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立臣
“禁止医生参加学术会议”是因噎废食
文/史立臣
“禁止医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新闻背后,值得思考的除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更有一线医生规范用药、医生水平如何提升,甚至药企如何配合分级诊疗等重要关键词。
2017年春节前几天,一则郑州市卫生计生委“禁止医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新闻在微信朋友圈传开,引发热议。笔者查询资料后发现,其源头应为1月19日郑州市卫生计生委在官网发布的一则《郑州市卫生计生委启动2017年医疗行风整治活动》通知。其中提出的“六个严禁”的第一条,成为外界作出引申解读的关键线索:“严禁医务人员参与医药产品、器械、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各科室及医务人员不得利用执业之便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回扣、提成或其他好处。”
对于外界的“误读”,仅隔四天,郑州市卫生计生委再次发表相关文章解释称,并非“禁止医生参加学术会议”,禁止的是“药企资助类学术会议”。
外界之所以差异化或过度解读这一官方文件,与近期频出的央视针对医药代表对医生进行商业贿赂的跟踪报道有关,更与社会上多年来对医生收受红包等事件的争议有关,归根结底,与新医改近年来欲实现的重要目标有关。
可以看到,过去两年间,一些针对医院科室的药品学术会议,或者针对某类疾病的专业学术会议呈现逐渐减少趋势,某国家级大型专业协会更因“敛财”嫌疑被全面叫停。很多医院的科室会议已不再让制药企业或医药商业代表参与。
在笔者看来,禁止医生参与具有明显存在商业贿赂嫌疑的学术会议指令无可厚非,但不应将所有类型的学术会议一棍子打死,更应看到某些“目的单纯”的学术会议的正面价值。
首先,同类会议中,医药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被邀请的专家在对一线医生的用药指导方面功不可没。尤其新药面市后,更需要专业的学术人员就药物的毒副反应、临床使用数据、联合用药等对科室医生系统地讲解,唯此,医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物处方,更好保证诊疗效果。
其次,分级诊疗离不开专业的学术代表进行药物知识普及。在分级诊疗的多个流程和环节中,需要考虑的除了诊疗技术的承接,更需要药物层面的对应。例如,回到基层医疗机构恢复的康复期患者,需要继续使用三甲一级医院开具的处方药物,但这类药物受制于当下药物品类相关限制等,在基层医疗机构很是缺乏。
资料显示,相对于诊疗技术培训,目前各级政府和医疗行业机构可提供的药品交流平台很少,民间或社会资本运作的可辅助对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系统、长期、专业的用药指导平台更少。
鉴于以上两个原因以及对医生继续教育和医院药师或药剂师普遍缺乏等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各地不能因噎废食,在打击假“学术会议”的同时,正常的学术交流会议,医生还是可以去的。
同时,有关医政、医管部门也需要在下达指令前后,更深入分析,并拿出同步辨析细则,例如,哪些医学类学术会议属于“商业贿赂”,哪些属于正常的用药知识交流,以给医生宽心丸,同时避免社会误读。
作者为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
编辑/本刊记者 吴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