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欢+汤丰
青砖灰瓦,往往给人满布历史遗痕之感,殿堂、庙塔、城池等建筑多用此样式,尽显肃穆、庄严,由此当置身于随州市希望田野农耕园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希望田野)之时,来访之人皆顿生错觉,眼前这一幢幢青砖灰瓦式的小屋舍排列有致,远观之甚有风光胜地的气势,然待注意到小屋舍背后连带的一栋栋温室大棚后,才会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此处竟是一片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细细想来,静穆的青灰与鲜活的翠绿,一暗一明,一静一动,两种色彩尽管对比强烈,搭配交融后却也着实绝妙。
半路出家,信守宁精勿滥
询问过希望田野的副总刘天成后,才得知这种独特的设计灵感取自山东的砖瓦结构大棚,此种大棚牢稳坚固,可防风防雨,冬天可利用升温设备保持棚内热量,开展全年反季节蔬菜生产,但其建设成本也颇高,单个大棚价值就已过万,基地目前已建有近200个这样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而在打探之下,方知将基地建设得如此气势恢弘的希望田野,却是“半路出家”,董事长吕文保之前一直潜心从事餐饮、网络等行业,2011年在随州市副市长的政策招商下才投身农门,落户于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尝试着做起了“新农人”。
缘于多年经商的经验累积,希望田野在吕文保的运筹帷幄之下始终践行稳扎稳打的发展步调,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也信守“宁精勿滥”的原则,运营5年以来一直以茄子、辣椒、番茄、黄瓜4大品种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共30 hm2,其中尤以青茄为重。青茄种子由西安引进,口感较为顺滑,市场认可度也较高,目前售价高出市场一般青茄4元/kg,成为了希望田野最具竞争实力的主打产品,为充分利用其优势,希望田野现已将青茄种植面积拓展至122个大棚,年产量达到了14 000 kg左右。刘天成笑言道:“这个品种的质量一直都比较稳定,我们将会一直种下去,种出优势,种出规模。”
通过5年的生产运作,希望田野在实践的摸索下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管理模式:雇佣当地农户,其中多数为流转土地所有人,按品种进行分棚管理,大致一人2个棚;希望田野除
为所有雇工提供750元/667 hm2的底薪以外,还依据产品质量的分级评断提供等级不一的产值回报,其中一级果与二级果每
1 kg存在0.4元的报酬差异,形成的总体产值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户主动投以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在这种灵活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的激励下,基地的整体种植水平有了进一步的
保障。
显见成效,已成市场宠儿
正如温室大棚的建设一般,基地的其他基础建设也非常完备,各种必备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耕地、打药、水肥、灌溉、保温等各环节都已达到半自动机械化水准,尤其在大棚覆膜上希望田野投入了巨额资金,据刘总介绍,基地引进的薄膜材质较为特殊,覆上后可防雾防滴,减少病菌,预防病害,同时还能在低温天气保持棚内热量,而在高温时期只需将其机械掀除即可自由通风,但此种薄膜相对市场一般薄膜而言价格较为昂贵,但效果甚佳,为基地的反季节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基地三期建设下来,希望田野已投入上亿,巨额的资金注入及心血倾注也已显见成效,基地的蔬菜产品面市皆有良好反映,目前已暢销随州当地,武汉四季美、白沙洲,荆沙两湖及仙桃、襄樊等地农贸市场,日均销售量达到了8 000~8 500 kg,旺季时期更是高至25 000~30 000 kg。通过统一的“金色康”品牌箱装,希望田野的蔬菜产品凭借无公害的产出质量、稳定的批发售价、大规模的销售体量,已迅速成为市场宠儿,产品需求一直高居不下,自家基地产品全数售出后还需依靠收购才能填充市场需求。
由此,希望田野与周边近133.3 hm2蔬菜基地达成了收购合作,其中包括当地的联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厚芹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希望田野通过对合作社产品的统一检测监管与包装,实行统一收购面市。此举对于希望田野而言,于人于己皆为有利,于自身扩大产品规模的同时增加了产品多样性,进一步提升了与市场的契合度,而于合作社而言则轻松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保证了生产的无忧。
名声大噪,执着稳健前行
尽管与深耕农业数十年的老农企相较,希望田野这位“新农人”资历尚浅,但凭借长久的经商历练、稳扎的经营规划、成熟的管理模式,希望田野如今已在当地名声大噪,成为了随州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重点骨干项目,同时通过模范带动作用,大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了当地蔬菜种植的传统习惯,转变了周边农户的思维定势,所起的辐射作用广泛而深远。
然希望田野这5年以来的探索历程,也并非万事亨通、事事遂意,总有一些阻碍因素羁绊前行,其中尤以劳动力高龄化与自然灾害频繁化这两大农业痼疾为忧。劳动力高龄化——近些年来农村空心化大面积暴发后的遗留问题,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仅剩老弱妇女留守,由此造成用工紧张、弱劳力等用工隐患,希望田野也曾为之困扰许久,不过经过一番探索琢磨,现已通过外调劳力、提供食宿来充实用工队伍,提高用工质量,目前用工年龄已普遍控制在40~50岁,有效地提高了基地的生产管理效率。
劳力问题已迎刃而解,但近些年的极端恶劣天气却让人束手无策。2016年上半年突发的连续暴雨给希望田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12 hm2基地内涝严重,30%~40%的蔬菜受淹,2个大棚垮塌,总损失达到上百万元。幸有当地政府积极作为,发放补贴到位,修缮沟渠,同时通过基地生产自救,挽回了不少亏损。但从提前预防方面来讲,刘天成坦言:“像建立气象站等方法我们都尝试过,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微乎其微,尤其是我们农业行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想要完全避开恶劣天气的影响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农业受制于天的这一“顽疾”怕是还需要更长久的探索。
“新三板”上市即将启动,
30 000 m3的冻库正筹建,加工业务也待提上日程,2017年的希望田野正朝着已规划好的蓝图努力前行。尽管忧患未除,依然可以感受得到这位“半道出家者”对农业已有了更深刻的体认,更执着的信念,其稳健而踏实的步伐已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