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妈
吃晚饭的时候,三三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数学?
她擅长几何推理,却非常讨厌冗长复杂的数学计算。“这些东西,以后一辈子可能也用不到,为什么要学呢?”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和爸爸都思考了片刻。爸爸说:“学数学是为了锻炼你的思维能力。比如推理呀、计算呀,立体思维呀等等。”“可是,”三三反驳道,“通过别的方式也能锻炼啊!如果要做物理实验的话,自然就需要推理;如果要烤蛋糕,当然就要计算原料的重量。这样不是更好玩吗?为什么一定要刷题?”
朋友圈中前段时间疯传过一则视频,是虚拟的一位律师对于现在的学校分学科教学方式的控诉。后来,又疯传芬兰即将在未来几年内废除目前的分科教育。虽然后来芬兰教育委员会出面辟谣,声称这是误读,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与欧洲国家对于现行教育存在弊端的改革,确是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面积虽小,创新能力却占据世界顶尖位置的国家未来的教育改革方向是怎样吧。
由于經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学生学习环境、劳动力市场及未来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芬兰政府认为维持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为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针对1—9年级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和针对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改方案。新课程于2016年8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课改以培养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的人才为总目标,以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促进有意义学习、快乐学习以及构建良好师生互动的学校文化,强调和促进“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s)向传统学科教学的渗入。简单来说,横贯能力是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能力而言,指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具有的通用能力。它不等同于知识或能力,属于综合素养的范畴,包括价值观、态度、意愿在内的面对具体情境的综合表现。这种能力跨越学科界限,需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保证学生能够面对个人发展、学习、工作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需求。新课改仍然保留了按学科教学,但要求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跨学科项目,鼓励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有目的的学习。这也正是本文开头三三向我们提出的学校未能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是所有学习的根本—为了什么而学。
学习是为了取得一个好分数吗?相信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会说NO。但事实是,确实如此。在孩子们苦苦为了提高几分而放弃假日休息时间,奔波于各个培训中心时,哪还顾得上追问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要学习数学?为什么学数学一定要刷题?
数学观念与思维确实是人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它能够帮助我们把一些事物和目标实现量化,方便比较与计算;再比如,它可以帮助人们合理推测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以及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但数学观念的培养,的确不仅仅是靠刷题来完成。君不见虽然我国奥数培训机构强大无比,奥数竞赛人才辈出,但在数学应用中获得国际地位及成就的却寥寥可数。
你喜爱数学吗?你曾经思考过,为什么要学数学这样的问题吗?你会不会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也跟孩子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学数学呢?这里并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对于学习和人生意义的追问,还有对数学的认真与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