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二次碾压行为的认定

2017-05-04 01:01李涛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7年4期
关键词:肇事罪碾压主观

李涛

一、基本案情

王某(女)清晨前往医院看病,在进入车库入口拐弯处缓慢行驶时不慎刮到被害人,造成被害人受伤倒地,头部正好处于车辆左后轮下。车库保安发现后立即大声呼喊提醒王某撞到了人。王某停车后并未下车查看,而是在车上看了一眼后视镜,停顿数秒后,右打方向盘两圈踩油门继续驾车行驶,结果造成二次碾压,车轮从被害人头部碾过,送至医院急救无效死亡。王某在事故现场没有逃逸。经交警部门和法医鉴定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第一次撞击被害人只是造成被害人肋骨受伤,第二次碾压是被害人致死的原因。王某辩称,自己知道撞到人了,也听到车外有人喊压到了人,自己误以为往右挪一下会减轻对被害人的伤害,并承认未下车查看是自身失误,但否认故意碾压被告人。经查,王某博士学历,有3年驾龄,所驾车辆为SUV越野车型,已购买3年,平常由其驾驶,已购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50万元。

二、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王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本案中,王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其第二次碾压的行为主观上属于过失,同时触犯了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个罪名。但两者同属于过失类犯罪罪名,根据《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条款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规定,依法应以交通肇事罪追究王某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王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本案中王某的行为同时触犯交通肇事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交通肇事罪规定没有逃逸情节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显然,同等情形下“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的法定刑重于“交通肇事罪”,此时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对王某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更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种意见: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本案中王某基于第一次碾压具有法定救助被害人的义务,但王某在明知压到人的情况下,并没有下车查看,而是继续驾车实施了二次碾压的行为。明知车底下有人而选择继续驾驶,证明其主观上对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并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后果,依法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四种意见: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本案中王某在第一次碾压到被害人之后,没有选择下车查看,虽然明确知道撞到了人,但并不清楚被害人在车底部的具体位置,主观上对被害人可能遭受二次身体“伤害”的结果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基于没有证据证明王某有希望追求被害人死亡结果的主观故意,根据刑法主客观相结合的定罪原则,依法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本案依法应以交通肇事罪追究王某刑事责任。本案之所以在办案人员中产生巨大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二次碾压的主观认定上的不同。司法实务中曾出现过许多相类似情节的交通肇事案例,[1]但本案特殊之处在于:本案中嫌疑人明知压到人但没有选择下车查看,也没有逃逸情节,而且在口供中对其二次碾压行为有辩解,使得其在车上实施二次碾压的主观故意扑朔迷离,引发争议。

(一)嫌疑人到底有没有看到车底下的被害人

这是一个案件事实问题,对于认定本案嫌疑人二次碾压的主观故意具有重要意义。侦查部门为此专门做了侦查实验。在犯罪现场让一位身材与嫌疑人身高一样的女侦查员坐在同款车上,以橡胶人模拟受害人,在同样的位置看后视镜,确认能够看到车底下的受害人,能够与视频摄像中犯罪嫌疑人在车上看了一眼后视镜的行为相对应。

综合视频资料、侦查实验和口供来看,确实不能排除嫌疑人没有看到车底下被害人实际位置的可能。嫌疑人知道撞到了人,但辩称“我误判往右挪一下会减轻伤害,这是我最大的失误”。由于嫌疑人没有停车查看,基于当时事发突然,给嫌疑人考虑的时间很短,嫌疑人身为女性、驾龄不长,极有可能因为慌张做出错误的判断,从口供来看对可能伤害被害人的结果也是排斥的,不能排除嫌疑人主观上确实存在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因此,现有证据不能判断出嫌疑人到底有没有看到车底下被害人的具体位置,贸然认定嫌疑人主观上存在放任的故意不妥。根据疑点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只能认定嫌疑人主观方面存在过失。

(二)嫌疑人主观心态能否适用推定规则予以推定

无论是认定嫌疑人故意碾压被害人,还是认定嫌疑人明知被害人位于车轮下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其前提都必须是嫌疑人“明知”被害人位于车底部会发生危害结果。而“明知”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在没有口供证实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对“明知”的认定大都根据客观事实予以推定。原则上,与定罪量刑相关的事实应该尽可能地通过证据严格来证明,适用推定规则必须是穷尽一切证明方法后的最后手段。本案中嫌疑人是否明知被害人在车轮底下的具体位置无法通过证据证明,因此可以适用推定规则。

法律上的推定,一般是指司法人员根据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以已经查明的基础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来推断另一难以证明的事实的存在,并允许提出反证予以推翻的一种证据规则。[2]根据刑事诉讼举证规则,本案中证明嫌疑人实施二次碾压具有故意或者间接故意的责任在于控方。控方需要证明一定的基础事实,本案中已证实的基础事实有:嫌疑人实施了交通肇事行为——现场保安大声呼喊提醒嫌疑人有撞到人——嫌疑人知道撞到了人——嫌疑人没有下车查看——嫌疑人在车上停顿数秒后右打方向盘踩油门二次碾压被害人致人死亡。基于上述事实,有观点提出,作为司机在明知撞到人后应当选择下车查看而没有做,据此推定嫌疑人主观上属于明知车底下有人而实施了二次碾压的情形。

然而,推定只能是一种高度盖然性的结论,如适用不当有可能带来事实认定的错误,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推定规则。推定规则要求推定必须遵循逻辑和经验规则,符合常人的认识逻辑,经得起经验规则的检验,而且允许嫌疑人反驳。嫌疑人对反驳需要承担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只需要达到产生合理怀疑即可。本案中嫌疑人的反驳主要表现在口供中:(1)没有故意碾压的动机。口供辩称:“那么慢的车速撞到人受伤一般不会很严重,我怎么会故意碾压造成牢狱之灾呢?”;(2)没有下车查看有辩解。口供辩称:“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下车查看,真的不是故意的”;(3)右打方向盘踩油门有说法。口供辩称:“我当时认为我车撞倒人是左侧面撞倒,人应该往前面倒地,如果压到也是压到对方的脚,如果往右挪一下这样会避免对对方的伤害,所以我就往右打了方向盘,往前挪了一下”。从嫌疑人的反驳来看,无伤害动机——承认未下车查看有过错——实施碾压行为基于认识错误,符合日常逻辑和经验规则,不能排除合理性怀疑,因此反驳成立,嫌疑人实施二次碾压的主观方面应认定为过失。

猜你喜欢
肇事罪碾压主观
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及其法定刑升格条件
后印象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处罚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吹填区珊瑚砂地基压实技术研究
碾转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灵隐寺不遇
对立与存在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交通肇事罪中的责任认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