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垣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阈值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2017-05-02 06:52郭艳明梁永瑛张富明周帅亮李德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郭艳明,梁永瑛,张富明,周帅亮,李德华



曲垣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阈值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郭艳明,梁永瑛,张富明,周帅亮,李德华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52)

目的 比较正常人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人神经阈值的差别并观察曲垣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曲垣穴穴位注射,对照组予常规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MPQ),从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分S、情绪分A、总分T、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等指标综合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以量化疗效,并以其神经阈值(VPT)的变化作为参考。并采用国内华西康复中心制定的颈椎病功能评价量表对治疗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cGill疼痛问卷表(MPQ)、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神经阈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曲垣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常规华佗夹脊穴有更佳疗效。

颈椎病;针刺;水针;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VAS;神经阈值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现代工作方式的需要低头从事工作的白领人群和学习人群的增多,并伴随着平板电脑、大屏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造成人类屈颈持续状的机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经统计,由于工作学习人群压力的增加,颈椎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危害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多种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且创伤较小,包括单纯毫针刺、电针、针刀、穴位注射等。其中穴位注射因其综合发挥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又对穴位有物理性刺激作用,疗效优越,操作规范简单而日益受到关注。此外,穴位注射后,即可及时随意活动,较之针刺留针法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适应如今快节奏生活,而且由于药物滞留在穴位内,能持续刺激局部组织的紧张状态,改善颈椎局部的血液循环。注射用穴多位于颈部,尤以颈部夹脊穴的使用频率较高,有利于针药直达病所[2-3]。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曲垣穴为主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用曲垣穴为主穴位注射与常规穴位注射及空白组进行随机对照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中,男8例,女2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最长24个月,最短半个月,平均病程6.7个月。对照组中,男9例,女19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最长2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病程7.2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

1.2 诊断标准

依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制定。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③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除上述几条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点。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做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患有其他分型的颈椎病者;③目前正在参加或1个月前参加过其他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试验者;④患者本人是直接参与本试验工作的研究者;⑤研究者认为有可能无法完成本研究全过程者;⑥合并有心血管、肺部、肝脏、肾脏、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⑦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以上任何情况之一者不可参加。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牙科用5号长针头5 mL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2支(4 mL)、0.25 mg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取患侧曲垣穴,常规消毒后将针头与皮肤呈30°角刺入穴位,缓慢触及肩胛骨内上角的骨质及骨缘部,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约2.5 mL,再将针尖朝向头侧斜刺少许,行提插捻转,使患者感觉颈项部有传导或放射感后,回抽无血后由深及浅缓缓注射药液2.5 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根据患病椎体取相对应的神经节段夹脊穴2对,注射用药同治疗组。常规消毒后对准所选穴位直接刺入皮下,细心寻找针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射配制药液1 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McGill疼痛问卷表(MPQ)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

治疗组治疗效果采用国内华西康复中心制定的颈椎病功能评价量表(CASCS)[4],该表包括临床症状、检查及日常生活动作3大项目,临床症状分为颈肩背部疼痛、上肢痛和/或麻木、活动痛、头痛头晕4个单项目;临床检查分为压痛、压顶和/或椎间孔挤压和臂丛牵拉试验,感觉障碍、肌力分级、霍夫曼征、颈过伸试验7个单项目;日常生活动作分为睡觉翻身及颈活动2个单项目。每个单项目都有级别评分,最高27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能恢复正常工作。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颈椎活动部分好转。

无效:症状、体征及颈椎活动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神经阈值对比

选取本院40名健康人神经阈值(VPT)取其均数作为健康对照,研究两种方法治疗前后VPT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VPT均有所改善,就值比较而言治疗组的疗效(<0.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0.0334)。如图1所示。

图1 神经阈值对比

3.4.2 两组治疗前后MPQ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MPQ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01);两组治疗后感觉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353),情绪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18),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74)。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PQ疼痛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PQ疼痛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感觉分情绪分总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54.86±0.441.07±0.131)2)2.46±0.300.57±0.131)2)7.31±0.612.23±0.301)3) 对照组285.96±0.681.82±0.351)3.68±0.421.14±0.181)9.64±1.012.96±0.47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3)<0.01

3.4.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3。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 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55.40±0.241.54±0.211)2) 对照组355.71±0.362.54±0.36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4.5 治疗组颈椎病功能评价

采用国内华西康复中心制定的颈椎病功能评价量表(CASCS)对治疗组评分结果如表5,并计算得改善指数为0.3864,改善率53.74%。

表5 治疗组颈椎病功能评价 (±s,分)

表5 治疗组颈椎病功能评价 (±s,分)

项目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tP 临床症状103.55±0.217.48±0.1415.16<0.001 临床检查138.02±0.169.61±0.20 6.01<0.001 日常生活40.83±0.083.16±0.0918.18<0.001 总积分2712.43±0.2720.26±0.2520.92<0.001

4 讨论

中医学古典医籍对本病的有关论述主要散见于“痹证”“眩晕”“颈肩痛”等条目之下。《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痹论》:“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有风寒湿邪侵袭、劳损、颈部姿势不良、外伤、颈肌痉挛。综上观之,此病症为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其本为肝肾亏虚,标为风、寒、湿邪侵袭及瘀血阻滞,同时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6-7]。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神经根型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穴位注射选用当归注射液,该药具有用很好的镇痛作用,研究表明,该药物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其作用强度呈剂量依赖性,且可提高热板法所致小鼠痛觉反应的痛阈及大鼠电刺激法所致的痛阈,其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8-12]。本研究通过对颈椎病患者穴位注射干预,进行临床评价,疗效方面采用常规疗效标准和客观量表相结合的方法,用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评定表作为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指标,并结合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阀值对比为参考。从临床评价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旨在探讨针灸临床有效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方法的依据。

[1] 杨洪芬.电针加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肌电图影响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2] 周凯,周德文,黄格朗,等.穴位注射臭氧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10(14):115-116.

[3] 叶赛球,杨雪芬,邱丽萍,等.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 43(5):74-75.

[4] 王晓红,丁明甫,何成奇,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J].华西医学,2003,18(1):35-3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6] 刘悦平,胡晶晶,张红星,等.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17(4):28-29.

[7] 赵强.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8] 姜京明,廖恒,陈秘密,等.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 (5):6-7.

[9] 刘悦平,胡晶晶,张唐法,等.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康复,2009,24(2):128.

[10] 刘承珠.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臂痛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1] 王洪宇.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时效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12] 张唐法,张红星,王小丽,等.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24(2):116-118.

Effect of Acupoint Injection at Quyuan (SI13) on the 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 and Its Efficacy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

,20005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 (VPT) between normal subjects and subjec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and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int injection at Quyuan (SI13) in releasing pain in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Method Sixty-thre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35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28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oint injection at Quyua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cupoint injection at Jiaji (EX-B2) points. 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 was adop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the Pain Rating Index (PRI), sensory (S), affective (A), and total (T) pain rating indexe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Present Pain Index (PPI) were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pain improvement and to quantif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he VPT was also considered. The 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ASCS) by West China Rehabilitation Center was also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sul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MPQ and VAS scor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0.05). Meanwhile, the VPT was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Acupoint injection at Quyuan can produce a more significant efficacy than at Jiaji (EX-B2)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Acupuncture; Hydroacupunctur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VAS; VPT

1005-0957(2017)04-0453-04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4.0453

2016-12-20

上海市长宁区科委项目(CNKW2013F08)

郭艳明(1967—),女,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