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榆
一件件古董珍宝仿佛是一本活的历史长卷,向观者诉说着每件艺术作品背后,最重要的历史时刻和最耐人寻味的故事。从今年年初开始,接二连三的很多世界级的国家博物馆展品来我国展出,近日,又有17家博物馆用4年打造中法珍宝艺术展,300余件精品闪耀故宫。同时期,世界各地都在以各种展览形式密切地进行着文化艺术交流,有时,你与珍宝没有时空穿越的距离,只隔着一道玻璃。
美学的交流 —— 从巴黎芳登广场到北京紫禁城
专访 “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策展人前卢浮宫博物馆馆长、现任名誉馆长亨利 · 卢瓦耶特先生
“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于4月11日至7月2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此评价是:“历经社会变革与时尚演进,王朝兴衰与危机战乱,尚美的精湛技艺世代相传,人们在观赏这些精美的珠宝艺术品时,更应为其中卓越的‘工匠精神所打动。”
特别指出的是,在展厅中央区域分别陈列来自故宫博物院和 CHAUMET(尚美巴黎) 收藏的 22 件臻品, 以珠宝艺术为主题描绘东西方美的交流,旨在支持东西方打破时空限制,就珠宝工艺、美学理念、意象表征和创作历程,展开生动对话。为此,本刊记者专访到策展人前卢浮宫博物馆馆长、现任名誉馆长亨利 · 卢瓦耶特( Henri Loyrette) 先生,他为我们解读该展的精髓。
Q = 《北京青年》周刊A =亨利 · 卢瓦耶特
Q:您曾先后在奥赛博物馆和卢浮宫担任馆长;在这段经历之后,您如何解读CHAUMET这一法国殿堂级珠宝时计世家的历史?
A:在卢浮宫尤其是在奥赛,我既是馆长也是策展人,从一个精通十九世纪历史文化的专家眼光来看,我一直对CHAUMET这类世家品牌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她们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和艺术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在奥赛曾策划过一次施耐德家族展览,另外一次主题是Wendel家族,而在卢浮宫我们曾举办一场宝玑展览……世家历史是我的艺术历史构想的一部分,总是让我深深沉迷。此外,在CHAUMET的案例中,品牌的世纪传承是其中格外有趣的核心部分,这一非凡的财富能为我们所用,描绘独特的历史轨迹。于我而言,“传承”这个词不仅包括保存在CHAUMET博物馆里的珠宝和珍藏、私人或是重要机构收藏,也包括典藏、绘画和照片本身。
Q:为什么选择在故宫举办CHAUMET展览?
A:当我在卢浮宫时,我意识到CHAUMET与博物馆之间始终存在密切的联系。CHAUMET世家,尤其是在帝政时期,与法国历史紧密相连。这种帝国传承的正统性是CHAUMET在故宫举办展览的最好理由,而故宫也迅速对我们的项目请求给出了积极回应,也就是说,缘于历史定位,CHAUMET系列作品非常值得与故宫珍藏共同放在一起展出。在我们携手举办的这场展览中,法国和中国的创作并排陈列,展示两国历史文化中存在的亲缘关系。
Q:面对不熟悉巴黎珠宝和法国历史的观众,观看展览存在什么挑战?
A:非常重要的几点是:第一,展示CHAUMET世家历史及其与法国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阐明珠宝在历史各时期扮演的社会角色,表明珠宝穿戴的方式,讲述CHAUMET主顾的故事及其创作风格。总而言之,展示了CHAUMET是如何成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伟大的装饰艺术运动的一部分。但是觀众会被展品的美丽和所传递的象征价值所感动。例如,拿破仑的“加冕之剑”本身既是一件令人赞赏的珍品,又蕴涵了法国及帝国的重大史实。我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例子,在我看来,这只是这次展览的本质特征之一。此次展览首先是一个艺术展览,我们欣赏CHAUMET历经时光流转的各款杰作的魅力。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历史展览。它展示了这一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珠宝世家是如何参与法国历史的,以及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起她如何向法国以外的世界敞开怀抱以捕获不同的潮流,吸引新青睐者。
Q:您作为十九世纪历史文化的专家,可否谈谈那个时期的艺术给现代带来哪些影响?
A:我还是以CHAUMET为例,装饰艺术还在一代代的传承,同时随着大环境大时代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加入新的设计,也如同音乐一般造成韵律的感觉,而不会是一潭死水保持主旋律不变。这可能是也是法国设计方面的一个态度,其实,这点从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能看出过去时代的影子,是个再创造的过程。
Q:珍宝文化是这次展览的核心,“工匠精神”则是精髓,我们也总说“匠心”,请总结一下何为匠心?
A:在高级珠宝方面的“匠心”在我看来是“技艺”,可以帮助追求完美的一种方法。包括处理原材料(金属、宝石等),如何选材,是否可以找到新材质引入。此外还有达到设计工艺的某种效果的话,比如珠宝的动感美,都是需要工匠的巧思。“工匠精神”一方面是时间积累,另一方面它是我们实现设计理想的最主要的基石。因为你想得再天马行空再好,没有工匠的技艺是无法完成的。
有钱也买不到的珍宝,只能去博物馆看
有一个地方,摆满了穿越历史的艺术珍品,你即使是超级富豪也不能买走那里的东西,只能倾心欣赏,无限赞叹,那就是博物馆。
从今年年初开始,接二连三的很多世界级的国家博物馆展品来我国展出,比如法国卢浮宫历史展与大英博物馆珍宝展,以及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已经将人们观看展览的热情调动到高潮,从每个展厅内外人潮汹涌的景象就可想而知大家对认识了解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艺术、文物与历史的渴求有多么强烈。
其实,近些年国人非常愿意去各个国家博物馆,冲着那些珍宝,让艺术把自己洗礼一把,结果很多人其实是被交错复杂的各国历史搞得一脸茫然。所以策展和观展也是一门学问,是只是讲珍宝本身还是用珍宝背后的血泪史来导引观众?又或是情感故事往往更能打动人。其实,展览最终还是还原历史,形式上各有千秋,比如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是一个通过100件物品述说200万年人类历史的展览,已经在世界各国巡展7年了。这个展览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就是:在每个新的展出地,当地的举办方都要为这部世界史增添一件能够代表人类社会当下进程的物品作为第101件展品。
而近日,有17家博物馆用4年打造中法珍宝艺术展闪耀故宫。200年前,法兰西共和国第一任执政官拿破仑手执“加冕之剑”登上历史舞台;200年后,这把马利艾虔·尼铎(Marie-tienne Nitot)——专为他打造的“历史见证者”,与300余件在将近两个半世纪中流传下来的CHAUMET(尚美巴黎)奇珍异宝一同来到了紫禁城,化作一场名为“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为东西方美学艺术交流做了一场最佳诠释。展览现场,大量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CHAUMET珍宝、绘画以及各式艺术品贯穿其中,展现了拿破仑一世、约瑟芬皇后,以及当时许多欧洲君主的历史人物故事。除了拿破仑登基的 “加冕之剑”外,重要的展品还包括:为玛丽-露易丝皇后设计的麦穗冠冕,以及法国珠宝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冠冕作品——“波旁·帕尔玛”金钟花冠冕。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枫丹白露宫、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均提供了古典珠宝艺术珍藏,其中不乏部分首次走出法国、甚至首次公诸于世的艺术珍品。此外,许多藏家也慷慨出借。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中法珍宝展,不仅仅是古董展,其中有一件作品是新生代专为此次展览所创作的“二十一世纪冠冕”。此前CHAUMET全权委托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UAL)进行了一次珠宝设计比赛,21岁的英国学生斯科特·阿姆斯特朗(Scott Armstrong)以其作品“眩彩花园”冠冕摘得桂冠。这件展品不仅是中西交流,更是古今对话。斯科特·阿姆斯特朗表示:“在历史上,冠冕象征着尊贵、力量、美丽和许多用二十一世纪的标准也许无法衡量的无上价值。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冠冕应该和历史上的任一冠冕一样拥有同样的价值:它是属于杰出女性的一个极其特殊的象征。在创作我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我从法国规则式庭院步道那些美丽而抽象的图案和细节中汲取了灵感,比如凡尔赛宫或马勒梅松堡约瑟芬皇后的玫瑰花园所呈现出的景象。”
当然,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中法文化,也不妨去法国走一圈,不仅仅去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巴黎大皇宫也是极好的文化艺术之旅的选择。总之,不管去哪里看珍宝,建议有个清晰的观展方式,跟随导览参观整个展览,有二维码的请扫描获取介绍,事先上网或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历史及艺术史。也不枉费你跟珍宝们难得近距离对视一次。
从这些渠道,你可拥有一件珍宝
古董珍宝,以它价值连城的身价、难度极高的工艺打造和背后的传奇轶事,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流传至今,其艺术、收藏及投资价值远远高于现代机械化量产的商业作品。
从时间范畴来说,人类佩戴珠宝已有6000年历史。自古以来,人们便有将名贵宝石镶嵌成珠宝,用来装饰、护身以及彰显社会地位的习俗。理论上,从古埃及时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手工制作珠宝,都被称为古董珠宝。实际上,随着战乱和人为毁坏,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珠宝多为18世纪后期的作品了。昂贵、稀少、工艺、特别定制等都是其价值,比如当年盛极一时的艺术珍品,像浮雕和凹雕、纯手工的黄金编织、黄金雕刻等,现在已经几乎失传。历经百年及战乱等各种因素影响,如今能恰好出现在你面前,若能拥有,也是一种缘分。
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获取这样的珍宝呢?首先,国际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都是很好的保证,它们会定期举行珍宝拍卖。另外,英国是古董珠宝专场拍卖举办最多的城市,特別是邦瀚斯拍卖行在英国举办古董珠宝专场的频率几乎可以达到每个月一场。特别注意,在参与竞拍古董珠宝之前一定要尤其仔细阅读它拍品的品项报告,观察拍品是否存在瑕疵。如果遇到价格十分划算却有瑕疵的古董珠宝你也不用惋惜,可以在拍到之后找工匠进行修复。
当然,如果你古董知识经验丰富,一边旅行一边收藏也是很好的,在伦敦、东京、巴黎有很多古董珠宝店,囊括了从上个世纪流传至今的古董珠宝和手表。伦敦Hirschfelds作为拥有 140 年历史的二手珠宝商,收藏了来自乔治亚时代、维多利亚时代、爱德华时代等不同风格和工艺的珠宝。东京Dazzling 店铺的手表主要以1900 年代初期到 1970 年代为止的欧洲产品牌为主。法国Drouot这个古老的拍卖行,拍卖的物品包括绘画、珠宝腕表和文物古董等,起价在几十欧到几十万欧之间。这里每年平均举办 2000 场拍卖会,售出 60 万件作品。
其实,国人不必舍近求远,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苏富比、佳士得陆续进入中国香港。香港能够成为亚洲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在于交易中介的日趋完备,价格和交易体系的建立。每年两季的国际拍卖,吸引了海内外的买家,也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来观察行情,领略市场。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影响世界的拍卖如圆明园遗物、清代宫廷遗物专场、珠宝、书画、官窑瓷器拍卖,都创下了高纪录。不过,要想捡漏儿的更好选择,不妨去国际古玩展。由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艺术品及古玩专家翟健民先生及其夫人刘惠芳女士创立、由二人之子翟凯东先生管理之国际古玩展,经过多年来不断发展,已成为全亚洲唯一汇聚多达逾70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古董商及其珍品的展览。
2017年5月27日至30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即将举行第十届国际古玩展,为确保收藏家及业余爱好者能够欣赏最优秀的藏品,参展商必须通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委员会由各个范畴的国际知名专家组成。法国国立古董商公会及巴黎古董双年展前主席Christian Deydier再度在国际古玩展发挥所长,邀得多家顶级法国及欧洲古董商,包括Vallois、Bernard Dulon及de Jonckheere参展。
本着尊重的态度收藏
专访翟氏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创办人之一的翟凯东、法国国立古董商公会及巴黎古董双年展前主席Christian Deydier
Q:国际古玩展创办的初衷是什么?即将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古玩展亮点有什么?
A:自2008年創办以来,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将最顶尖的古董商聚首一堂,打造一个临时博物馆,促进文化交流。去年,展览再次扩充,并开始邀请西方古玩参展。我们十分荣幸能够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未来亦会继续肩负这个重任。此次展览,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任重将在现场挥毫作画以供竞投,所得善款将全部捐赠给香港慈善机构。
Q:年轻人喜欢收藏,请给他们一些建议?
A:过去收藏只是收藏,现在很多人更多希望投资。收藏与单纯投资是两回事,有个案例,某位欧洲人购买珍宝放在地窖里储存几十年,过世后被子女发现,才拿出来拍卖。建议年轻人丰富收藏知识,从喜好出发,而不是从投资出发,从一个时期一个品类中慢慢积累。每个人都想捡漏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捡到,戒掉贪心,才有利于你不看走眼。更不要妄想今天买明天卖,升值速度没有那么快。
Q:作为法国古董商,为何选择香港国际古玩展?此次带来什么样的展品?
B:香港是亚洲艺术品交流集中地,我又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其实很多收藏家也是这样,我们都是本着对于艺术品尊重的态度去收藏,就像这件鸟篆文铜壶,铜壶上的鸟篆纹,既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上面的文字,我们做过大量研究,选择香港就是为了来到这个自由的港口给更多的人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