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7-05-05 05:21穆博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利培攻击行为酸钠

穆博羽

(辽宁省鞍山市康宁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穆博羽

(辽宁省鞍山市康宁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治疗,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治疗前和治疗后1、5、12周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MOAS治疗后治疗组1、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MOA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BPRS治疗后治疗组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BPR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0.0%(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更快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利培酮;丙戊酸钠;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有攻击行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的特点,是近年发生的自杀、自伤、打人毁物等的主要肇事肇祸者,已得到精神卫生领域的相关重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及时识别与干预显得十分重要[1]。利培酮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抗精神病作用好,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但单用时镇静效果不甚理想,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控制。丙戊酸钠具有心境稳定、抗癫痫的作用[2]。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丙戊酸钠辅助利培酮治疗是否可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攻击冲动行为,并观察药物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50岁,平均(28.9 ±3.78)岁,病程1~6年,平均(3.4±1.2)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2~56岁,平均(30.6±4.26)岁,病程1~7年,平均(3.6±1.5)年,两组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0)治疗,治疗组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洛阳伊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917)治疗。利培酮:初始剂量每日1 mg,逐渐加量至每日6 mg。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250 mg,逐渐加量至每日1750 mg,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期间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普奈洛尔、苯二氮类等药物。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随访追踪3个月。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5、12周采用MOAS和BPRS评价患者病情变化。MOAS:言语攻击、体力攻击、自身攻击及对财产的攻击,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越高,攻击行为越危险。BPRS: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激活性、敌对性、思维障碍,采用7级评分法,总分越高,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OAS评分对比:MOAS评分基线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1、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OA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1、5、12周MOA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基线 治疗1周 治疗5周 治疗12周 F P治疗组 50 51.25±5.47 46.36±6.54 29.38±5.74 20.27±4.24 3.663 0.035对照组 50 51.23±5.56 48.58±6.61 36.26±6.12 23.36±4.35 5.674 0.019t-0.546 0.761 2.635 2.535 - -P-0.587 0.450 0.011 0.028 - -

2.2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对比:BPRS评分基线和治疗1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R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口干1例、便秘1例、乏力1例、恶心呕吐1例、心动过速0例、失眠1例、嗜睡0例、静坐不能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对照组:口干2例、便秘1例、乏力1例、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速1例、失眠0例、嗜睡1例、静坐不能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安全与和谐的激越及攻击行为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大约34.5%精神病患者存在攻击行为,并且87.8%的精神病极端肇事事件是由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3],精神症状越严重,患者就越容易出现攻击行为,产生原因主要为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分裂症可能与GABA神经递质改变有关,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额皮质及海马中的GABA神经元亚型的选择性功能较普通人低下[4]。此外,前额叶中的GABA缺乏会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其中的机制可能与一些高级功能出现异常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还涉及到5-HT、DA等其他神经生化的异常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随访3个月总体疗效相当,但治疗组联合用药后MOAS评分与BPRS评分可快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单用利培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可更快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两组的不良反应基本出现在用药初期,程度一般较轻,可自行缓解消失,无需停药。研究组口干、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与联合用药利培酮剂量减少有关。

综上所述,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更快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1] 周景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9):91-92.

[2] 郑永泉,许红君.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20-721.

[3] 赵衍山,马文华,周之平,等.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5):7-9.

[4] 李莉.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251-252.

R749.3

B

1671-8194(2017)08-0098-02

猜你喜欢
利培攻击行为酸钠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