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7-05-04 12:06辛丹丹
魅力中国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小学语文学生

辛丹丹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更需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地位

引 言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探究和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全面推行新课标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进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思维情感的良好发展。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如下几点看法:

1.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评价学生要以正面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有可能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和优势,才能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才能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有一位教师的一个学生总是不能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完成写作,而是到了第二天才能够交作业,听到课代表的反映后,教师没有批评那位同学,而是找到他了解情况。原来,他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作,那时候他思维敏捷,文如泉涌,一挥而就。于是每到作文课,教师就让他自由看书,第二天再交作文。结果那位学生不仅成了全校闻名的写作能手,还在作文大赛中获奖。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这位同学当堂完成作文的能力,以免他考试中不能及时完成习作。

2.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因为年纪偏低,所以会有些贪玩,教师可以在课堂外多与学生互动,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有利于教师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种喜欢会让学生乐于与教师分享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乐趣和问题,也有利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同时,这种喜爱也会被学生带到课堂当中去,让学生更轻松、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寻找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到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包括《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小公鸡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的静态讲解,有助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用眼睛观察的主体性活动中学习课文。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演示,用音乐、声响营造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有很多小学生因为甚少接触陌生人,所以在课堂上难免会有些害羞,不敢提问,也不好意思和同学们说话交流,使自己无法很好地理解老师所教内容,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运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建立一个交流探讨的课堂环境,激烈学生多沟通、多发言,勇敢的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分工合作,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总结,合力完成预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还加强了彼此的交流和联系,而且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再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辩论题目,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并在课下认真搜集和整理资料,课堂上再进行辩论,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使他们积极投入其中。

4.以激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

由于小学生处在心智发展的阶段,所以当他们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时,会很期待教师对他们的认可和称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常用的方法有:(1)教师可以使用例如“你的字写的很漂亮”、“你分析文章很到位”等語句,对学生的某一项优点进行夸奖,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她)的的关注和赏识,从而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2)当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得到成果时,产生的满足感会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擅长的领域,为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让学生积极地为目标而努力,并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学生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从其他的方面对其进行鼓励。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回答错了问题,但是之前一直没回答过问题,教师就可以表扬这位学生勇于突破自己的胆小,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以后积极发言,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5.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小学生进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 学周刊,2016,32:69-70.

[2]杨培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 学周刊,2016,14:110-111.

[3]何小敏.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7-88.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小学语文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