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十八岁前靠父母,十八岁后靠自己”,意思是想拥有精彩的事业和人生,小时候要看家庭环境的好坏,长大后要看自己够不够拼。可是,有一个名叫赵崇基的年轻人,却用自己的真实经历颠覆了人们的这一惯性思维。
他没有出生于锦衣玉食的家庭,更没有通天入地的显赫人际关系,求学路上又遭遇从名校跌入三流学校的挫折,最终凭着强烈的自尊和刻苦的努力触底反弹,强势逆袭,不但成为耶鲁和哈佛的双料毕业生,三十岁不到就先后担任了“EF英孚”海外游学留学港澳区和中国区的总裁,用不屈的奋斗将自己变成了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教科书。近日,本刊记者张小婧,对这位励志总裁进行了专访——
接受,是更好的开始
初次见到EF英孚海外游学留学中国区总裁赵崇基,只见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衣着考究,高大帅气。他不开口时,看上去似乎有一丝内向、安静,可是一开口,精彩的言论和总是恰到好处的幽默,马上让他变成人群中的焦点,强大的气场和渊博的知识也尽情展露出来。
联想到他的耶鲁、哈佛双料毕业生的背景,让人惊讶的同时也不禁猜测:是怎样富裕的家庭和优秀的父母,会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孩子?可是,当赵崇基讲起自己的故事,才发现剧情出现了颠覆式逆转。
赵崇基出生于1984年,祖籍福建,后祖上移居香港。他的父亲是个裁缝,他的母亲平时在铺子里当帮手。父母共生了三个孩子,赵崇基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家人生活节省,住的是沙田区简陋的公屋。
父母接受的教育并不多,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人,整天起早贪黑地在裁缝铺里忙活。平时,由赵崇基的奶奶负责照顾孙子孙女的饮食起居。老人识字很少,根本检查不了作业,可是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唯一能督促孩子们学习的措施只有经常叮嘱:“你们得好好学,将来可以……”
幸好赵崇基记忆力超群,幼时的成绩就特别好,虽然读的小学只是沙田区的一所普通小学,可是初中时却凭着优异的成绩被“圣保罗男女中学”录取。
“圣保罗男女中学”是香港最有名的英文中学,也是第一所由香港政府直接资助的学校,不但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先进,而且自建校以来,就是富家子弟入校的首选,李嘉诚的儿子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上初中的孩子已经有了青少年时期强烈的虚荣心,可是进入校园后,赵崇基发现自己的同学大多有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背着挂有公仔玩偶的书包,放学后有接送的豪车,和他们相比,自己的吃用花销都相去甚远。
很多家庭优越的同学学习也非常认真,这让他一度不自信。可是,懂事的他深知:父母已经足够努力和不易。既然家庭出身无法预料和掌控,那只有承认现实,学出一个用钱也买不到的优势来。
因此,赵崇基没有受浮华的诱惑,也没有刻意地讨好任何人,而是专心听讲,蓄势待发。结果,两次考试便彻底让他恢复了自信:初一第一次摸底考试,他就考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引得有钱人家的孩子一片惊呼。见到这样的反应,赵崇基乘胜追击,第二次考试便夺得了第一名,从此他便坐稳了全校头名的宝座。
凭着这一压倒性的成绩,赵崇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包括老师在内,大家都把他视为平民家庭中走出来的励志榜样。
如果以这样的学习表现,将来考取一所名牌大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绝对不成问题的。可是,在圣保罗男女中学只读了两年,赵崇基的名校经历便戛然而止。
14岁时,正值初中毕业前一年,他父亲获准以技术劳工的身份,带着全家移民美国。父亲的裁缝手艺非常精湛,很快被美国一所服装企业录用。当时,香港平均每年都有超过5万的居民移居海外,在这样的移民潮中,赵崇基的父母也办理了移民手续。
得知自己不能在圣保罗男女中学继续读下去的消息,赵崇基曾不解而委屈。
但又想到,父母一直为了自己和姐姐们能够接受好的教育,而努力工作,这次移民也是父母想要为家庭创造更好的条件。赵崇基非常佩服自己的父亲,也相信父亲会带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于是,他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情来到美国,并渴望在这里延续自己的辉煌。孰料,到了美国才发现:现实远非想像的那样乐观。
一块幸福的华夫饼
在美国,教育部门并不会按成绩对中小学生划分等级,因此就算成绩再好的学生也不能随便进入重点学校就读。学校招生的原则是:视学生住处离校区的远近就近入学。
抵美后,赵崇基和家人落脚的小区并不在中心区,邻居大都是收入少、家境一般的草根家庭,这里的治安也不是太理想。赵崇基只能到小镇的中学当了一名插班生。
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赵崇基就傻了眼:这所远离闹市区的学校有些太过普通,环境一般,学生也都不是那么有活力。更让他难以适应的是自己的英语水平:在香港时,他曾是全校英语最好的,可是到了美国才发现,他的口语还远远没有达到日常交流的水平。赵崇基皱起了眉头:如果英語不过关,学习又从何谈起呢?
在最不开心的时候,妈妈却仍有办法让孩子们展露笑颜。有一次她买回几块华夫饼。这是一种周身布满格子的烤饼,抹有各种酱料、沙拉或冰激淋,咬一口鲜润柔滑,馥郁醇香,特别美味,让赵崇基一次就吃上了瘾。
此后,他还想买一次打牙祭。可是,在去一家饼店买华夫饼时,卖货的服务生听了他的口语便很是不屑,带着一脸的鄙夷才懒懒地走过来。那份傲慢和鄙视让赵崇基感觉周身的血液一下冲击到脸上,他扭头就走,当场发誓:如果不把英语练上去,就坚决不再吃一口华夫饼。
此后,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10个英文生字,这个习惯至今仍被他一直保留着。为了锻炼口语,他主动和当地的同学交朋友,即使受再多的讥讽,他也会参与大家的交流讨论。放学后,他还会抽出时间,去路边问路,去超市练砍价,陪孤寡老人聊天……逼迫自己去熟悉语境,铁了心把自己融入当地文化中。结果,白天的苦练连晚上也变得不“安分”,很多次夜里,他梦到自己和同学激烈讨论、不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当赵崇基再次走进饼店后,流利的口语和一再砍价的机灵劲,让饼店的服务生都投以赞赏的目光。可是毕竟甘苦自知,咬一口饼进嘴里,那种香甜让他瞬间湿润了眼眶。
虽然初中毕业又夺得全校第一名,可是因为就近入学的原则,上高中时,赵崇基只能在佛吉尼亚州一个名叫波多洛小镇高中就读。这所学校的学习氛围和之前的初中相仿,虽然也有很用功的学生,但却没有一个想要考名校的。有同学曾对赵崇基说:能读完高中就行,考大学的事就别指望了。
同学的话让赵崇基很不服气,他立志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让大家看看努力就一定行。
在美国,最有名的名校莫过于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等8所一流大学组成的常春藤联盟院校,可是,常春藤盟校收生要求极高,总共入读的学生不到全美人口的5%,能被录取的学生必须在学术能力考试(SAT)1600分的满分中,得分1500分以上。
为了这个远大的理想,赵崇基拼了:他除了坚持每天学10个英文生字,还抽时间阅读《时代》《新闻周刊》等当地时事及经济杂志,学习考试中的常用生词。同时,报读了6个大学选修课程,其中一个为校外自修。周密和安排让他如机器般繁忙地运转起来。
名校取录学生,不但重视学术成绩,文艺专长、社会能力也是重点。为此,赵崇基除了忙于学习,还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当起了图书馆的义工,担任了学生会干事,每次下雪后,他还是第一批参与扫雪的积极分子……赵崇基热爱写作,也经常参加作文比赛,结果两次夺得全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出色的写作能力,加上热心服务社会,他被《今日美国》评为全美40位杰出学生之一。
后来,赵崇基的出色让老师也变得不敢懈怠,学生的努力竟带动了老师的积极性。经常有老师主动找到他,和他交流辅导,很多老师骄傲地说:赵崇基,他是我教的学生。
最终,赵崇基终于考出了1500多分的好成绩,顺利入读耶鲁大学。
分享是最好的回报
赵崇基是波多洛镇高中创校30年来首位入读常春藤盟校的学生,因此,母校将他视为骄傲,将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校园里,成为了激励学弟学妹们在逆境中奋起的榜样。
明明自己英语最棒,可是进入耶鲁大学后,他却选择了历史专业。因为“英语只是学习的工具,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知兴替,懂进取”。在耶鲁的学习中,赵崇基也对以后的道路进行了系统规划。为了更好地证明新移民的价值,他决心毕业后去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就职。
据悉,麦肯锡公司目前任用的近万名咨询人员,均拥有世界著名学府的高等学位,并且绝大多数是外国人,想去麦肯锡就职就要具备过硬的竞争力。
为此,他努力学习,在从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毕业后,赵崇基如愿进入了麦肯锡公司工作。两年后,他不敢懈怠,考取了哈佛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继续深造。毕业后,再次进入麦肯锡工作。
赵崇基在麦肯锡工作几年后,想要尝试管理职位,正巧当时朋友聊到一个国内留学的现象——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去国外读书,可是孩子糟糕的英语水平和不知怎么择校让他们不知所措。
听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最初到美国求学时的种种挫折和辛酸,他一时心绪难平:原来还有这么多和自己家境相仿甚至不如自己的孩子們即将承受同样的折磨。当初自己就业时只想拥有一份足以让人称道的工作,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种莫名的使命感让赵崇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放弃在麦肯锡取得的业绩,改作一项专为出国读书的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职业。
在全球的众多教育机构中,最能锤炼英语水平的非EF英孚教育莫属,英孚教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员工多达4万人,帮助了1500多万学员,也把世界变成了一个英语大课堂。
2012的,年仅28岁的赵崇基被聘任为EF英孚海外游学留学港澳区的总裁、英孚教育(EF)港澳区总经理,同时还是耶鲁港区面试官之一,每年负责接见三四名港区考生。他成为英孚教育最年轻的总裁之一。
2016年,因为他的努力工作和成就,32岁就成为EF英孚海外游学留学中国区的总裁。自任职后,赵崇基多次奔赴各地,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第一手资料,为学生和家长全面解析海外升学路,鼓励他们大胆“游学”,去世界的另一边,收获视野、收获流利的口语、收获自信,“如果你想都不敢想,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他的话为很多家长提升了信心,很多人听完他的故事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除了做好英孚教育,赵崇基还积极投身于扶助青少年及弱势群体的慈善事业,担任着青年导师,成为了香港小童群益会、香港旅游业议会、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委员。
如今,正值事业辉煌期的他爱运动,好音乐,可以在演讲台上口吐莲花,也可以陪好友献唱街头,活得真实而洒脱。
有媒体曾这样评价:在这个充斥着浮华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开玩笑说“这是一个拼爹、看脸的时代”。可是,因为赵崇基却让人们深信:这个时代,知识依然可以改变人生。编辑/张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