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全球化港口物流供应链生态系统研究

2017-05-04 07:34朱灏李宪印尚云乔王雅彬于静
中国市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化

朱灏+李宪印+尚云乔+王雅彬+于静

[摘要]文章在分析全球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东半岛港口群为视角,并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对全球化港口物流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通过深入调查山东半岛港口群的物流发展现状,为山东半岛港口群物流发展和港口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着重分析了山东半岛港口群融入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途径;最后,结合山东半岛港口群的资源禀赋,以港口与腹地的联动互动,为山东半岛尽快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化供应链系统提供了突破点。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群;港口供应链系统;全球化;海洋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73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健全我国港口供应链系统不仅有利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还促进我国沿海产业群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对现阶段山东半岛港口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以山东半岛(以青岛港为主,烟台港与日照港为辅)为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全球化港口供应链生态系统(临港经济与港口配套产业相结合的系统)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海洋经济做出了部分探讨。以青岛港为主,烟台港和日照港为辅的发展模式理论上增强了半岛港口群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了各港口的优势力量,以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城市经济群的发展。本文还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完善服务供应链和物流链间关系,将供应链系统与腹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港口—腹地的联动发展以及供应商—外企—港口(本国)—港口(外国)—总代理—零售商这一供应链的实现。

1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1国内外文献综述

张勇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是提升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1]金鑫提出结合山东半岛港口群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先进的港口物流服务模式,山东港口企业探索出一种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港口物流服务模式,即港口—配送中心—企业—航运、船貨代公司—银行的综合供应链模式;[2]Klin提出港口作为最基本的运输节点,连接着物流网络中的海运和陆上作业两部分,其核心业务是安排货物在各种运输方式或同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转换,以下四大功能:一是储存;二是集散、配货;三是制造;四是贸易全部具备时,港口可以从运输节点转变或提升为物流节点;[3] Girish Gujar提出价格、质量和及时的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要素,如果缺少合适的物流和多式联运系统,将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要求。[4]

12国内外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港口技术水平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我国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后方集疏运系统不能适应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第二,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我国深水航道的匮乏日益凸显;第三,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刚刚起步,部分港口物流装备标准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建设完善的后方集疏运系统、构建一定规模的综合型物流园区是当前中国港口物流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借鉴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分析全球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东半岛港口群为视角,基于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对全球化港口物流供应链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港口物流发展的耦合分析21海上丝绸之路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与东南亚国家一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前,海洋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局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是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5]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动了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油气业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海洋油气业的技术水平,解决了开发规模小和深海开采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同时带动了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2陆海经济一体化

世界大部分沿海发达国家正以不同的方式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努力建设陆海关系和谐的海洋强国和经济强国。[6]以山东半岛为例,实行陆海一体化是顺应工业化中后期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要求,是实现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完善海洋开发管理体制的战略部署,是大力发展现代临港重化工业、提升经济开放水平的战略需要,是积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举措。

而在陆海联运模式中,根据服务间的依赖关系把服务组合流程基本控制模式分为6种类型,通过组合基本控制模式可以实现具有复杂结构的服务组合流程。在顺序模式中,各个业务服务顺序执行表示服务之间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关系;在并行分支模式中,一个节点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节点,后续的多个分支流程可以同步执行,所以各个后续分支流程的执行概率均为1;在并行汇聚模式中,多个并行执行的分支流程被汇聚到一个节点;在条件分支模型中,所有分支流程概率相加等于1;在条件汇聚模式中,多个分支流程被汇聚到一个节点;在循环模式中,一个服务流程被执行多次。当满足给定约束条件时继续进行循环,违背给定的约束条件时退出循环。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的山东半岛港口物流供应链系统架构31港口与供应链相关关系分析

现代增值服务供应链是一种依附于现代物流链的经营模式。这种由供应链、服务供应链以及物流链所涉及并形成的模式有着共享性、合理性、稳定性三个明显的属性。详见下图。

港口因其本身地理位置上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自然垄断性”,使得一个港口的资源禀赋很大程度上与其腹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临港区域的合理规划有着紧密关系。详见下表。

32山东半岛港口供应链的流程再造

山东半岛地处经济圈的重要部位,既可接收多方輻射,又有着广阔的发展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形成的产业基础,以区域经济的理念对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谋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分析港口物流发展现状,改造主业、系统剥离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港口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步演变为物流链之间的竞争,改造主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33山东半岛港口供应链的云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的常态化,逐步促进形成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融合的电子商务背景,信息平台应具备EDI系统功能和其他综合性功能,在全球性的电子商务化背景下,构建山东半岛港口供应链系统,必须依靠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提高信息化程度。[7]

4山东半岛港口—腹地协作系统构筑

41港口—腹地发展现状

山东半岛港口群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交汇处,是我国沿海能源、外贸及原材料运输的重要港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以及华北、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

山东半岛港口群所面向的国际市场可以分为近洋运输航线(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中距离远洋运输航线(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和远洋运输航线(欧洲、美洲和非洲地区)。面临的国内市场可以分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直接经济腹地)、环渤海地区(间接经济腹地)和河北、山西等邻近省份(延伸经济腹地)。

42港口群、供应链与腹地业务结合

区域港口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应与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沿海港口需通过加强水陆运输方式的对接和“无水港”的建立达到内陆口岸的直接连通,各港口应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专业码头,提升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建立信息通畅、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实现山东省港口的整体发展。还应加强腹地区域合作,实现腹地货源整合。

沿海港口经济的发展,港口基础设施的改善,货物运输能力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上海、深圳、大连、青岛等港口城市已经成为国际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重要枢纽;港口的发展与我国城市的发展正在结合为一个整体,日益成为城市最为开放和创新功能最强的元素。我国港口物流功能的增强和港口经济的壮大,更加有效地带动了腹地的经济发展,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带性格局。

5山东半岛港口群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港口的联动机制51与沿线地区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加强与我国沿海重点港口的物流供应链系统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港口的广泛合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沿线港口间的信息互通公共信息平台,并构建山东半岛港口群与沿线地区港口及其腹地的互联互动机制。

52建立山东半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互联互通的合作体系山东半岛作为依托首个国家战略——蓝色经济区、中韩自由贸易区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具有绝对关键和重要的区位优势及比较优势,因而,需要山东半岛港口群与沿线地区港口建立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互联互通合作体系,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沿线港口间加强海关合作以及和边境口岸的合作。结合国际大通道建设开辟新口岸,山东半岛及沿线地区港口类型多元化建设,完善现有开放的口岸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二,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并建立信息共享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在港口物流体系中应用电子商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综合效率。第三,全球化港口合作,增进与沿线临港产业园互动,拓展贸易伙伴。共同投资兴建码头等基础设施,拓展相互投资领域,促进国际物流供应链形成。

53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济合作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港口群要依托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框架,积极加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动与合作,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配合自贸区做好与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全面推进亚太营运商计划。尤其是重点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与舟山群岛新区的合作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的区位优势,带动半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黄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山东半岛港口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转运枢纽,为港澳台地区提供了广阔的腹地资源,因此山东半岛港口群应积极寻求与港澳台及珠三角地区诸港的合作,积极参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体系,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开拓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乃至整个欧洲等的广阔市场,使山东半岛港口群真正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国家化物流枢纽和节点。

6山东半岛港口群融入全球化生态系统的路径

61山东半岛港口生态系统的建立

山东半岛港口群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能形成优良港口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深水大港的规划和建设。随着“海上山东”跨世纪工程的实施,依托山东半岛及西部腹地,山东沿海港口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青岛、烟台、日照为主枢纽港,龙口、威海、岚山港为区域性重要港口,蓬莱、东营、长岛港等中小港口为补充的大中小港互补,内外贸并举,客货运兼备的省区沿海港口群体。[8]山东港口群已经开通了到北美、欧洲、南美洲、澳洲和非洲的航线,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港口建立了联系,国际航线密集。[9]这些都为构建山东半岛港口群生态系统奠定了基础。

62山东半岛港口群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地位及角色山东半岛地区是全省经济最发达地区和中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出之后,凭借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得到迅速发展。[10]

第一,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基础。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高度聚集的社会资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山东半岛率先在全国建成蓝色经济区成为可能,海洋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全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和较清洁海域为主,丰富的资源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推动了山东半岛港口群的建立。[11]

第二,产业基础。海洋产业结构决定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遵循海洋產业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初步实现了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海洋产业的“同构化”和“低度化”。[12]

第三,城市化基础。沿海中心城市同时集聚了大部分海洋社会资源和优势海洋自然资源,是海洋产业密集区,以及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是山东半岛港口群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坚持与半岛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互相推进。[13]

63山东半岛港口群融入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途径

供应链上的前后港口不应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港口供应链的发展方式有以下三个方面。

631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调与合作

港口通过与供应链上各成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实施资源扩展和优势互补,可以是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高。港口与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通过加强与货主企业的合作、与船公司合作以及与其他物流节点合作,来提高港口供应链的效率。[14]

632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

高度共享信息是港口供应链运营的基本保证,信息共享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港口供应链的效率。而改善港口信息系统并实现与客户供应链系统以及其他服务供应商系统的对接是信息共享的关键。港口相关信息做好收箱计划,可优化堆场,轮门吊等资源作业,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货物在供应链中的周转时间。

633加强供应链前后港口的协调性

供应链上的前后港口不应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目前,港口网络带的发展非常有利于港口间协调和互动。港口与港口之间选择合作性博弈,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互惠互利,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行业恶性竞争。可以选择与其他港口建立合作关系(如友好港口关系的建立)或是建立战略伙伴联盟关系来拓展航线,扩大业务范围;也可以通过在其他港口控股的方式吸引其他港口的货物前来中转。[15]

7结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要求中国沿海城市和港口进行产业升级,依托技术和模式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控制成本和提升品牌、服务附加值,实现由单纯的生产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为目标的产业价值链升级。[16]

山东半岛应利用这个契机,针对存在的劣势,做出相应调整:改善港口群之间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使其合理化;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临港产业配套产业;延长港口发展的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自身优势,贯彻实施港口资源整合和港口规划;加强东北亚地区贸易物流合作,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充分利用获取的外资及货源;继续推进多区港联动,充分发挥各区优势,互动合作、功能叠加、政策延伸,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17]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迎合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就必须加强山东半岛经济建设,完善港口物流发展,积极构建港口和腹地协作系统模型、港口供应链协作系统,探索山东半岛港口群融入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途径。以港口发展带动港口群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周边共赢,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5):13-18

[2]金鑫山东港口物流服务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Klin H ATowards the Borderless Mainport Rotterdam[M].Rotterdam:Tinbergen Institute Research Series,1995

[4]Girish GujarGrowth of Containerization and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in India[J].Maritime Economics and Logistics,2006(3)

[5]杨维汉,沈汝发专家:海洋经济是共建海上丝绸之路[EB/OL].(2014-11-13)http://financesinacomcn/360desktop/china/20141113/164520809989shtml

[6]郑贵斌山东实施陆海统筹的实践探索与重要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1(9)

[7]郭玉华我国铁路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协同发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10)

[8]谢京辞蓝色经济区框架下山东半岛港口群的SWOT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3)

[9] 孟庆民,李国平,杨开忠学习型区域:面向全球化的区域发展[J].地理科学,2001(3):205-209

[10] 姜秉国,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2-96

[11] 孙海燕,夏艳玲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探讨——以青岛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2):1-2

[12]张抗新丝绸之路中的地缘经济新思维[N].中国能源报,2014-05-05(5)

[13] 郭先登关于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思考[J].山东经济,2011(1):120-126

[14]谢京辞山东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3)

[15]余兴源基于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港口功能拓展[J].中国港口,2002(12):25-26

[16]王鑫山东半岛经济区物流现状分析及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10(4):53-54

[17]阎兆万多区港联动——基于开放的区域发展新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446022)相关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