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力:生长汉字的书写智慧

2017-05-02 09:14陈小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田字格观察力笔画

陈小琴

深入教学实践发现,观察力缺失是书写退步的重要原因。部分师生对汉字书写表现为“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即对美的不懂欣赏,对丑的不以为意。对汉字书写的观察力,一是指对字帖的静观默察后的了然于心,二是对自己的书写有眼明心亮的比较、审视,即“审美”与“审视”两方面的能力。培养观察力,让学生拥有内在的对美的欣赏力,和对美的情感追求,是提高书写质地的重要途径。

一、观察,从汉字构成上用心

笔画,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元件,练字,须从“横、竖、点、撇、捺”等基本笔画做起。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且要合乎法度。

1.细致观察,发现笔画的形态美

“横”是汉字中使用最多的笔画,也是最基本的笔画。简简单单一“横”,一位书法老师用一堂课的时间,扎实引导学生书写、提高。

课堂开始,老师以书法家颜真卿沙盘勤奋练字的故事导入。接着欣赏颜真卿的作品“一”字,引导学生观察形状,有了许多发现:“一字长长的”“有点弯有点翘,像扁担”“两头粗中间细”。怎么写好看呢?老师先让学生自己练写并评点,再用硕大的毛笔蘸水在黑板上范写,并缓缓地讲解:“写‘一就像开飞机,降落时要按一下,滑行时要稳一点,刹车时要顿一下,最后慢慢提起来。”接着带学生伸手按口令“一起在空气中开飞机”,变着花样让孩子在他背上“开飞机”,在同桌掌心写,一遍又一遍,体会快慢、轻重、提顿的书写变化。最后才让孩子伴着音乐在练习本里练,学生写得有进步,评价也有专业味儿了。

课堂尾声,老师用青蛙玩偶的身份讲童话:我是小青蛙,来给你们送礼物“二”和“三”,但蹦急了,字摔散了,你能把乱七八糟的组合在田字格里摆对吗?学生兴趣盎然地在黑板上摆弄,对长横和短横有了比较和观察,对“三”字横画间的距离有了探索和感知。这样的教学,用心可见一斑。

2.琢磨比较,感受偏旁的变化美

汉字,人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最富有变化和美感的文字,不仅笔画富于变化,偏旁或部件也有“变形”。

①偏旁、部件中笔画的“变形”

在合体字中,有些字成了部首或部件后,引起了“变形”的规律。

横的变形:除“口”“田”“日”等框形字外,“土、王、立、女”等左边的偏旁部件,一般末笔变形为提;“秉、事、肃、尹”等字中,“彐”但凡遇见笔画上下穿过,中间一横会出头。

捺的变形:作为左旁时,“禾、火、又”等独体字末笔变形成“点”。框中的独体字,像“图、囹、圈”等捺在右上的字不变,而“困、因、囱、菌”等右下的“捺”变形为点。

钩的变形:像“小、几、羽、敏”等字作为上部分时,会隐去钩;如“要、贾、置”等,“四、西”做头,笔画“竖弯”变形成“竖”;“改、鸠、赞”等字中左边的竖弯钩,变成竖提。

汉字的变形正体现着汉字合力、匀称等构成内蕴。遇到这些变形,要引领孩子在练写前就通过观察发现,这样才能写正确,并体会结构的紧凑与美观。

②偏旁在不同部位的“变形”

有一些偏旁在汉字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变化。教学“木”字旁的字“树、村、杏、梨”,我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发现“木”旁的书写变化。学生在反复观察、比较后发现,同样是“木”,位置不一样,其写法也不一样。“木”,作左旁时,“捺”变成“点”;作上部时,“竖”短而“撇”和“捺”舒展;在字的下方,“横”要平而长,“撇、捺”舒展。

教学练字中,当引导学生“四看”:看结构、看位置、看大小、看笔画,自己去发现规律。“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细致的观察能力在写字的学习中,十分必要,看得细,看得准,才能临得准。

3.揣摩练写,体会结构的融合美

“书能养性”。的确,我们一边领略汉字书写的韵律美和结构美,一边也在修身养性和陶冶身心,因为汉字的构造讲究和谐美。

汉字,笔画组合关系有“相交、连接、相离、整合”;笔画和部件的组合形式有“平衡、收放、穿插、避让、补空、呼应、疏密、错位”等;部件组合一起的表现:有左大右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低右高、上宽下窄、上窄下宽、中间宽上下窄等。而汉字结构法则是“左让右”“左部大而右部小,左昂右低下平衡”“中间横长如翅膀,平插有力字稳当”“居中竖画垂直写,顶天立地脊梁正”“横短撇长先写横,上收下展撇稍长”等。

教学“左右”这两个生字,你是否注意到,“左右”两个字的上边部分,其实是不一样的呢?仔细分辨,上边的横和撇有区别,“左”字,“横短撇长”,而“右”呢,“横长撇短”。又譬如“陪、部”,它们由“咅”和“阝”组成,但“阝”,它放左边小,放在右边时大,不仔细观察,又怎么能写出来呢!

二、观察,在汉字字体上的揣摩

书法史上,有篆体、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虽然说小学阶段,以楷书为主,但在六年级的练习中也有行楷的渗透。对行楷的初步接触,注意培养观察力和临摹能力,能提升孩子的书写速度,对将来其他字体的欣赏和学习有着启蒙与引领作用。

如上图的六年级下册的写字练习,引导学生发现“争、但、同、大”等字似有若无的连笔,在引导临摹时注意把握笔画的轻重;同时引导发现“只”字的“撇、点”的变化与呼应,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欣赏一些行楷作品,浅尝辄止的模仿,对孩子的写字布局都是一种拓展和延伸。

三、观察,在汉字作品上的探索

茶、酒文化里,文人雅士对茶具和酒具很讲究。我们书写的纸张、款式可不就是这“盛字”的器具吗?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楷书字体正确美观的时候,要引领学生形成一定的作品书写意识,增加对美的感受力。

1.田字格写字是基础

以田字格为坐标,帮助引导孩子去观察笔画的长短、倾斜度和弧度大小等,极形象具体,学生容易掌握笔画的写法。如“子”的书写,学生对竖钩的写法难把握,不妨提示从竖中线出发,略朝右带弧度地向下,豎的长度差不多,再回到竖中线,就能写好看了。写字教学中,田字格能帮助学生确认字的具体位置,并能提醒他们写字规律,如内紧外松、上紧下松等。然后,以竖中线为中心,还能使汉字在田字格中做到左右平衡。

汉字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田字格可以帮助孩子悟出汉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把字放进田字格中去了解这些规律,降低了学习和练写的难度。学生学会了观察,掌握了规律,对练字就有更浓厚的兴趣啦。

2.带着作品意识去创作

在每年的书法等级考试中,我们常常见到不同级别用不同的纸张。如下图呈现。

从这些纸张和要求看,是要学生有作品式的书写尝试的。这就要学生具有对书法纸张的观察,并将书写内容进行行款布局。达到这样的要求,不妨遵循这样的原则:字的大小基本一致;行款注意开头和末尾留出空白,字的中心要落在横格或方格的中线上,标点和字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空白的纸张上,字距相等,行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行距相等,行距要比字距大等。练习之后的互赏互评,也是一种提高。

重视孩子们在书写上的观察力的培养,引领他们揣摩汉字的结构,对照字“成字于胸”;欣赏不同的字体,形成一定的审美力和学习力;琢磨行款和布局,拥有作品式书写的求善求美的态度与意识。细致地观察汉字,孩子是在与母语文化的亲近再亲近。学习写字,将成为一种内外兼修的赏美、学美旅程。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汉字书写的魅力当长在!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田字格观察力笔画
“田字格”器材的制作和运用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有趣的一笔画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住在“田”间(二)
一笔画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