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研究

2017-05-02 13:34王建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王建文

摘 要:“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是现阶段我国外语教学改革浪潮中出现的崭新教学理论,将其与具体的大学外语教学课堂教学环节结合起来,从课堂教学主体-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估三个教学层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驱动自发性原则及考评多样化原则。这些原则以激发外语学习者的输出欲望为核心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外语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课堂教学理念,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2016年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育与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JGYB30)

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

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外语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一直是广大外语教育者不遗余力研究的热门课题。在各种各样的尝试中,北京大学外语研究中心的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自2008年提出伊始就受到了外语学界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巨大反响。该理论在2015年经其本人重新整理后,修正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out-Driven, Input-Enabled Hypothesis),该理论主要认为在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出比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者的内驱力更强大,同时,语言输出活动除了具有驱动作用之外,还是语言学习者学习的目标。其次,该理论还强调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时,可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有选择地重点培养英语说、写、译三种能力中的一种或两种。总而言之,该理论对实用对象的规定,即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中高级学习者,对语言输出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语言输入导向性和辅助性的角色定位为确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以此假设为基础的延伸性研究也随之展开。一些研究者就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却不可忽视在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理论层面而言,“输出驱动假设”是2008年初次在我国外语教学界提出来的,它的发展周期相对较短,仍然处于探索改进阶段,其理论构成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特别是它的实践指导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因此,从课堂教学入手,对该假设的核心概念进行提取分析,并将其具体化为具有普遍使用性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念,方便每位外语教师依据这些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无疑是一次既有挑战性又十分有意义的科研尝试。

二、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英语课堂教学三原则

通过对“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理论发展进行回顾和剖析,不难发现该假设的主要概念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学习对象性的规定,对“输出驱动”的双重角色定位及对语言输入的导向性和选择性确立。据此,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我们可以演化成三个以此对应的指导性原则:学生课堂主体性原则、驱动自发性原则、考核评价多样化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主体的界定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对大学外语教学对象的规定决定了学生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大学外语教学而言,特别是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学习了多年外语具有一定外语基础的大学生,传统教学模式就有点不合时宜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明确了大学外语教学的对象是外语中高级学习者,对于这一群体,文秋芳指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只学课文,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无法保证课文等所学知识应用到语言实践中去。”(文秋芳 2015)该假设对学习对象的描述,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课堂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教师课堂中讲授课文的绝对主体地位必须要被颠覆,让位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输出模式。这样既符合语言学习者输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从“被动教育”到“自主性输出”的角色转变也有助于学习者外语应用技能的强化和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就学科建设而言,这种转换也更符合教育界对大学英语实用技能性和人文科学性的定位。

(二)驱动自发性原则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核心概念是输出驱动。学习者以输出为动力且以输出为目标,换言之,作为语言输出主体的学习者,必须将输出作为他们的动力,经过实践活动后,形成输出这一学习目标。那么前者所谓的“输出动力”就等同于输出意愿和冲动,只有当外语学习者形成自发性的内驱力后,才能完成“输出”在这一假设中承担的双重目标。为了实现学习者自发性的输出行为,外语课堂教学环节必须要注意趣味性和职业性。

趣味性是实现学生输出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中,教材并不作为教师学生输入的唯一和必须来源,而变成一种可供学习者有选择地吸收和辅助性资料,课堂参与者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行摄入和吸纳。如果输入材料符合语言学习者的兴趣和期待,更容易激發学习者思考和表达的冲动,进而形成“输出”意愿,同时需要额外强调的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呈现输入材料时,也可以使用录音、视频、PPT文稿等多元化手段,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着兴趣,有利于输出的实现。

职业性是指在教学环节中适度引进与学生未来职业先关的输入和输出内容。“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认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应成为大学外语课堂主要的教学目的,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就业需要;此外,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外语教学要以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国际交流服务。输出假设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教学要求在这一点上实现了完美所谓契合。那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输入材料,则比现行的英语通识性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的驱动力,更能符合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潜在期待。这种融合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来说,更能增加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性,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为实践证明,将专业技能知识和外语技能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更受市场的青睐。

(三)考评多样化原则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对保证整个教学课堂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大学外语课堂的独特性,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这样才能检验出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实用性技能提高的程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要求的现实目标是外语学习者能够在读、写、译三方面中的一或两方面突破性的发展,这样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考核时采取差别化的考核手段。如果能让学习者结合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考核方式,这样更容易展现该假设所设定的对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单个外语教学课堂而言,每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基于国情,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教师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评价考核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必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方式。例如对于选择使用书面形式进行考核评价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完成基本的语言输出后,在课后继续对其成果完善加工,在达到自身满意的程度后,通过电子邮件等网络方式发送给任课教师完成考核;对于选择口语方式考核的同学,可以通过小组或互相考核教师监督的方式多样化手段开展,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学习者的评价标准,也要实行多样化的原则。因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强调学生的输出能力,而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评价时也需要采用灵活的策略,对评价标准适度把握,一切要以激发学生的输出欲望、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出信心为重要的前提和依据。

三、结语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仍处于发展阶段,其理论建设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本文对该假设进行的梳理和具体化研究可以看作是对该理论进一步迈向实践应用的一次尝试和补充。从该理论中衍生出的大学外语教学理念可以增强该理論的实践指导性,更便于广大外语教育者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应用和实施该假设,对外语课堂中学生实用技能培养的强调和突显更能提升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和实现个人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 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

[3] 王初明.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外语界,2014(2).

[4] 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自然拼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作用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英语科技文本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