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流动文化服务

2017-05-04 11:28刘俊平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

【摘 要】树立文化服务于群众的创新理念,并不断改进文化服务的项目及形式,避免因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不足引起的问题,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性和均等性,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关键词】公共文化;均等性;流动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74-02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中国开展并深化了文化体制的改革进程。在全会公报上提出,通过文化管理体制的完善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构建出具备较高文化开放水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部部长蔡武认为除了要解决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不足、总量偏少的问题还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标准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农村基层区域往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点,甚至服务盲点。因此,如何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当代文化服务人员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加强流动文化服务是当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原有设施落后、设备陈旧、布局分散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但是仅仅依靠固定文化设施、有限的人力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特别是基层、农村、偏远山区、牧区和海岛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政府投入乏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文化阵地日常活动,文化站、文化室的服务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局限于所在地及周围不远处。

均等化是公共服务的一个最大特征。在推进过程中,不仅要看重结果的均等性,还要重视参与过程及参与机会的均等性,使广大偏远农村区域的群众也能够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确保服务项目和形式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有利于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低成本、高效率运行;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文化民生,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做到文化权益全民共享;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与固定设施服务、数字服务的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二、如何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一)以地方文化馆为流动文化传播基地。改变原有体制,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模式,有效整合文化馆系统资源,以达到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目的。地方文化馆可以结合各乡镇文化站文艺特色节目,和其他乡镇进行交叉演出,增加文艺节目的多样性。也可以利用流动服务车,如音乐大篷车、文艺辅导小分队、流动文化讲坛等多种方式以巡回的形式,根据群众需求,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把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

(二)以文艺骨干为流动文化传播先锋。文化传播要以人为本,各文化职能部门要吸收各类艺术人才资源,并注重艺术人才的培养。让各类文艺骨干依托各乡村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深入到基层中,与基层百姓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需求,为基层群众免费开展美术、文学、舞蹈、音乐、戏曲、书法等各类培训,培养基层文艺人才,将文艺爱好者变成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促进文化流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以多样的文化服务形式为流动文化传播的载体。流动文化的传播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要注意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打造既具有浓厚地域特征,又具备新颖服务形式的特色文化品牌,扩展其影响范围,进而促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农村文化精品的生产。此外,广大文化工作者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服务方式,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如流动图书馆、乡村大舞台等,丰富农村文化服务的内容,从而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可以享受文化春风带来的福利。

三、文化志愿者是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总量严重不足。许多乡镇文化站只有一个人员编制,即便是这样,还有的人员在编不在岗,不能专职专用。要保证乡镇文化站正常做到免费开放,保证社区文化设施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公共文化均等性,在现有条件下,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的优质性和多样性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关键因素,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因素。其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文化服务及产品更能体现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更是对文化人才的建设提出的跟高的要求,单靠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文化志愿者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参与流动文化服务,提供文化咨询、文艺辅导,策划,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他们是流动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文化志愿者参与流动文化服务,充分体现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无形的通过服务方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树立宣传了一批又一批的流动文化服务品牌。为不断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吸收更多的文化艺术人才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到了和流动文化服务的互惠互利的一种良性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流动文化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一)更好地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由于需要追求经济利益,大多数商业文化活动都很少去偏远、人口稀少区域,因此,造成广大农村群众很少有机会参与文化站、文化室活动,使其基本的文化权益难以保障。通过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既可以将传统的固定文化设施如文化站、文化室的服务功能进行拓展和延伸,又能有效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将文化服务延伸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乡村地域。

(二)提高地区文化资源的应用率。数据统计,再各地方、社区和农村区域存在多种形式的固定文化设施,如社区文化室、农村书屋等,不过各地方收藏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通过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以图书流转、交换等形式,可以促进各地方的图书交流和文化沟通,从而可以提供各地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对于文艺节目,例如,某地区编创的节目经一段时间演出,当地群众通常就会失去该节目演出初期的新鲜性,此时如果重新编排更新节目,将会增加较大的成本。通过流动文化服务,将多个地区的文艺节目进行对调演出,从而可以将该节目的价值进一步扩展。

(三)加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在流动文化服务推进过程中,城镇文化的硬件设施不便搬移到农村地区,不过,大部分软件设施,如书画展、文艺演出等皆可以向偏远农村进行流动。此外,流动文化服务也能够以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形式进行,例如乡村民俗产品和活动等,以实现对城镇文化的反哺,促进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文化互动,从而充分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打破部分區域的“文化孤岛”现象,进而缩短城乡文化水平的差距。

可以说,流动文化服务的推广,有助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弥补农村基层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口,并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从而满足农村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性和均等性。

参考文献:

[1]张发中.流动文化服务及其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文化报,2012.

[2]戴珩.把门打开[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刘俊平(1982-),江苏兴化人,馆员(中级),从事文化馆群众文化理论工作。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岳阳市市直公共文化场馆布局的问题导向研究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