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文
摘 要:游泳是一项实践性强的运动,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泳姿,呼吸方式,并且要保证积极的心态。随着高校游泳课程的普及,如何提高游泳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调节情绪是保证其积极心态的关键,因此高校在教学中要注重情绪调节法的应用,从多个角度促进该方法的实施,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情绪调节法;游泳教学;高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8.086
情绪调节法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使学生的情绪稳定,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并且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情绪调节法在教学中的作用明显,尤其是在游泳教学中,对水的恐惧是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将情绪教学法贯穿于教学之中,注重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注重学生认知交往能力的激发,使学生处于集体之中,获得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从而展现出积极的心态。将情绪调节法应用于高校游泳课程中,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叠加,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情绪,通过教学过程逐步的调整学生的情绪。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正在推行游泳教学的情绪调节法,旨在促进高校游泳教学的完善与进步。
1 情绪调节法应用的必要性
1.1 传统教学缺陷的需求
游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学生常出现恐惧心理。但游泳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这一技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展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其缺点在于忽视了学生情绪的变化,技能的完成自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降低恐惧感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信心的建立过程是漫长的。采用情绪调节法可以明确学生的不同情绪,如紧张、兴奋、恐惧或者是淡定,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于情緒稳定的学生可以进行技术的培训,对于情绪不稳定,技术不佳的学生则可以先从情绪的缓解入手,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独立动作完成来减轻其恐惧心理。传统教学不具备这一优势,一般多以语言教学,动作的指导和反复的练习为主。知识的更新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稳定是必要的,因此情绪调节法的应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弥补传统教学缺陷的重要途径。
1.2 实现游泳教学的根本
对于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而言,游泳的教学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对技术动作的强调较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多,教学过程与职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采用情绪教学法后,学生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游泳的重要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另外,游泳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一个技能的提高要依靠之前所学技能的扎实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会造成动作不连贯。而保证学生动作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就是情绪调节,通过情绪调节影响学生心理,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应对游泳课程。另外,情绪调节法也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教师在可以教学中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防止照本宣科,有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3 培养学生知觉思维的需求
知觉思维是学生对于事物的直观认识,如学生对游泳的直观反应为恐惧,那么其学习效果必然不佳。相关专家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提出,直接思维对科学活动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在游泳中,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知觉为枯燥无趣,但是缺乏理论基础,游泳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直接思维十分必要。情绪调节法采用正确的手段,让学生体会愉悦的学习体验,如采用游泳趣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游泳理论变得更加丰富,进而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情绪调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使其实践中的态度更加积极,技术动作更加标准。
2 情绪调节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细化情绪调节方法与过程
情绪调节法的提出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将其应用于高校游泳教学中,还需要将其系统化。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根据游泳需求制定标准的情绪调节方针,并由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情绪调节的运用多是具有目的性,在教学中除了要保证学生技术动作外,还需要注重其身心健康。细化情绪调节法,将其应用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学生的自我锻炼中,实现体育全面发展和终身理念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情绪一般包括焦虑、恐惧、好奇和愉快四种,在游泳学习中,应细化情绪调节法,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在完成集体教学的同时发现细微的问题,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情绪调节还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在良好的情绪下,学生更轻松的面对游泳动作,意志品质得到磨炼。在岸上,教师可以采用动作模仿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法使学生养成主动模仿的习惯,让学生对水产生好奇感,并最终想要征服水,完成游泳教学的根本目标。
2.2 构建相同要素,促进知识迁移
高校游泳课程的基本内容一般为仰泳、蝶泳、蛙泳和自由泳四种,一些学校将游泳作为体育教学的选修课程,课时较少,内容的划分并不详细。无论在哪种泳姿的学习中,情绪都对学生动作的完成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在短时间内弱化四种游泳姿势的差别,强化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的愉悦情绪可以体现出来,完成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指通过对一个知识的掌握和该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会并掌握其他知识。在游泳课程学习中,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泳姿学会另外一种泳姿,确保学习的高效性。知识的迁移还可以通过与游泳相关的课程来实现,如游泳救生,这一过程还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参加,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兴趣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采用模拟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游泳实践的发展。情绪调节应贯穿使用,它对于学生游泳过程的完成具有促进作用。
不同的泳姿有着特有的动作,因此也要分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情绪调节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避免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在理论和动作的讲解上,都可以采用关联法,即分析不同泳姿之间的共同点,提出问题的共性,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采取组间竞争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纠错,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现代游泳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知识迁移的共性特征并未被发现,可以采取实际教学指导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以游泳救生教学为例,由教师自编自导救生小电影,使学生发现不同元素之间的共性,也使其认识到游泳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从容的面对突发状况。
2.3 应用情绪调节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游泳教学的最终是让学生掌握游泳技巧,进行主动的练习和娱乐。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教会学生某个动作,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十分必要。采用情绪调节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与自主能力,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才能确保其有效性。情绪调节法注重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弱化高校的游泳考核过程,具有积极作用。
3 总结
总之,应用情绪调节法对于高校游泳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情绪调节法能够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正确掌握和学习游泳动作,降低对水的恐惧感。同时,情绪稳定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使游泳教学更加多样化。我国目前的游泳教学中,情绪调节法的应用缺乏统一性,需要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汤冬玲.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J].心理科学进展,2010,(4).
[2]贾惠侨.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的预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