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衡月萍
在生活中习作,让习作生活化
江苏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衡月萍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当前学生厌作、套作的状况,习作教学应植根于生活,走生活化道路。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摄取素材,观察感受生活,丰富提炼素材;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活化积累,激发倾吐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倾诉,随心所欲倾吐,把生活源头引入作文;同时,把生活和作文集合起来,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并通过讲评、交流、发表、写生活日记等活动,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善写、乐写、坚持写,养成写作的习惯,让习作生活化。
生活 习作 素材 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离开了学生丰富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学生的习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会活泼的流个不息。”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习作教学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学习习作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而传统的习作教学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使不少学生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写作文时,就会出现仿范文,抄范文,造作文的情况。我对本班39名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情况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的占少数,一般学生对学校里、社会、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并未达到留心观察的地步,只是处于似听非听,似见非见,似想非想的状态。因此,习作教学呼唤在生活中习作,将习作引向生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充分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指导学生提炼生活,将生活引向作文,用作文来表现生活;提供展示舞台,焕发写作热情,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叶圣陶指出:“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实践,观察体验生活,使“源头活水”常新。
1.走进生活,摄取素材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现实,在生活中摄取素材。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1)开展多彩活动,激发生活乐趣。班队集体活动是学生生活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往往会给学生生活带来乐趣,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我常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投宿农村,访问军营,参加公益活动,游览风景名胜,开展登山、划船、野炊、采集动植物标本等各种活动,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怀,为大胆描写自己的生活提供丰富的素材。
(2)指导过好双休,丰富生活体验。双休日是学生自由活动的好时机,我便在班内建立五个“一”的双休达标活动(学一种家务,种一盆花草,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为“创建”××出一份力)制订双休日活动计划,组织去农村观光,到郊外游览、垂钓,去文庙看展览,去黄山爬山;在家做实验,推动全班双休日有意义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摄取了写作素材。
(3)争取家长配合,拓展生活空间。只有家长的支持,班队活动,双休日活动的开展才有保证。每逢家访和开家长会时,我总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在平时带领孩子接触社会,参与生活。如一家人去野炊、郊游;放心大胆地让孩子购买物品或干家务活;带领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并积极支持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双休日活动。聘请热心家长做校外辅导员,让家长人人参与,为丰富孩子的生活出力,创造机会,拓展空间,提供指导,使学生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生活,摄取素材。
2.观察生活,丰富素材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目标。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形形色色的自然景观、社会现象、人类活动等,这都会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从身边人、事中挖掘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为生活中的感动而记录、丰富素材。
(1)指导按顺序观察。利用课文中写景状物,记人叙事等文章,让学生学习如何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懂得观察空间采用方位顺序,一个事物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也可以先背景后主要事物,等等。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的操作,让学生学会选择方法有序进行观察。
(2)指导抓特点观察。观察事物不但要全面,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较法来总结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提高观察的质量。让学生在学用中不断掌握抓特点观察的方法。
(3)指导多角度观察。一个事物有它不同的特点,观察的角度不同,对该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就不同。如指导观察睡莲,可以引导学生从远看(整体)—近看(局部)—细看它的茎、叶、花—再突出花的色、味、形及一日中花朵的变化。按以上顺序观察的同时,再指导观察它的动态、静态方面。这样,学生对睡莲的样子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作文时,就可根据中心的需要,随意调遣自己的观察材料。
(4)指导观察中想象。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可以使意境更加深远,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观察的质量。学生在观察生活时也会感到有趣,更丰富了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的观察所得充实了,为文章写生动具体准备了材料。
(5)培养观察的习惯。根据小学生的遗忘规律,我采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人人备一本观察日记,只要学生用几句话或一小段把今日观察到的人、事和物记录下来,要求不要太高,以积累素材为目的,并开展观察日记展览,观察信息交流等,比一比谁观察得好,谁能坚持天天、时时、处处观察,表扬先进,相互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不断记录中从强制转为自觉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不断运用观察方法。
3.感受生活,提炼素材
叶圣陶指出:“有了深切的正确的经验,写作就不愁没有很好的材料。”学生通过观察对生活中的事、物、人形成感性表象,增加了生活素材的内容,但这是肤浅的,还必须深入下去,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通过分析、思考和体验,对积累到的素材加以筛选、提炼,这样才能写出有生命的文章。
(1)引导用身心去体验。不同的思想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观察事物时,就启发学生明确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参加。如我教《二泉映月》一文,让学生听一曲音乐,乐声是抽象的,让学生用身心去体验,去想象,就能使抽象的内容与形象事物相沟通。记得在一次文艺会演时,由于学生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提炼感受,所以大多数学生能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笛声、琴声等抽象的内容,提高了写作质量。
(2)引导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观察事物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矛盾的转化,事物的演变,从中感受生活的规律性,提炼写作素材。
(3)引导感受闪光点。观察只能感受外表,只有引导学生去感受内心世界,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闪光点。我在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让学生学习从外表体会内心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在日常观察中去分析体会人物的内心,事物的本质,提炼素材。在记人文章中,让学生从外表去描写,用内心去抒发,提高写人的深刻性,这样,生活素材的质量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一切离开生活的东西都是虚假而没有生命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写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
1.活化积累,激发倾吐欲望
阅读教学强调“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作文指导中,都能引导学生进入不吐不快的境界,还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呢?“不吐不快”,要有倾吐的内容和倾吐的欲望。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活化学生的积累,让学生交流和写作,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
2.建立制度,鼓励大胆倾诉
按照从说到写的规律,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自然地倾诉真实的生活感受。如利用晨会课(每周一次),班队课(每月一天)让学生自由地说出他们最富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从交流中相互启发,教师从中不断引导放宽视野,大胆取材,尽情倾诉。
3.放胆作文,随心所欲倾吐
建立放胆文周记,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消除心理压力,打破框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生活,自由选择。放大胆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这样,真正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学生取材广了,也喜欢作文了。
4.结合教学,掌握写作技能
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书写生活的技能和方法,掌握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的本领,逐步学会选材、组材、列提纲、草稿、修改等习作的基本技能,让学生把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整理成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句生动的文章,从而感受到叙写生活的无限乐趣。
叶圣陶指出:“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这就要求我们在扩大学生生活空间,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把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习作,让习作生活化。
1.让习作成为需要
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们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因。一般来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写作文,正是适应学生这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以激发其写作动机。积极性高,自觉性强,收效自然也就好了。
(1)让写作成为达成目的的手段。如学校要召开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抓住这个契机举行“小记者招聘会”。评选出优秀文章和优秀小记者,进行表彰,并颁发“小记者证”,让他们高高兴兴地上岗为运动会进行报道。再如班级里评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舞蹈之星”等优秀学生时,引导学生不遗余力地进行叙述和描写,再进行演讲,力争使自己推荐的同学被选上。这样,写作就可以助他们达到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写作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需要。
(2)让写作成为交流、交友的工具。如和偏远山区的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每个学生都和对方的一个学生结成对子,进行长期的书信交往;开学了,班级转入了新同学,召开欢迎会,要求全班同学做书面发言,向新同学介绍我们的老师、班级或同学的情况;同学生病住院了,号召同学们给生病的学生写慰问信,当学生看到一篇篇文章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都开心不已,他们根本就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
(3)让写作成为完成任务的手段。如家访时,请学生介绍去他们家的线路;号召学生饲养小动物或侍弄花草,比一比,谁的小动物最可爱,谁的花草最漂亮。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饲养的小动物或侍弄的花草,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看谁观察得细致、谁的文章写得美,老师定期指导、提醒和评比,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习作质量。
(4)让写作成为宣传和教育的需要。如浪费粮食的现象是全校的一种普遍现象,趁机引导学生写《给全校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奥运会快开始时,引导学生写《给奥运健儿的一封信》;西部地震时,引导学生写《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得到了文笔的训练,一举两得。
2.让习作充满喜悦
学生的进步要得到老师的承认,才会真正体会习作的快乐。我在板报中开辟了“生活作文园地”,经常展示学生的生活习作,经常把学生习作经过指导不断向各报刊投稿,建立班级《新苗》学生优秀生活习作簿,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汇编成本,供学生浏览阅读。我还经常利用评讲课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生活习作,特别是那些作文有进步的学生。这样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充满喜悦中再习作,不断进步,使习作生活化。
3.让习作成为习惯
(1)生活日记,鼓励常写。生活日记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流露自己的思想,既可以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也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我们要指导学生写生活日记,引导学生静心反思,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进行感悟,理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写日记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乐写、善写、常写,养成习惯。
(2)开展活动,鼓励坚持。①定期交流。每次作文后选择一两名优秀者向全班学生介绍经验;由平时作文一向较好,偶作败笔的学生谈谈失败的教训;由平时作文一向较差,由于自身努力而写出优秀习作的学生谈谈感受,定期交流生活日记,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②批改讲评。对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在讲评作文时采用表扬法,对片段写得好的或在某一方面做得成功的,提名表扬;对于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批阅日记时,留下温馨的鼓励,诚挚的赞美。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保持坚持的动力,从而养成习惯,使习作生活化。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生活是习作的源头,在生活中习作,让习作生活化消除了传统习作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让主体站在源头上写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使多元智能都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真正意义上保证了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让童心飞扬,让童言无忌,让童趣横生,返璞归真,产生原生态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激发了习作的兴趣
通过实践,由于抓住习作的源头,让学生写自己喜闻乐见的事,原来那些苦于作文,把作文说成难于上青天的同学深深体会到:“这两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写作文。”
2.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通过实践,我班学生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刚接班时期初测试中有5人作文得零分,1人得“优”,两年后在毕业考试中作文100%优秀与良好,优秀率64%,有6人作文发表,2人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3人在市里获奖。观察生活、选材能力、表现生活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3.提高了阅读能力
学生在习作中感到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学会表现生活,必须加强阅读。语文课上学生专心了,课外阅读也认真了,小书房建设在我班蓬勃兴起,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见下表:
4.学会了生活
在生活中习作,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乐趣,学到了生活本领;在观察感受生活中学会了判断生活的真善美,看到了社会的美好,改掉了不少坏习惯,思想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总之,我们应倡导在生活中习作,让习作生活化,改变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的倾向,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返璞归真,从而收获原生态的效果:原汁原味、真实朴实、动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