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涛 叶协锋 杨永霞 时向东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高水平的教学活动是教学主体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互作的结果。其中,非理性因素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非理性因素,如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的热情等情感因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非理性因素是指理性因素之外的认识、意识和心理等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好奇心、信念和忍耐力等。教学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也称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能同智力因素进行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一、非理性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非理性因素可以积极引导和调控教学活动。积极的非理性因素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具有促进、引导和激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认识则通过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来影响教学实践,进而对教学活动提供原始动力。第二,教学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与学习主体的好奇心、兴趣直接相關。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认知和教学的质量。第三,非理性因素如情感和意志等,可以激发学习主体的直觉和灵感,进而极大地促进认知主体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力。因此,积极主动发挥教学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激发学习热情,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非理性因素可以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表明人的任何认识和动力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满腔热情投入学习,都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进而利用情感因素促进教学的良好进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在教学中应用非理性因素
第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研究表明:教学活动受情绪的驱动,情绪对教学认知活动有着很重大的影响。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绪和态度,从而创造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其中,和谐融洽的教学人际关系是和谐的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教师用“心”沟通。首先,适度的教学制度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师生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初与学生约定教学课堂的要求,比如课堂纪律的保障、教学活动的互动、课堂讨论以及课程的考核等,这些提前的约定可以在学生心中形成课程特有的要求,从而保障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次,教师需要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投入教学,不断地提升自身修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用自己的渊博知识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爱护和鼓励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真诚而适当的表扬,使学生因受到不断的鼓励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第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教学过程包括了教学内容的传授以及教学过程的调控。其中,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良好的课堂讲授实现。课堂设计包括提问、导入、讲授和总结等环节,其中提问环节可以通过好奇的问题开始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与学生比较贴近的社会现象和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从而投入教学活动中。讲授环节可以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呈现,比如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释疑;或者引出话题,共同讨论;启迪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等。总结环节重点突出,把握要点。教学过程的调控则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正式讲课前的“启动”部分正是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一方面可以挖掘学生潜力,另一方面使学生精力集中。教学过程中的调控则体现在注重课堂氛围营造。
总之,非理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并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过程,一定能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课堂中非理性因素的调动也必将促进教学相长,进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