便年龄大了也要做点事,不能太娇气。”周先生说,“她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终身教授,这是一种荣誉。可在她看来,这个终身教授似乎就是‘终身都应该上班的教授。”

吃的都是家常便饭

严老在世时,饮食非常简单平常。早餐通常就是一碗粥、一个鸡蛋和一片面包;中午多吃面食,炸酱面、包子、饺子,8个饺子、3个包子是严老的饭量;晚上以米饭为主,配几个热菜。

不过,由于严老血糖不稳定,米面类主食吃得比较少,除蔬菜外,肉蛋类相对较多,鸡肉、鱼肉、牛肉、羊肉、猪肉等,一周之内轮着来。“吃的都是家常便饭,什么都吃,从不挑食。”周先生说。

每位长寿者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严教授每晚9点30分睡觉,一直能睡到第二天早上8点。11点30分到12点是午餐时间,下午1点30分到3点睡午觉。下午4点加一次点心:一份水果和一杯牛奶,水果通常吃甜度不高的弥猴桃之类。下午5点到5点30分是晚饭时间。晚上8点再加一次点心:嗑南瓜瓜子,外加一杯酸奶。

除了上班外,严教授不怎么出门,白天两餐之间的活动,就是在屋子里、阳台上走走。她家住在一楼,朝南的阳台很宽敞,阳台前有个小园子,家人種了很多花花草草,春夏时节,很是赏心悦目。

可能正是良好的对待一切事物的心态,让严仁英教授长寿且在妇幼保健领域作出了突出的成就,为后人所传颂、敬仰。

猜你喜欢
卫生员在世周先生
“卫生员”奶奶
无缝救援系统中基层卫生员的工作要求、流程及培训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纪念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毛主席在世时两次拒上人民币
细腻不等于多情
基层医院卫生员对优质护理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最美劳动者之家庭卫生员
礼必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