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林
摘 要:桃花源景区地处渝东南的酉阳作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中国著名的原生态旅游胜地,在旅游产业的升级打造上更是得到的政府的大力推动。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酉阳桃花源目前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供参考性的对策。
关键词:桃花源景区;现状;对策
桃花源景区是重庆市酉阳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桃花源景区规划面积50方公里,是一个集秦晋历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天坑溶洞地质奇观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桃花源境内按1600多年前晉代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原貌打造,体现秦晋文化,其时代的狩猎文化、农耕文化等,特点是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形式主要是与世无争、浪漫、闲适。先后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市级文明旅游风景区、“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景区”、“最负国际盛名景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品牌”。
一、桃花源景区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桃花源景区发展分析
(1)气候优势。桃花源地处四川盆地,属温暖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7℃,日照1131小时,年平均雨雾日89天,雪日14.4天,降雨量1532毫米。
从气候条件上看来,整个景区干湿分明,而且处于重庆郊县,相比重庆主城以及周边其他城市有效的避开了城市热岛效应以及空气污染,对于桃花源的发展有很大的优势,能在客源市场消费者的心里形成一“远离城市污染,世外桃源”的意境,可以说气候条件对于桃花源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2)旅游资源多元化,文化氛围厚重。桃花源旅游资源则涵盖了自然以及人文两大旅游资源。整个景区主要包括湖泊、湖亭、山林、奇峰等自然景观。桃花源景区内部更有红椿、银杏、红豆杉、刺揪、铁坚杉、红豆木、重阳木等珍稀植物可供观赏,实现了“草皮,花卉,灌木,小乔木,大乔木”五个层次的植被景观覆盖,给人以纯天然的自然景观体验。
目前桃花源内已经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丹池、寺庙、碑刻等人文胜迹,主要包括;仙山琼阁:伏羲女娲宫殿;仙风道骨:陶渊明塑像;广寒仙子:雕塑、壁画;九天仙女:苗家土屋、土苗家风情,土苗九女组合等体现桃花源特色的资源。
本景区具有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古老传说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特点,集土苗民族文化、秦晋文化、休闲养生文化、巴渝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山水生态文化于一身。
(3)区位优势。桃花源景区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禹贡》为梁、荆接壤之域,春秋为巴、楚交界之地。景区直线距离200公里范围内东有5A级景区有张家界、武隆仙女山、恩施巴东神龙溪等3处、4A级景区有凤凰古城、梵净山等10余处,可以被连带发展。桃花源景区邻重庆、贵阳、长沙、武汉等大都市区,是进出重庆的交通要道和东南门户。陆路、水路、航空交通便捷:渝怀铁路、渝湘高速、319国道穿境而过;乌江航道直通长江黄金水道;黔江舟白机场、同仁大兴机场、重庆江北机场通达全国。形成了3小时重庆主城、4小时长沙、8小时出海的立体交通网络。
2.桃花源景区发展的劣势
(1)景区资源开发有缺陷,形象塑造不够鲜明。景区自然景观观赏价值不突出,无论在景观构成上还是在动植物种类上都不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景区主打《桃花源记》世外桃源牌,吸引了在于人们对于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但在产品开发上却没有紧扣世外桃源这一主题,没有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完全吻合,没有突出其神秘感,桃花源概念很好,但缺乏有力的规划对策,旅游开发陷入追求短期经济收益的误区。
(2)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略有不足。由于酉阳旅游产品较少,设施还不够完善,又没有很好的突出其特点,所以大多游客不愿前往酉阳实现其旅游愿望。桃花源景区具有很多吸引力的特色小吃,但未去其糟粕,满足大部分游客愿望,接待能力不足,旅游购物缺失、景区缺乏大型集中的采购型旅游产品及品牌商业中心,商业氛围热度低、人气低,娱乐产业滞后,旅游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
3.服务能力不高,游客满意度不大
人员培训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特别是与游客接触做多的导游解说这一环节需要加强。另外,景区现有的从业人员中,高素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匮乏,无法适应景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桃花源景区发展的对策
1.重新调整旅游景区的资源开发方向,强势依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说是以后桃花源景区的重点,因为桃源情节男耕女织,与世隔绝。这类资源重点就是消费者的现场体验感受。因此,对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推出一系列体验型的旅游产品。例如可将农业本身作为休闲旅游观光的对象,可请人长期在景区农田上耕种,收割的食物作为景区内特色食物;吸引人们参与当地农事活动,把景区内部分农田划分出来供游客栽种,加大游客的亲身体验感觉,真正融入世外桃源的意境,制造游客特别的经历。深入挖掘民歌、摆手舞、吊脚楼、土司制、阳戏、服饰、婚丧嫁娶等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并在空间上聚合,增强旅游景观的观赏价值,提高活力和生命力。如现在的实景演出推广得还不错,进一步的提升了文化内涵和知名度。
2.开发手工业旅游产品。增加传统手工艺品、现代旅游纪念品销售摊位,尤其是具有土家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如西兰卡普、雕刻、龚滩藤编、土家草鞋等手工艺品,同时吸引游客参与产品的设计及制作过程,获得创作的成就感。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土特产,增加购物点,突出特色。
3.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狠抓服务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提高重复客源率。加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完善交通标识、餐饮服务、休憩设施、信息发布等服务设施和接待功能。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更好的满足旅客的消费需求。加强对酉阳标志酒店,如怡豪国际大酒店、时代假日大酒店的管理监督,提高星级标准酒店的服务水平。
酉阳桃花源景区要把宣传和服务作为重点,要努力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另外,酉阳桃花源景区应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把民俗传说--广为认知的《桃花源记》,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产品的独特吸引力,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加强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把桃花源景区打造成为一个春观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赏雪,可以听民间传说,看民族歌舞,尝民族特有美食,自然绿色体验,感受原汁原味民族风的旅游套餐
参考文献:
[1] 彭开富.发展酉阳旅游之我见.[N].酉阳报,2011,(09).
[2] 何萍.小规模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研究.[J].四川旅游报,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