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政党制度

2017-05-03 20:25李振鹏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多党合作政党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当代的特色政党制度,该制度不仅和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有所区别还不同于前苏联式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符合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政党制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政党;多党合作;协商民主

[作者简介]李振鹏(1993-),汉族,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初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4-0022-02

政党作为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一部分积极分子,肩负着维持一个国家稳定、长远、自信自立发展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使命,中国政党在结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發展实际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正是在这样的政党的领导及政党制度的指引下,才成就了如今综合实力强劲的中国。那么,中国政党及政党制度到底有着怎样的优势和魅力呢?从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含义、当代政党制度的特征、中西方政党的关系来探索坚持和发展中国当代政党制度的必要性。

一、政党及政党制度含义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经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各国自身的政治建设。政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统治阶层的政治组织。当今世界,各国都通过政党领导作用的发挥来整合各自阶级的利益,实现各阶层利益的平衡。中国政党组织具有利益表达和综合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抑制或参与公共权力的功能以及挑选和培养并输送精英的功能。当然,这些功能的实现是需要依靠于政党制度的。政党制度的发展是各国实行政党政治的必然结果,政党制度逐渐成为各国政治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当代各国实现政治发展、建设政治强国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核心。正如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曾说:“政党不仅是现代政治组织的独特形式,而且是它的中心。”①简言之,政党制度就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而一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必须坚持以这种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为中心。在当代,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我国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政党政治中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符合当代政治发展的趋势,紧跟当代政治发展的潮流,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当代政党制度显著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又不同于前苏联高度集中的一党制。我国当代政党制度既有政党制度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特点。通过对政党制度的了解与分析,可以将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归纳为以下两点: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概括来说,我国政党制度是新型政党关系的制度总结和理论创造;我国当代的政党制度是协商民主思想的集中体现。我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形成是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探索路程才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稳定的。我国当代政党制度最早可追溯到“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在这次会议上得以正式确立;195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为我国政党制度确立了法律基础。中国政党清楚的知道,中国近代革命和现实国情决定“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一党制是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关于中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毛泽东认为:“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必须与其他政党和政治力量进行合作。”②“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③这一政治见解的明确表明了中国政党人员从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就不搞一党专政,而是坚持以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先进思想来实现党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党政领导方面的先见与睿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体多元性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兼具一元和多元的优势,杜绝了西方多党制的党争之弊,克服了西方由于党派的政治主张严重分野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稳定,避免力量相互抵消,通过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合理建议,形成统一意志,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在如何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方面,中国共产党选择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通过实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有利于防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同时出现一党盲目自大、独断转行的问题;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政党无视中国社会各个民主阶级利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增强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的监督,减少党内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党听取各民主党派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为完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及更好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当代特色的政党制度,明确的划分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党”一词突破了西方传统的两党制与多党制和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突破了关于政党与政权之间关系的“传统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名词的具体表现。在当代社会,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只能是进行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组织上是独立的,都是把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组织机构。对各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不能进行组织和行政领导,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会去命令、干涉、操控各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也不是强迫和命令而是通过宣讲教育和民主协商来让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一文提出,“所谓领导权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④因此我国政党间独立平等的地位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我国各政党之间独立平等的地位是保持我国政党制度稳定性的前提。

三、比较中西政党间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资本主义或资产经济,而中国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上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政党组织和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因为西方各国实行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经济制度,所以其在政治上党派的表现就是各个党派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其政党的阶级利益各不相同,导致各政党之间的关系是对立和竞争的,因而各政党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只能是执政党和反对党、在野党的关系。西方各政党都把执政作为根本的目标,在执政竞选上鼓吹各自执政理念,攻击其他参与竞选的党派。在西方多党制中经常会出现因利益趋同而形成的暂时“结盟”,西方各党派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你下我上”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无产阶级的政治发展方向。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成功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中国。在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拥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重任。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必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党这一根本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义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与西方各政党之间竞争关系有很大的不同。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吸收各民主党派的合理的科学意见,有利于提高政府进行决策的效力,有利于中国党政及党政制度实现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为推动当代人类政治文明建设做出自己贡献的目标和愿景。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当代政党制度的必要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联盟。各个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建言献策,充分表达本党派的利益,有利于新时期人民民主可以更好的实现。尤其是中国完成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经济发展的迅猛增速,使我国经济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前进和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政治诉求压力也逐渐增大,给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使党可以更好的倾听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使党的决策更加民主化,为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引导。

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提高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特色的政党制度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这一政党制度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安宁、民族复兴的重要政治制度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的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重要的执政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曾引用“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⑤这一名句来阐述中国党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丰富政党合作经验的政党。相信,在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科学理念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以及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中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政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当代史导论.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第124页.

②學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2:第11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第74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第743页.

⑤习近平用典.人民日版出版社,2015:第45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3]当代史导论[M].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4]习近平用典[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2.■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多党合作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