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17-05-02 23:22王秀丽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选择2015级康复医学专业30人与护理学专业30人,将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组,另选取2014级相同专业60位学生作为常规教学组。常规组实施传统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组采用混合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并调查混合式教学组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许多护理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在学时方面有较高的相同性,为了优化课时安排,可以开展合班教学,采用理论与实验分离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实验分离式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重要器官、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由观察、分析组织切片,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模式开展的。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发现,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劣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康复医学生的需求。对此,为了更好地探究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本文采用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2015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2个专业的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组,另外选取2014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常规教学组。两组学生在高考时的成绩、男女比例、年龄以及文科理科等多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学时数均一致,教学的难易程度相同,并由同一组教师进行教学。

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先合班上理论课,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上实验课。实验课上,教师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本次实验所讲解的器官、组织的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石蜡切片,最终让学生拟写实验报告。

混合式教学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①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教学计划的明确

非康复医学的学生只参与组织学内容而不参与胚胎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集体备课并按照康复医学与非康复医学的培训目标,重新设计并编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学时安排中,康复医学专业应当更多,并适当优化组合教学的内容。

②学时设计

学时设计上,将传统的理论24个学时、实验16个学时变更为理论与实验各20个学时,也就是每次授课包括2个理论学时与2个实验学时,学生可以借助理论来开展实验,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

③授课班级安排

将传统的专业混合大班授课转变为各个专业分开的小班实验室授课。

(2)教学过程

①课前

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创建学习小组,然后发放问题。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群或QQ群等给每组发放不同但是与专业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或病例。例如康复医学专业,可以发放“为什么药物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差”,借助这类问题促使学生掌握血、脑脊液屏障的组织结构特征。学生在课堂之前,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②课中

课中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查课前小组的学习状况,各个学习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课前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并提出质疑,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借助观察组织切片来判断各个小组的争论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引导和控制教学环境即可。

二是观察组织切片,小组成员各自观察切片,在观察过程中,采用显微互动系统拍照储存不同放大倍数之下的典型结构图片,小组内相互讨论图片的各个特征结构并对比,并将其制作成PPT,借助观察客观、真实的图片,每个小组纠正或补充自己的观点。

三是在切片观察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成员上台借助自己小组制作的PPT重新阐述并补充观点,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在该成员描述完成之后进行补充或及时纠正,教师将小组表现与组间互评成绩加入平时成绩。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观察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借助单独切片考核的方法监督其学习,考核成绩也可以计入平时成绩。

五是分工完成实验报告,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在相互合作、讨论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将小组每次实验报告总成绩的平均值计入实验报告成绩。

六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纠正、补充和引导,促使学生在解决课前问题的同时,掌握重要组织、器官以及结构的形状特征。

③课后

教师对本次课堂上小组的互动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从而激发各小组的竞争意识。教師还可以把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在整理之后,借助网络发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网络上随时随地学习,弥补自己课堂上的学习缺陷,巩固所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3)评价标准

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期末理论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中包含20%的实验考试成绩以及30%的平常实验课程成绩。实验考试内容主要以器官辨认及幻灯片考试两大结构为主,平常成绩主要包含20%的实验报告成绩以及10%的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以考勤、切片考试、小组学习表现、问题讨论情况以及PPT汇报等为主。因此,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两个方面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

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对混合式教学组开展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是否喜欢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是否喜欢小班授课形式、学习积极性等。

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混合式教学组调查问卷结果

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高达59位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所有学生都喜欢小班授课形式,详情见表2。

三、讨论

在相互学习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及时借助客观、真实的切片图像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小班授课形式上,教师可以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目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形成性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体现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体现现代化医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和学都有明显的推动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实现高效教学。

本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质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另一结果显示:“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大多数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小班授课形式。”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乐观程度更高,更愿意参与学习,其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综合教学水平,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姚志勇,王喜梅.高职高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医学,2016,22(12):163-164.

[2]李锦新,马宁芳,刘玉荣,等.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式PBL教学模式探索及其效果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5,32(6):509-512.

[3]夏平,徐邦生,姚健,等.基于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台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4,37(1):247-253.

[4]张玉英,李艳萍,伍思琪,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4,25(4):316-318.

作者简介:王秀丽(1987— ),女,山东章丘人,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工学类课程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刑事一审程序“混合式”构建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