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真该“先不谈感情”

2017-05-04 19:36张身贵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感情过程

张身贵

[摘 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彩色的非洲》一课,特别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读正、读顺、得法,在展开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在扎扎实实的“先不谈感情”的练习中,学生更真实地读出文章的内在感情。

[关键词]朗读指导;感情;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04-03

从事语文教学20多年,我渐渐产生一种“阅读教学一读解千愁”的价值追求,因此对指导朗读有绝招的名师一直心怀敬意,一些经典的朗读课堂更是百看不厌。从支玉恒的《第一场雪》、于永正的《草》到窦桂梅的《圆明园的毁灭》、王崧舟的《天籁》、罗才军的《伯牙绝弦》,一个个经典令人神往、让人叫绝。对照自己及身边一线教师的朗读指导,虽然我们也重视了朗读,并花了不少时间,但有事倍功半之感。差距在哪里呢?认识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指导朗读,让孩子们“读得有感情”是我们语文教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但大家可曾想过,我们的“有感情”真的有感情了吗?说实在话,这样的目标多数时候是我们太想当然了。学生达成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尤其是标签式地要求读出感情,更是一句空话。在2016年杭州“千课万人”活动现场,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彩色的非洲》一课。听后收获很多,窃以为可称经典!其中,戴老师指导孩子们朗读时“咱先不谈感情”的调侃让我印象深刻,启发良多。戴老师在课中扎扎实实地“先不谈感情”的朗读练习,让孩子们更真实地读出了感情。且看戴老师是怎样沿着切实有效的路径让孩子读出感情的。

一、還没读正,不谈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中关于朗读的表述,除了对普通话有不同的要求外,都提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正确、流利、有感情”虽是并列的三项要求,但从排序上说,应先“正确”再到“流利”,最后才“有感情”。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还没读正确就要求有感情,感情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强求之下,或毫无感情,或鹦鹉学舌,或拿腔做作……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朗读是阅读课堂的灵魂。一堂出彩的阅读课,必定有精彩的朗读指导。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紧扣学生的学情尤为重要。罗才军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之所以惊艳,是因为他能精准把握当时学生的朗读已经正确、流利且有一定感情。于是,罗老师就从引导孩子读出古韵、神韵着手,更上层楼,学生也因突破了原有的水平,练得特别投入。而在常态课中,学生的朗读可能是另一种状况,需要教师有清醒的认识,并因材施教,这样成效会更显著。戴老师的《彩色的非洲》一课,更接近于家常课,学生的朗读按部就班地练,他的“先不谈感情”让“有感情朗读”特别真实。

师:她说她读了四五遍,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咱不谈感情。(学生笑)

生:她该停顿的地方都停顿了,字音也读标准了。

师:你认为哪个地方该停,她确实停了?

生:比如,说这里有一个“人在街上走”的“人”后面可以停一下。

师:哎哟!你的语感真好!你就没听出来,她有些个地方读错了吗?

生:她读错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开满”读成了“开着”了……

师:其实你听出了她的不足点,是吗?

生:是。

师:那为什么刚才不说呢?

生:刚才,我想先说她的好。

……

师:为了让她对你的评价满意,你必须举例说明。

……

师:有些地方还添字漏字。

生:……有递进的关系,她读得挺好的!

师:你是表扬她!

生:对。

师:现在看来,读四五遍够不够?要读几遍?

生:四五遍以上。

师:几遍?

生:再加两三遍。

师:第一读,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什么叫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

生:不落字。

师:她说了,再加两遍就能把课文读正确了。给你们一个机会,再读一遍。

(学生自由练读)

此时学生练读,着力点十分清楚“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落字”,练读十分有效。这一回合的练习,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读正确的较真。在较真中,他们品味到祖国语言的音乐美。朗读既是阅读教学的手段又是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更多的是它的手段功能,目标意识都比较欠缺。像戴老师这样把“读正确”的目标凸显了,学生在读中对语言内容和表达效果的把握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二、尚未读顺,不谈感情

朗读是一项技能,需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练习才能掌握。一堂课或一次朗读虽然不可能让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一次成功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朗读的技巧或一种有效练读的路径,这就是我们最现实的“一练一得”“一课一得”。在许多成功的课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方面所做的创新尝试。这些做法均能让学生最贴近作者的心声,读出课文语言最真实的感情。

在戴老师的课堂里,“读正”就是朗读的一项技能。学生有了这样一次体验,今后只要教师提起这项要求,他们必定知道如何用功、怎样才算达标。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了,是不是就可以读出感情了呢?还是不能的。“正确”要求做到字正腔圆,不添字、不漏字,但一般不讲究语速、语流,甚至停顿,也不追求对意思的基本把握。离“读出理解、语调合适、语速合理、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怎样使孩子顺利地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通顺必不可少。

师:现在已经读正确了,第二步要读怎么样——不谈感情!读正确之后,要读——通——顺!谁来读?还是读第四节。来,你来读。

(学生读得更好了,但漏了一个字)

师:可惜吗?可惜吗?你说。

生:漏了一个字。

师:不对,不止一个。你读了几遍?

生:我读了三遍。

师:那读成这样是应该的。什么叫读通顺?通顺,一气呵成的感觉。听我读一遍。你要用这个速度来读。

(教师流利地范读)

师:就用这个速度再把这一节读一遍。快!

师:你刚才说,再加两三遍,能读通顺,现在给你机会。

(学生再读)

在指导朗读时,许多教师容易忽略这一轮练习。其实,对语言文字没有理解是读不顺的,读顺了语言的意思大多就能不言自明了,这是朗读在教学中“既是目标,又是方法”的有力注解。在戴老师的较真下,这一轮的练读,孩子们不但做到了正确,在语流、语速方面也取得明显的进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多遍的练读中,学生不断地靠近读出理解、读出感情的目标。

三、读不得法,不谈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目标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这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里的“品味语言”,首先是理解语言表达的意思,其次是读懂表达特色。不同形式或风格的语言,朗读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这值得教师好好琢磨。

当学生练习了“读正、读顺”后,朗读渐入佳境,但戴老师并不满足,他要把“有感情地朗读”的戏份做足,让练读的过程得以充分展开。接下来,就是要针对语言的不同风格,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读。这样的练读在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窦桂梅、支玉恒的课堂中都见过,收效也很明显。但戴老师这种直接给出方法的练读,使孩子的练读更有目标,對我们一线教师更有借鉴意义。

师:对了。这就叫读通顺了!第一读,读正确;第二读,读通顺;第三读,要读出什么?

生:读出感情。

师:又谈感情!要读——读出它的方法来!努力地读出方法,我们一起读。准备!我没有什么预备,开始的,全靠耳朵听着。

(师生随机轮读)

师:这三个“还要”看到了吗?三个“还要”是一样的,组成一个——

生:排比句。

师:排比句要突出哪些部分?强调哪些内容?

生:强调花有很多颜色,还有花——

师:还要——(学生接:硕大),还要——(学生接:茂盛),还要——(学生接:鲜艳)。作者强调什么呢?

生:花开得——茂盛、硕大、鲜艳。

师:我们要通过“硕大”“茂盛”“鲜艳”三个词,感受作者要传递的感情。

师:花开得大,然后——(学生接:茂盛)最后——(学生接:鲜艳)。

师:鲜艳只是色彩,它一定是静静地绽放。咱们的音量应该怎么控制呢?准备——

(师生合作读)

师:“鲜艳”需要那么大的声音吗?我说过,鲜艳只是花在那儿静静地绽放着,它并没有大起来,它并没有旺盛起来,它只是鲜艳。再来——

(师生再次合作练读)

阅读课堂,尤其是小学阅读课堂“以读为本”十分重要,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意义深远,讲懂、问懂都不如读懂。在有教师参与的练读中,学生不断地领悟比喻、拟人等不同句式的朗读,而对叙述性的语言则以做到“正确流利、读出理解”的目标就可以了。孩子们如此地练着,有感情的目标已经无痕地得到实现,用戴老师的话就是:“咱不乱谈感情”。

四、练有过程,都是感情

朗读指导的高效与低效,存于执教者的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教过”和“习得”的价值追求。要想“习得”,教师的教学就要以生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展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要有“过程”的展开,要循序渐进,需要多个回合、多种方式才能完成。教师要舍得投入学习的时间,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练读结束后的师生对话,足以看出孩子们在本节课朗读方面的收获。

师:朗读课文有什么样的要求?

生:有感情。

师:又乱谈情!读课文要有几个层次?

生: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方法。

看完这样的朗读训练,我觉得这才是最扎实有效的朗读!朗读的目标明确,读后反馈指导跟上,让学生不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朗读是阅读课的重头戏,但并不好演。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只有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教学,才能让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如果能做到“练有过程”,练就一定会“都是感情”的!

吴忠豪教授在课后进行这样的点评:“戴老师用了将近25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中读书,着重教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的价值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代替的。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输入语言很重要的方法。我们平时讲的‘有感情(课标语),重点放在正确、流利上,我是极力赞成的。‘有感情,其实小学里能作为一种训练的要求,作为目标很难达成。教师们可以反思一下,你教的学生,多少能够达到有感情?作为课程目标,要求显然太高。重心在正确、流利,我觉得是合适的。”

我十分赞同吴教授的观点,更为戴老师的课堂呈现喝彩!朗读是目标,需要预设练读的过程;朗读是技术,需要有方法的训练;朗读是艺术,需要方法正确并不断地历练。

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因文而异的朗读路径,教师的备朗读特别重要。看戴老师大巧若拙的指导,功夫全在课外。要想朗读指导出彩,既需要有像贾志敏老师那样“自己背不出课文是不敢进课堂”和于永正老师那样“一篇课文无论上过十遍百遍,上课前我必须认真朗读五遍以上,把备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完成”的严谨态度,更需要语文教师课余时间广泛地阅读并坚持天天练读来提升朗读功底。学生练读如此,教师教读亦如此。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感情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