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宇+王跃
她是法国马赛大学艺术史考古学高才生,她是火爆知乎的专栏作家,并被称为“美女艺术侦探”。
两年前她在知乎上回答了“《加布莉埃尔与她的一位姐妹》中为什么妹妹要捏着嘉百丽(加布莉埃尔)的乳头?”的问题后走红,她是怎么解答的?
她学艺术是半路出家,大学毕业去法国后才开始真正接触艺术,并重新从本科开始念起了艺术史。
因为抽象缥缈,很多绘画容易“被误诊”,董悠悠则以侦探探案的方式为大家摘下画作的“假面”,使其露出“真颜”。
专栏同名图书《被误诊的艺术史》带领人们进入十八个“案发现场”,比如,《庆祝新生》这幅画里很多细节都暗示着孩子其实是“隔壁老王”的……
换专业只是一念之差
“你会接受霸道总裁的壁咚吗?”、“失恋后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乍看这些标题还以为是情感辅导读物,当你读下去后才发现,每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一幅世界名画:你以为会喝到情感鸡汤,没成想却学了一肚子艺术干货。这就是董悠悠新书《被误诊的艺术史》。
如今对艺术了如指掌的董悠悠却是位半路出家的艺术史学生。她母亲是位服装设计师,受其熏陶,她从小就喜欢画画,最初的梦想也是当一名服装设计师。但由于母亲深知个中辛苦,于是让她大学选择了更好就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我都没敢开口说要学艺术,说的是要学历史,他们第二句话就是学历史你能干什么呢?”不过,看似听话传统的她,内心却闪烁着不安分的火苗。毕业后,因为不想一辈子呆在上海,她决定去法国留学,没想到这一去,她与艺术的缘分又燃了起来。
到法国后的第一年主要修语言,其间,董悠悠几乎游历了整个法国,“这是一个充满着艺术氛围的地方,我曾经被遗忘了的爱好又被激发了出来,这时没人在耳边问你学这个将来要做什么。”本打算继续念经济管理的董悠悠旁听了一节艺术史课程,“那节课讲的是雅典卫城,这堂课给我的印象就是,学了艺术我好像就比别人多了双眼睛,别人可能只看到几根废弃的柱子,而我可以看到整个古希腊曾经的辉煌。”这让董悠悠很是激动,同时也勾起了她的好奇心,“欧洲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欧洲,它的起源在哪里?”因为这“一念”董悠悠就转了专业,从本科开始念起了艺术史和考古,“当时只因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最后,艺术史给我的东西比我料想的多得多。”
六年的留学时光充实而美好,她参观了各种博物馆,探寻过许多古老建筑。那时她住在法国南部城市埃克斯·普罗旺斯——天才画家保罗·塞尚的故乡。那是一个罗马人建的小城,在那儿生活你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有一个教堂,它经历了十几个世纪,现在它呈现出来的有三、四世纪的墙,也有十七、十八世纪的墙,还有现代的钟楼,包括教堂内的东西也是,是一种各个时期的融合。在法国,这种场景很多。”除了被古建筑包围,董悠悠发现周围的人也都能聊历史、建筑或艺术,很有趣。此外,学习艺术史还让她接触到了哲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领域,大大拓展了她的眼界。同时,留学经历也改变了她的思考方式。她从以前在国内主要靠记忆的学习方式转变到主动地提出问题,“比如我看一本书,之前只要记下来就好了,但现在我看一本书,会跟它的观点‘打架,从接受变成质疑和探究。”
用接地气的方式解读艺术
说起与知乎的“姻缘”,还是她的朋友给牵的线。一次朋友对董悠悠说,“你不是学艺术史吗,知乎上有些关于艺术的问题没人回答,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要不要去答一下?”那个问题就是“妹妹为什么要捏住姐姐的乳头”,来自1594年的油画《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和姐妹维拉尔公爵夫人肖像》,董悠悠正好对它印象很深刻,“这幅画就挂在卢浮宫,但那个厅比较冷清,因为大家都去看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了,不过看过的人很多都有这个疑问,而且会在合影时模仿这个动作。”董悠悠告诉大家,妹妹捏着加布莉埃尔的乳头寓意加布莉埃尔即将成为母亲,因为乳头在西方艺术中是母亲身份的象征,再结合历史背景可推断出:加布莉埃尔怀了亨利四世的私生子。此外她还解读了大家很少会留意到的细节:身后的女仆其实是在一幅画里,她在缝补婴儿的衣服更坐实了加布莉埃尔怀孕的猜测;加布莉埃尔手上捏着的戒指则泄露了一个惊天秘密——她可能会成功地“小三上位”!
紧接着就有人问她,《自由领导人民》里的胜利女神为什么要露胸……越来越多关于绘画的问题抛过来,董悠悠就在知乎开了个专栏,叫“被误诊的艺术史”。为什么说“被误诊”呢?她说:“一个朋友曾经被确诊过抑郁症,我觉得很奇特,因为大家都有些负面情绪,为什么他就被确诊了而我有负面情绪就是正常呢,精神方面的疾病被确诊对我来说是件比较缥缈的事儿,我觉得这和艺术一样啊,艺术表达的东西也看不见摸不着,挺玄的,即使被确诊也可能是误诊。”比如斯特恩的《庆祝新生》,第一眼看上去人们在庆祝喜得贵子,很欢乐,却容易忽略众人眼神意味深长,其实孩子脑袋后的剪刀手暗示着孩子的父亲另有其人。董悠悠会探究每幅画中别人不能轻易察觉的地方,她的解读能翻转大家的观念,而且通常艺术史是归纳一个时期艺术作品呈現的共性,而她希望她能讲出每个作品的个性。
董悠悠喜欢神秘的东西,喜欢能够让她像侦探一样深入挖掘的作品。就像《路易十五的寓意肖像画》,为什么画中有一堆人却完全看不到路易十五的身影?原来该画使用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需要用到透镜通过折射规律来观察,透镜会将每个人物头像的相应部分组合成路易十五的肖像呈现在画面中心的镜子中。
一般讲艺术的书都一本正经,从历史背景讲到色彩运用,若非兴趣浓厚的发烧友,很难坚持读下去。可在董悠悠的讲述中,看懂高大上的艺术名作就像读侦探小说,还会遇到“壁咚”、“美cry”、“隔壁老王”等流行语,鲜活有趣。她说,在博物馆里,作品旁会有简介的小牌子,但对很多零基础的人来说,牌子上的讲解几乎是无效的,比如《自由引导人民》,它会写“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但你可能并不知道浪漫主义是什么。所以董悠悠对一幅画的阐释更偏重画的特点,而且用更形象、接地气的方式传达出来。
在专栏越来越受欢迎时,董悠悠辞掉了一个公关类的工作,一边四处游玩一边着手准备读博的申请。后来有编辑找她问愿不愿意出本书,她觉得也挺好,便把申请计划搁置,花了一年完成了《被误诊的艺术史》一书。她说,未来希望能继续在艺术史方面深造,到美国或欧洲读博,“我希望到时候另一半支持我出国读博,要不然不结婚。”说完她大笑起来。
Q=《北京青年》周刊
A=董悠悠
Q:欣赏一幅画应该有怎样的步骤?
A:看画其实跟看侦探剧很相似,身边有的人觉得艺术很远,侦探剧却很接地气,我就告诉他们你可以按照福尔摩斯三原则去看画。第一原则是“观察一切”,你要去观察一切,先看一眼有总体感受,不知道看哪里,就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去看,你在观察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疑问,有疑问你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了“我根据我看到的一切推理一切”。然后就去解答疑惑,有些画里有的就可以解答,有的你需要调用一下你的知识储备来分析,需强调的是,不要想太多,你看到的要以事实为根据。推理了以后你或许会在各种可能中摇摆不定,那就会进入第三原则,“当你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后,留下的再不可能也是可能”,你要相信你的推理结果。这三步做完后,对于一个艺术小白来说就够了。
Q: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是什么?
A:克里姆特的《吻》,我喜欢能让我想一想、外表能迷惑我的、好看的画,克里姆特的作品就符合我所有期待。它有金光闪闪的比较吸引人眼球的颜色,作为女性,我喜欢爱情故事,而且它的爱情观值得想一想。这幅画其实有很多看法,比如有些人觉得他们沉浸在吻里,女人是享受的,而有些人觉得那个女人的手,掰着那个男人的手,拧起来显得很纠结,所以你有时候不知道她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更倾向于喜欢,他们沉浸在金光闪闪的背景中,接吻的时候花都开了,满足了少女心。还有一点,很多人觉得女子身后是悬崖,我赞同,那作者为何要在这里画一个悬崖?我觉得有时一段感情到达某个顶点以后下一步有可能就是深渊。这种画就很值得你拿出来想一想,也许根据每个人的经历及他们碰到的人他们会产生不同看法,我觉得这樣还挺好的。我很喜欢把它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一个是它的感觉,一个是它的色彩,还有它背后所藏着的东西。这里面还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身高差,这个女的是跪着的,你也不知道他们衣服里面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