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共享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7-05-03 21:53杨红娟
新西部 2017年3期
关键词:陕西公共服务发展

陕西在社会共享和文化信息共享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但经济共享和生态共享程度较低,社会参与不足。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较低,依然是陕西提升共享发展水平最大短板;脱贫解困、公共服务和管理存在的不平衡以及就业是共享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在进一步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等方面,提升陕西共享发展的水平。

共享发展是与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度契合的新发展观。共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的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求,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明确的方向。只有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陕西共享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2015年的权威统计数据,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对陕西的共享指标进行评价。

经济共享状况

经济共享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础。从“人人共享”出发,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收入最为关注,也是人民群众最敏感地感知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这里采用与人均收入相关的主要指标,包括GDP民生含金量、恩格尔系数、贫困发生率、居民收入差距等指标呈现。

“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历史上经济增长较快、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省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均快于全国水平,处于发展第一方阵。在平稳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陕西经济稳步跨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但在有关经济共享的指标中,却表现不佳,与经济高速发展相比,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较慢。

第一,GDP民生含金量较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根据2015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95元,人均生产总值为48023元,GDP含金量0.3622。2014年的全国GDP含金量平均值为0.431,在全国的GDP含金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中,陕西的排名,连续四年位居倒数第4位。与较为合理的民生含金量0.6距离较大。

第二,收入差距较大。无论是城乡还是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都比较显著。2014年,陕西居民低收入组与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10.5,2015年,这一比例为1∶10.08。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为3.82∶1,到2015年为3.04∶1,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第三,贫困发生率较高。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对陕西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15年,陕西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但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到13.0%,排在全国第7位,贫困程度深。

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型逐步转向改善型。从陕西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折线图来看,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基本稳定在36%左右,也就是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用于食品消费的比例基本不变,而食品结构更趋优化,表明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从温饱型逐步转向改善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2000-2008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43.5%降到37.5%,高于城镇,表明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比例下降较为明显,也体现了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有所提高;第二阶段,2009-201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5.1%降到33.9%,恩格尔系数低于城镇居民,这不代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高于城镇居民,而是与农村居民日常饮食要求简单、食品开支小有关;同时与消费结构倾向于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有关。2015年,陕西恩格尔系数依然为0.279。

社会共享状况

社会共享指标主要以财政用于公共服务支出以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状况来表现。“十二五时期”,陕西社会共享状况总体得到较快发展,财政社会公共服务支出不断增加,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成效显著。

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不断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是民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共享的基础。2015年,全省财政支出4375.5亿元,人均公共服务支出7488.7元,高于全国7140.6元的平均支出。

第二,2015年,陕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64年,远高于全国10.23年的水平。2016年,陕西实现了免费的十三年教育,使得全面共享基本教育水平有了一个更大的提升。

第三,卫生健康发展共享。2014年,陕西省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5.52张,职业(助理)医生2.03名,分别名列全国第7位、第18位;2015年,这两个数据继续上升,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5.59张,高于全国5.11张的水平,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90万人,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08人,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就医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用于健康卫生支出下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为34%。

第四,社会保障发展共享。2015年,陕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2.29%,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5%,人社部门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在2014年已达到99.56%,超过全国水平;城乡低保标准与城乡人均消费标准支出比例达到30%以上,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分别为20.89%和28.77%,超出全国水平。

文化发展与信息服务共享

文化发展共享主要以人均拥有的公共文化資源和得到的文化服务指标来衡量。2015年陕西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54.35元。在信息社会,信息可及性成为文化共享的基础,2015年,移动电话指数达到0.5833,居全国第13位;电脑指数发展水平较为迟缓,2015该指数为0.2770,居全国第19位;陕西互联网指数为0.5,居全国第14位,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陕西省数字生活指数达到0.4534(全国平均水平为 0.5038),西部第5位,总体水平处于全国中游,仍处于传统生活方式向数字化生活方式的转型期;陕西在2011年该指数达到0.3423,正式迈入数字化生活准备期的转型阶段。

生态共享状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绿水、蓝天、洁净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是我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之一。为此,环境安全和质量改善成为生态共享的主要指标,各方面距离人民群众要求和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69.5%,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6.5%,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为25.51%,农村集中供水率71.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07%,空气和水质量的相关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升与中等收入人群数量扩张,对环境安全、环境质量改善的诉求将更加强烈。环境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与供给滞后之间的矛盾,正迅速上升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已成为陕西共享发展的重要短板和瓶颈制约。

共建状况

共享发展不仅是改革成果的共享,更要通过人民群众充分、公平地参与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仅源自于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源自于对发展进程亲身参与、亲自尽力的“共建”。因为这种“共建”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得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得到充分展现,人生价值得到肯定和实现,也使得人民群众在参与中能力不断提升,增强当家作主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本研究通过经济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等三个方面的指标来呈现。就业创业是提高经济包容性和共享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根本之策。2015年,陕西登记失业率为3.36%,新增就业人数44.37万人,但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主要的指标缺乏数据,反映出参与水平中的问题。

陕西在共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较低是陕西提升共享发展水平最大短板

城乡人民收入的提高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性条件。长期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特别是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014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4%,与“十三五”规划所要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0%左右”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收入增速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困难增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逐渐增多,薪酬增加幅度减低,陕西人理财观念和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共同存在,使得陕西提高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难度加大。

贫困问题是提升陕西共享发展的重大阻碍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的脱贫攻坚阶段,陕西提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陕西作为全国传统的国家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取得很大成效,但截至2014年底,陕西贫困程度仍然较深,有贫困人口350万人,规模排在全国第9位,贫困发生率13.0%,排在全国第7位。特别是近两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陕西经济增长明显趋缓,由于贫困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脆弱性,竞争力持续下降,贫困发生和返贫的风险增大。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脱贫,时间依然紧迫,形勢依然严峻。

公共服务和管理存在的不平衡是共享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5年,陕西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二元户籍,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在身份上消除了城乡居民的差别。同时也提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可见,户籍改革不仅是“一纸之变”,其重点更在于剥离其附着的权益差距,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基本公共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福利待遇的均等化。但依然存在着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问题。虽然实现了十三年的免费教育,但与城市相比,小城镇乃至农村的教育资源在基础设施、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基层基础薄弱改善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影响着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农村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特别是优秀的教育明显不足,影响着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发展水平;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差别较大,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在户籍改革后都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紧迫需要解决,否则将影响户籍改革的“红利”发挥,会降低公众对改革的期待和满意度。

就业是共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压力

就业是促进共享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经济共享的基础。当前就业供需压力依然是最主要的问题。一方面,就业需求群体扩大,大学应届毕业生为全国增幅最大省份;全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同比增长4.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多职工面临二次就业。与此同时就业岗位总体有所减少,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0.6%,远高于岗位投放4.15%的增长率。而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造成就业的结构性压力不断加剧。

现代社会组织发育不足是制约共享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我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劳动者、居民、公民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和纽带的功能和作用;也是社会管理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重要路径;更是现代专业化社会服务的提供者。近年来,我省社会组织取得较大发展,登记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得到较大发展,但与城乡居民需求旺盛的社会服务需求距离很大;在发展中依然存在过度依赖政府部门的现象;资金规模不断增大,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较陕西省的社会组织的经济实力普遍比较弱,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且无明显上升趋势。经费短缺,成为影响诸多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瓶颈。对于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扶持,陕西目前存在观念上突破问题。相关调查表明,相对于全国关于社会组织的“新政”不断出现,如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在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政府对待社会组织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管制为主,开始转向培育和鼓励为主。民政部也表示,将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

各种社会矛盾叠加频发成为影响共享发展的潜在问题

在新形势下,因城市拆迁、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正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这些矛盾已由通常的民间利益纠纷扩展到以民生权利为焦点的利益冲突。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产生与人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新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解决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和有效的应对措施;社会上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的具体生存发展问题,还缺乏具体的制度支持。

提升陕西共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6年,陕西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出台颁布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扶贫、医疗卫生等一系列社会发展的专题规划,更加明确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多目标,改革的方向与路径。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将进一步释放社会创新、改革发展活力,促进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激发重点群体活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着力缩小收入差距

收入合理分配是共享发展的核心内容。体现经济取向的“收入”问题是公众衡量“获得感”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保证经济增长目标继续运行在上升通道合理区间的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府财政面向社会民生领域的财政倾斜程度和投入数量,加快实施城乡公众收入倍增计划;落实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大激励计划,在全社会营造“知识创造价值”、“技高者多得”的收入分配改革认知;进一步优化初次分配结构,不断提高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规范和完善企业工资制度,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合理实施再分配政策等;在促进收入提升的同时,更要提升城乡居民的就业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参与度,从而真正提高居民收入与GDP中的比例,促进GDP含金量的提升。

提升脱贫能力,以共享共建理念消除贫困

着力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是共享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消灭贫困是我國政府对国际和人民的承诺与责任,陕西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艰巨。政府要统筹扶贫的规划、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管责任;积极动员社会、市场等力量参与扶贫;更要提升各种扶贫主体和贫困群体、地区的解困能力,形成合力,共同消除贫困。

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要以共享发展为导向,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过程具有渐进性特征,公平性与效能不足成为发展的主要问题,也与共享发展理念相悖。特别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社会保障的托底作用不当使用的风险增大,可能损害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和制度的公信力。因此,在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需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其可及性、科学性,更要警惕其不当使用带来的问题。

推进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深度体现社会政策设计及其实践的公正公平性和公众可及性

教育和医疗这两个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民生问题依然是制约公众获得感提升的关键因素。医疗、教育作为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也是目前陕西省社会改革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它们既是公众获得感的基础,也是考量社会和谐状况的晴雨表。因此,继续推进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突出教育和就业两个重点,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比较紧迫。为了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在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统计局.2015年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杨红娟.2016-2017年陕西社会形势分析与展望,陕西社会发展蓝皮书(2017),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1.

作者简介

杨红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陕西公共服务发展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