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17-04-29 13:12李慧李录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思想政治大数据

李慧 李录

摘 要: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了大数据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资料载体,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特征的深入分析,指出了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有效的教育路径,旨在为提高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路径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如核聚变般突飞猛进地增长,海量的数据信息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宽广的思路,也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范围、教育效率被颠覆,将传统的以课堂上、校园内为主要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延伸至大学生的任何时刻、任何地域都能接收和体验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然而,凡事都有两个方面,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另一方面的影响,就是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地将西方消极的意识形态和良莠不齐的数据信息铺天盖地地向大学生袭来,猛烈地充击着大学生,如果此时大学生未能得到正确三观的引导,未能增强自觉抵制消极思想和消极文化的影响,很可能误入歧途。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大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有效教育路径。

二、大学生特点

大学生处于数据信息核裂变式暴增的大数据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精力充沛的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追新猎奇,快速获取各类信息。但是,大学生毕竟处于人生独立初期,思想比较单纯、尚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在看待问题时比较感性和理想化,无法有效取舍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一不小心就可能调到网络陷阱难于自拔。很多大学生身上鲜明地体现着以下特征:一是思想十分活跃,一旦受到压抑就会出现逆反情绪和逆反行为。大学生虽然步入成年人行列,但是其心理并未真正成熟,确切的讲刚好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对外界的一些新鲜事物很感兴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冲动和渴望,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其进行约束或管理,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或父母发生冲撞。二是承受力和抗压性差。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三观也处于波动期,他们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喜欢借助网络的私密空间进行发泄,这也暴露出他们较差的承受力和抗压性。三是强烈的参与意识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大学生大多抱有理想化的幻想,他们渴望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是由于现实的残酷,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一参与就受到打击和挫折,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态度。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亟需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是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影响。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共享、传播更加高效便捷,海量的信息充斥到大学生面前时,需要大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判断和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去筛选和批判地看待西方传播的价值观和文化,以使自己的主流价值观不收到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如何把控自己,如何受正确意识的引导成为面临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之网络缓慢、不及时,大学生能否在教育空隙理性地分析判断极其关键。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面临着冲击。通过网络实现在线学习,共享教育资源成为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这必然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我们知道在线教育不仅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新奇的教育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实现互动交流,这较之枯燥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疑更能勾起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地位面临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们决定着课堂教学计划、内容、重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体现着权威性和主导型。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显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虽然获取大量数据信息,但由于这些信息良莠并存,真伪难辨,对于缺乏理性分析判断的大学生而言是十分危险的,但这显然已经撼动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四、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地获取合法、有价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并理性地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诠释,是当前摆在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

一是积极引导,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大数據观念。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势必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引导大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大数据,理性的分析大数据,合法合理地使用大数据,具备了这些正确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大数据的价值和弊端,才能在应用大数据时多一分理性和批判。

二是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提升思政教育质量。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整合自身的思想政治资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技术,最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应结合慕课教学的特点,积极打造满足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精品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和资源。

五、结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死一个多元而开放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认识到时代特征,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实际对学生有效引导,并借助大数据资源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具备完善的人格,满足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凯鹏.网络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8月第32期:184.

[2]刘思言,毕大伟.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北方经.2016年第10期:138.

作者简介:李慧(1987.01—)女。河北唐山人。学士。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思想政治大数据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