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

2017-05-03 09:41:00胡春香丁明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化瘀异位症内膜

胡春香,丁明仁

嘉峪关市中医院,甘肃嘉峪关 735100

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

胡春香,丁明仁

嘉峪关市中医院,甘肃嘉峪关 735100

目的探讨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收集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选择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化瘀止痛汤;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由相关作用致使女性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外部,多发于25~45岁的女性群体。而异位子宫内膜中具有子宫内膜腺体,外面还有内膜间质包围,致使患者出现痛经、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等方面不良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传统方式治疗此症均是以西药治疗,而随着我国中医学的飞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此次实验中对照组选择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选择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收集了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患者经临床病理学诊断后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均于27~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6±3.61)岁;患者月经周期均于27~36 d之间,平均月经周期为(31.72±3.48)d;重度痛经患者17例,中度痛经患者13例。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均于26~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2±3.70)岁;患者月经周期均于27~35 d之间,平均月经周期为(30.46±3.17)d;重度痛经患者19例,中度痛经患者11例;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选择单纯西药治疗,让患者在月经第14天服用米非司酮片,6.25 mg/次,1次d,持续用药4 d后停止;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选择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片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中药方为:丹参20 g、川楝子15 g、延胡索15 g、柴胡15 g、川芎15 g、赤芍15 g、当归15 g、三棱12 g、莪术12 g,将诸药以水煎至600 mL,剂/d,2次/d,分早、晚温服;于米非司酮片同天用药,持续用药4 d后停止;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痛经评分改善程度及其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效果判定标准

痊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已全部消失;显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已显著改善;有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已稍有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改善。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痛经评分改善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痛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痛经评分改善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痛经评分改善程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痛经评分改善程度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 = 3 0)对照组(n = 3 0)t P 8 . 9 8 ± 2 . 8 1 9 . 0 3 ± 3 . 1 4 0 . 2 4 5 1<0 . 0 5 4 . 2 8 ± 1 . 7 2 7 . 1 5 ± 2 . 0 3 9 . 8 7 1 8<0 . 0 5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者1例、潮热者0例、呕吐者1例、烦躁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30例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者4例、潮热者2例、呕吐者1例、烦躁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若是以激素类药物或是手术治疗时,对患者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相关,多见患者月经量多、痛经或是异位内膜囊肿等方面情况,而临床上多选择促性腺素与孕烯三酮类药物治疗此症,但以此类药物治疗时患者均需长时间用药,停药后亦容易复发或是闭经[2]。此次实验中对照组选择单纯西药治疗,让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米非司酮可软化、扩张子宫颈,是一种孕激素受体结合剂,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处,有效阻止孕激素分泌,降低内膜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含量,这时便可阻止子宫内膜与孕激素反应,达到子宫内膜细胞增长抑制的作用[3];观察组选择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片的同时以化瘀止痛汤治疗,药方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效果;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气止痛的效果;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效果[4];柴胡具有透表泄热、升举阳气的效果;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效果;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效果;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效果;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效果;莪术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的效果[5]。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痛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选择化瘀止痛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沈双双,傅文君.达那唑联合龙血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1):115-117.

[2]刘庆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0):91-93.

[3]杨丽欣.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 (18):144-146.

[4]张巧仪,罗建华,陈秋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类抗原-125的含量变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 2(8):22-24.

[5]余韬,王抒雁,金凤丽,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2):95-97,100.

R969

A

1004-6569(2017)02(a)-0063-02

2017-01-05)

猜你喜欢
化瘀异位症内膜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1:36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4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50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9期)2014-03-11 20:29:30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