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淑萍 王家强 编辑/孙艳芳
2017国际贸易大格局
文/廖淑萍 王家强 编辑/孙艳芳
当前,在美欧国家政局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逆全球化”动向给国际贸易发展前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经历了连续5年的低迷增长后,2016年四季度以来,全球贸易呈现回暖迹象。当前,在美欧国家政局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逆全球化”动向给国际贸易发展前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我国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外贸增长空间,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另一方面,要主动应对全球贸易保护政策,积极倡导与维护开放、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
2011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投资和需求不振,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汇率波动剧烈扭曲贸易成本。这些因素导致全球贸易增长长期大幅放缓,国际贸易增速持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成为“新常态”。特别是2016年,商品贸易量增长仅为1.7%,成为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步伐最慢的一年。
从2016年四季度以及2017年1月数据来看,全球贸易增长呈现回暖迹象:2016年四季度,美国出口和进口从此前连续七个季度的负增长转为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81%;同期,受特朗普当选后美元汇率走强、日元贬值效应的提振,日本出口强劲增长2.6%,进口增长1.3%,是五个季度来的首次转正;2017年1月,中国外贸实现“开门红”,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7.9%,进口增长16.7%,增速均较上月大幅提升。2017年全球贸易开局良好,一方面与2016年的基数低有关系,另一方面也预示国际贸易前景好转。
特别是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复苏稳定,为全球贸易增长奠定了一定基础。2016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1.9%,消费、就业等各项指标表现强劲;欧元区呈现稳健复苏态势,全年增速达到1.7%,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日本经济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扩张,为2013年以来最长时间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2016年四季度增长6.8%,较前三个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显示出企稳向好的迹象。美、欧、日和中国四大经济体GDP占全球的比重约60%,其经济增长对全球需求的扩张提供了保障。
从全球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看,自2016年10月以来已连续4个月超过53%,部分国家制造业进入库存上行周期。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报告表明,2017年一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102,高于荣枯线100。这是继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反弹之后再次适度增长。具体来看,景气指数中涉及航空货物运输、汽车生产和销售、出口订单以及集装箱吞吐量等方面的数据,均在过去几个月里出现稳定增长(见附表)。这些领先指标将支撑今年头几个月全球货物贸易量加速增长。
从全年贸易增速的走势看,可能呈现“前升后降”的态势。一方面,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前低后高,基数因素会对2017年贸易增速走势形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特朗普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欧洲经济复苏稳定、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经济止跌回升,2017年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全球投资增长会有所提速。但复苏态势尚未稳固,一些风险因素如美联储加息、欧洲大选、贸易保护主义等,会影响到国际投资信心和贸易走势,对全球贸易回暖形成打压。综合来看,2017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增速有望提高,下半年增速会略有放缓。
全球贸易景气指数(2017年一季度)
2016 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贸易发展出现了回暖态势。金砖五国、东盟、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增幅都有显著回升或降幅显著缩窄。
2017年,以下因素有望推动新兴市场贸易延续回暖态势:一是美国、欧洲、中国等大型经济体需求改善,将带动新兴市场出口;二是以原油、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对资源能源出口型国家的贸易发挥正面影响。世界银行预测,2017年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三是美元加息背景下,美元汇率升值,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相对贬值、产品竞争力增强,利好出口。
亚洲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受政府公共投资增加、居民消费旺盛等因素的推动,2017年亚洲新兴市场GDP增长率有望达到6.4%。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日本对东盟地区加大对外投资,均会对亚洲贸易形成支撑。其中,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对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出口有提振作用,柬埔寨、老挝、缅甸等经济体外资流入活跃,有望带动贸易增长。
就中东与北非地区而言,由于OPEC成员国承诺在2017年上半年实施减产,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际油价。从执行情况来看,2017年1月原油日产量比2016年12月减少82万桶至3214万桶,履行率达93%。沙特、阿联酋等个别产油国减产力度较大,预示着上半年这些国家石油出口量减少。但伊朗不受减产承诺的制约,预计其原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将持续增加。国际原油市场的潜在风险在于,随着油价上升,美国页岩油会乘虚而入。过去三个月,美国页岩油产量已累积超出预期目标值52.6万桶/日。面对美国大举扩张市场份额,OPEC减产承诺后续能否顶住压力继续得到执行是个未知数,并会对产油国石油出口的前景造成一定影响。
其他地区来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回升,俄罗斯和巴西有望在经济衰退后恢复增长,2017年对外贸易或保持增长。但受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墨西哥对外贸易可能会下滑。部分高债务国家(如委内瑞拉)受到美元加息和美元汇率升值的冲击,贸易条件恶化,对外贸易会继续萎缩。
过去几年,世界经济放缓给全球贸易增长带来了较大冲击,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贸易冲突加剧,全球化遭遇逆转。根据WTO的统计,2008年至2016年10月,G20国家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达到1671项,其中1263项(76%)仍在实施。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给全球贸易形势蒙上阴影。特朗普竞选时就提出,一旦当选将通过课征高税等手段来修正美国贸易不平衡现状;而正式上任后,很快就签署文件正式退出TPP,并试图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WTO规则等进行重新磋商。这意味着美国贸易政策将出现重大转变,其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日本、德国和墨西哥都将深受影响。美国2016年对外贸易赤字为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高达5022亿美元,比2015年高出4%。其中,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3470.38亿美元,对日本、德国、墨西哥贸易逆差分别为689.38亿美元、648.65亿美元、631.92亿美元。巨额的贸易逆差为特朗普威胁向中国、墨西哥、日本、欧盟等地区进口产品课征高税提供了更多借口。
尽管发生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较低,但小规模的贸易冲突不可避免,并会给各国对美出口带来一定冲击。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罗斯就扬言,“我并不反贸易,但是我只支持合理的贸易,而不是损害美国工人和国内制造业根基的贸易”。从特朗普和罗斯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最关注的是就业问题。所以在吸纳就业人数多且受国外进口影响大的行业(如钢铁、化学制品、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爆发贸易冲突的可能性较高。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近年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趋势转变的缩影。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路径随之也发生了深刻转变。WTO多边贸易体制举步维艰,各国转而以诸边、双边方式推进区域经贸合作。然而,随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正式退出TPP,TTIP谈判也陷入困境。由美国主导的两大区域经济合作协定面临流产的风险,很可能会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进一步上升。两大协议前途未卜并不意味着美国贸易霸权的退出。从根本上说,TPP和TTIP是美国维护其在国际贸易规则领域领导权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拉拢亚太或欧洲国家,形成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贸易合作圈。没有了TPP和TTIP,美国仍会在其他领域谋求贸易主导权,例如强势主导NAFTA谈判,或对WTO规则提出修改意见。这意味着,全球贸易规则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给各国贸易发展带来新的风险。
二是新兴市场将寻求弥补美国缺口,区域合作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多边贸易协定的推进难度较大,给各种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创造了条件,可能会导致国际投资和生产的转移与重新布局,带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组,使国际贸易投资格局更趋多元化。这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市场争取国际贸易话语权、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例如,近期亚洲多个国家对亚太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RCEP若建成,将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区域最广、成员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贸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投资便利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中国正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外贸造成了冲击,2016年中国进出口下降0.9%。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愈演愈烈,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中国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对象。2016年,中国共遭遇了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案件,涉案金额达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钢铁、铝业和光伏等领域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严重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出口。外部环境如此严峻,对中国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国需要转变传统的贸易发展方式,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新激活外贸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可以也应该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为自身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展望2017年,为更好地把握国际贸易发展机会,应对可能的风险,中国可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在巩固传统的欧美、日本、东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陆续起步,贸易投资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今年5月,中央将在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全面扩大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拓展我国外贸增长空间。其中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工程承包、投资设厂、产能合作等项目对出口的带动作用。
二是巩固与周边国家的自贸区建设,赋予区域合作更多内涵。2016年,中国成功推进的8个自贸区谈判或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新启动8个自贸区谈判或研究。例如,完成了与东盟的自贸区升级谈判、与格鲁吉亚的自贸谈判,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推进与马尔代夫自贸区谈判,启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的谈判。2017年,中国应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贸易往来密切、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进行自贸区谈判,积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新的自由贸易关系,努力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谈判内容上,可突破关税减让等传统方式,以重大项目带动自贸区谈判,将产业园区共建、国际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纳入议题。
三是警惕全球贸易保护政策,维护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2016年,中国借助主办G20会议的契机,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共同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在协调国际贸易投资政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促进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要警惕部分国家借助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施压。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尚未在汇率及贸易问题上对中国发难,有可能是“蓄势待发”,也有可能是不敢“轻举妄动”。但无论如何,对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操纵汇率指控和高关税举措等,中国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