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必考项:散文阅读篇(一)

2017-04-29 00:44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7年11期
关键词:骑车土豆散文

纵观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记叙类文本”(又称“文学类文本”)是重头戏。就初中生阅读写作能力而言,“记叙”是各项能力基础的基础——“记叙”是阅读活动、写作实践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又是将来生活工作中必需具备的。

记叙类文本阅读考查常分为“散文”与“小说”两种。这次,我们说说散文阅读考查。

【真题】2016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题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很不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魂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

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汽,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

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

(选自2016年5月8日《文汇报》,作者舒飞廉,有删改)

1. 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分)

2. 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 结合第③段,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

4.【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月亮,请分别说一说月亮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4分)

【甲】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舒飞廉《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乙】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樣: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贾平凹《月迹》)

5.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6. 文章结尾写妻子老家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就是“我”当年决心下堤修车的村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郭老师点评】

苏州市的中考题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苏州市是新课改的第一批国家级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批十四个中考改革试验区之一。

本次所选试题,文章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主要写了四件事:“我”学骑自行车;“我”和父亲骑自行车卖土豆绊倒,父亲扶起“我”;上中学时,“我”常在周六骑车回家,周日清晨返校;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回家时链条断掉,陌生村民帮“我”修好。作者通过对以上事件的记叙,写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表达了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现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

读懂选文是顺利答题的重要基础——这些年,我看到不少同学就是在“文章未读懂”“审题未通透”“语言未到位”上犯错。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读懂文章”才好。

从所选真题总体来看——题量大,多至六道试题;题型全,从概括文意到语言分析再到拓展运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敢创新——第四题用选文与新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是非常好的尝试。不仅仅要求读懂这篇选文,还要求考生在极短时间里,再读懂新的材料,求同索异,比较勾连,对考生思维的灵活与深入运用,都是非常有益的。

【精析】

第1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与归纳”

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词句加以概括即可。文章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主要写了四件事:第①②段,“我”学骑自行车;第③段,“我”和父亲骑自行车卖土豆绊倒,父亲扶起“我”;第④段,上中学时,“我”常在周六骑车回家,周日清晨返校;第⑤段,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回家时链条断掉,陌生村民帮“我”修好;第⑥⑦段,抒发“我”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现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结合上述文章结构分析,考生可得出答案。

第2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这也是对语言的品味分析

解答时,先要根据句子关键词语判断修辞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分析其作用。文中对“青蛙”“蚱蜢”“狗”描写的语句是“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很不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根据句中“慌不择路”“很不耐烦”“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等词语可判断,本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段中作者又将“青蛙”“蚱蜢”和“狗”的表現进行了比较,所以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另外,本段是对“我”练习骑车时的描写,刚学会骑车,心情自然是高兴愉快,车也骑得飞快,从文中“可以顺风骑得飞快”一句也可以看出。结合上述分析,答案即出。

第3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时,需结合文章中有关人物的事件和对人物的描写来具体分析。从文中“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我”和父亲骑自行车卖土豆事件,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从我摔倒后父亲扶我起来,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关爱;从文中“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可以看出父亲对东西的珍惜。

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对比阅读理解能力”

【甲】文主要通过对月亮的细致描写来刻画月亮的形象,从句中“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可以看出月亮时隐时现、月光惨淡的特点;【乙】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月亮的形象,通过“月亮是个好”“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可以看出月亮皎洁、美好的特点。

【甲】文是“我”在自行车坏掉后,沮丧推车行走时的一段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月亮时隐时现、月光惨淡来烘托“我”内心沮丧的心情;【乙】文是“我”与弟弟、妹妹一起讨论对月亮的认识,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特别是“月亮是个好”的句子,突出了儿童美好纯洁的内心世界。

第5题考查“对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分析”

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事件、主旨进行解答。文章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主要写了四件事。作者通过对以上事件的记叙,写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表达了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现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

划线句“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中的“它们”是指文中提到的“自行车”“我养过的牛、猪、鸡”,也是指父亲等故乡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从文中“它们现在在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人、物的深切怀念之情和对他们无法寻觅的失落感。

第6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作用的理解分析”

解答时,先判断情节在文中位置,再从文章内容、结构、主旨等角度分析。

结构上,与上文中“我”修车的情节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修车时,“我”是一个遇到苦难的学生,此时却是有妻子、有工作的人,强调了文中“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的意思;表达主旨方面,以前陌生的村子竟然是妻子的故乡,此时也就成了我的故乡,故乡的概念扩大了。这个村子不仅多年前帮助了我,而且还养育了妻子,所以本段语句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感激之情。

【参考答案】

1.“我”学骑自行车;“我”骑自行车卖土豆摔倒,父亲扶起“我”;“我”常在周六骑车回家,周日清晨返校;“我”骑自行车回家时链条断掉,陌生村民帮“我”修好。(3分)

2. 拟人、对比,从侧面衬托出“我”骑自行车的速度之快,表现了“我”当时喜悦、得意的心情。(4分)

3.“我”和父亲闻鸡起床,骑自行车卖土豆,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从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这个动作,可以看出父亲的细心和对车、土豆的爱惜;从他“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捏遍我的身子”等动作,可见父亲对“我”的关爱。(3分)

4. 特点:【甲】文中的月亮时隐时现,月光惨淡;【乙】文中的月亮皎洁,美好。作用:【甲】文表现了我沮丧(急切)的心情;【乙】文表现了孩子们心灵的美好(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4分)

5. 故乡事和物曾是“我”物质和精神的依靠,蕴含着“我”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观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3分)

6. 结构上,与上文对村庄的描写和“我”修车的情节形成呼应,内容上强调了“我”这个被祝福的“陌生人”,深化了“我”对家乡的感激之情。(2分)

【复习】

☆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感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主要特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努力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中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今天咱们说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中,有的重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的《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等。它们虽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很明显。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是侧重写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中考主要考记人、叙事散文,偶尔也考状物写景文。

抒情散文:内容上状物、写景,以抒发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着极大关系。散文中通过对具体“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感情的,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萧乾的《吆喝》等。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的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比较浓。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冰心的《谈生命》、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比较典型。

☆散文的读法:

(1)理清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弄清“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即抓住散文的线索。

(3)把握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的角度。

(4)重点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备考

散文因其语言优美、涵义丰富、思想真切、主题深刻而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我以为,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知道考什么:

从内容材料来看: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从材料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

从测试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

从考查形式看: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

知道怎样考:

应弄清考点,明辨试题,紧紧抓住“四以”“一规律”。

“四以”: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

“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猜你喜欢
骑车土豆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骑车不练腿 生活不完美
土豆喝水
土豆爱吃糖
发芽土豆带着毒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土豆发芽
骑车环岛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