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决策管理过程是一个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有辩证统一的过程,是一个虚与实不可分割的过程,“虚”是“实”的基础,而“实”是“虚”结果。决策管理中的“实”要建立在“虚”的基础上,而“虚”的最终目标是“实”的结果。
关键词:决策 管理
现实中提到“虚”,人们往往多想到它的贬义内涵。其实“虚”本身的内涵并无褒贬之分。说文解字中言:虚,是形声字,本义为大山丘。大则空旷,故引伸之为空。虚,空也。再把空与虚结合成一词——空虚,其就无褒之意了。“虚”字中的或褒或贬,都与其所结合的另一个词、字有关。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很早就关注了现实中“虚”与“实”的辩证统一。典型的代表就是老子所提出的“无与有”的辩证思想,被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一切。其强调,所有事物都可以找到它存在的对立因素,并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当然,世界之大,缤纷复杂,万物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则丰富多彩、呈现多样性,不可一概而论。但就其做事而言,人们常会说要“虚、实”结合,多务实,少务虚。虚实结合无可厚非,但多务实、少务虚是否正确,则有待推敲。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多务实少务虚,的确有割断“虚与实”的有机联系和平衡关系之嫌。做事中的务实与务虚,是“虚与实”的辩证统一,确实是把事做好的保证要素,是很值得深入探究的对立统一体。管理既做事,因此管理过程中的“虚与实”,务虚与务实辩证的有机结合是必须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虚”的解释有九,其中第八条的解释是,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既所说的务虚或以虚带实。以此来看,管理中必须存在务虚。笔者认为,尤与务实和务虚有着突出紧密关系的是决策管理,因为,“虚”有指导思想的确立、大政方针制定的含义,其确立与制定的过程皆可视为“务虚”。但要强调的是,务虚的目的是更好的务实,酝酿方针、政策的目的是使执行中更好的务实,由此可见,决策管理就是一个务虚与务实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它不仅要确定管理的目标,更主要的是计划出实现目标的过程,这是一个虚与实不可分割的过程,“虚”是“实”的基础,而“实”是“虚”结果。笔者在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决策管理中“虚”与“实”的分析,对决策管理中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决策管理中的务虚与务实
如果把决策过程只看成是务虚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其不仅要确立目标(包括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大政方针制定),更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的执行计划,前者可视为务虚,而后者必须是务实,决策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务虚与务实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什么是决策?决策管理理论大师西蒙说:决策就是管理。西蒙认为,决策的实质就是为解决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问题而选择方法。没有问题就没有决策,而没有决策就没有管理。管理者总会面临问题而要抉择方法,抉择了方法又要确立目标,有了目标才有了计划的依据,有了计划才有了管理的依据。所以,决策就是管理。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保证决策的有效关键在于明确决策结构。建立决策结构能使管理者依据系统性来进行决策。他认为正确决策的结构是:问题分类——定义问题——确定问题的限制条件——先判断决策方案的正确性而不考虑是否可以接受——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实施行动——执行时检查决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彼得·德鲁克的有效决策的框架,形成了一个正确的决策过程,笔者认为,其包括明确问题、分析原因、确立目标、选择方法、分解任务和制定计划等六个要素。
1.决策管理中的务虚。日常人们说的“务虚”,一般指探讨理论、理念、原则等精神层面的研究。从计划角度看,“务虚”就要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其最终目标则是达到“实”的结果,接受“实”的检验。务虚解决不好,务实也不会有理想结果。根据这一道理,笔者以为,决策管理中的务虚有三:
首先是问题的明确。作为一个组织在任何发展阶段中,妨碍组织发展的问题总是存在的。由于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性,问题不会是单一的,不管是组织中哪个层次的管理者,如果去实现组织发展目标,都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决策者需要清楚,其都面临那些问题,要清楚这些问题中那一个是的最根本问题,要清楚你要怎么去解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决策者在决策中明确问题是首要的务虚,它奠定了决策的方向。
其次是决策者要定义问题,即对主要问题定性。要清楚问题的性质及其对组织发展的影响和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奠定了解决问题的基础,并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也就形成了务虚的意义。
再次是确定决策目标,根据解决问题所限定的条件,需要时间的长短、组织所应具备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影响,用什么样的结果来解决问题,为决策中的务实确定前提条件,也就达到了务虚的目的。
2.决策管理中的务实。我们常说的“务实”中的“实”,是指解决问题措施,是看得见摸得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计划角度看,“实”通常是回答,怎么做。“实”要依靠“虚”来指导,从人的做事来看,做事过程中预期的方法、步骤等措施必然要“实”,因此,选择方法、分解任务和制定计划也就成为决策管理中的务实。其体现在三个关键点上:
第一是策略抉择。策略是解决你面临问题的最主要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绝不是一个,但在众多的方法中必须选择出一个主要的正确的方法,决策者要在考虑比较方法效用的基础上界定那一个解决方法最具有正确性。正确的方法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法,但它一定是符合客观条件要求,能被组织主观条件所接受的恰当的方法。
第二是分解任务。确定方法后,决策者要考虑方法实施需要完成那些任务,既要抉择出细化目标来保证方法的实现,赋予抉择策略的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可执行性。
第三是确定执行步骤。确定执行步骤往往被人们认定为计划(是计划狭义的内涵)。这是一个在组织空间与时间相结合中,形成的预期的行为步骤,是最终使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
策略、任务、步骤必须实,要让执行者能实实在在的去执行,所以说,它们是决策管理中的务实。
但必须强调“实与虚”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和统一的。“实”建立在“虚”的基础上,而“虚”的最终目标是“实”。务虚不好,务实也不会有理想结果,“虚”脱离了“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虚”必须“虚”的正确,“实”必须“实”的科学。
二、决策管理中的正确务虚
保证决策管理中务虚的正确,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指导思想要正确,二是方法要正确,所以,确立决策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使用正确务虚方法则十分重要。
1.确立决策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体现在决策目标与方法的正确上。目标是决策者对问题解决结果的承诺。它告诉执行者努力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鼓舞士气。一个未来正确的发展结果,必能体现出进步、可行、现实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实现性。目标反映着决策者的思想,思想正确选择的目标才能正确。所以,决策往往是由人思想意识所支配的。思想意识是决策形成的基础,最终影响着人做事的结果。思想意识不正确,决策的结果也很难正确。
思想意识正确,反映在人看问题的“深”和“远”上:“深”是指人能通过深刻的分析,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剖析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远”是指人能通过事物今天以及昨天的现象,看到其明天与后天的运动趋势,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的本质与规律,才能决策者产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去指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的思想意识,来自于决策者对面临问题的正确分析,有了正确的分析才有正确的意识。正确分析和正确分析方法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2.掌握正确决策的务虚方法。决策中的务虚是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和决策目标,人类在长期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SWOT分析、脑导图法和头脑风暴法(请见笔者拙著《管理执行力》)可以对应这三个环节来使用。
其一是SWOT分析。这是一个力求决策信息全面而有效的信息分析工具,产生于西方。它是针对问题的出现,对决策者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的机遇、风险、优势、劣势等进行全面分析,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组成是SWOT,故称SWOT分析。
其二是脑导图法,亦称思维导图分析法,它是通过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来使用发射性思维的分析方法。其简单却又有效,被人们称为革命性的思维方法。使用该法,首先要确定一个中心问题,用发射型思维找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再将每一个原因作为分中心而去继续寻找这一分中心的关联因素,最终找到问题所有原因而界定出其根本原因。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笔记方法。
其三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亦称思维共振法。基本做法是:选择5至10余名有关人员(或专家),针对解决的问题用发散性的想象思维而提出方案,从而找到众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参与人员再用收敛性的逻辑思维,结合问题甄别推敲每个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去掉那些不可能使用的方案,把留下的方案按优劣编排顺序,供决策者最终做出抉择。其在使用时要坚持四个原则:第一,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能反驳,不加评论,并逐一记录;第二,鼓励个人独立思考,可以在别人影响下产生联想性方案,但不重复他人的意见;第三,方案越多越好,允许相互矛盾,荒诞离奇;第四,对每个人的提出的方案,其他人可以补充合理性,使方案更具说服力以便于最终决策。这既是一个决策目标的有效方法,也是抉择策略的有效工具。
三、决策管理中的科学务实
决策管理中务实的科学性是指,务实要“实”的科学。“实”的科学有两个关键,一是分解任务中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二是行为步骤对策略的有效落实。
1.务实中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决策有两类,一类是定性决策,一类是定量决策。定性决策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分析与判断,在对事物运动规律和内在本质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定量决策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方案的决策,是依据量化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方案的预期结果,使决策者从中做出最终的抉择,是决策的 “硬技术”。
科学的决策是指对预期行为的筹划具有科学性,保证决策体现正确性和合理性。关键在于目标的分解,建立起正确的任务系统,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任务系统中的任务目标,必须具有五个内涵:可明确,即目标必须是一个可量化的结果;可衡量,这个量化结果是纵向上的历史性比较和横向上的关联性比较而确定的,是一个纵向和横向而比较产生的可衡量的进步性结果;可实现,必须保证能实现,必须建立在与客观变化的适应性上与主管条件的可增长性上,即必须与客观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与主观能力及增长相吻合;相关联,即目标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其它目标具有合理的关联性,体现了多种任务的协调组合,使各种活动所实现的目标可相互促进;有时间约束,它必须是在一定时间概念的约束下可实现的结果,没有时间约束,目标则失去了它真实的意义。其形成了明确性、可衡量性、实现性,有关联性和时间约束性等五个原则,简称SMART特性,决策者在分解目标时管理中把握住SMART特性,也就做到了决策务实中,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也就赋予了决策务实的科学性。
2.决策中科学的务实方法。决策者科学的务实,不仅要掌握科学原则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决策的务实阶段主要有两个关键,分解任务和制定步骤。分解任务与制定步骤的依据是相同的:第一是时间,依据总任务目标所需完成的总任务来确定总时间,并依据每个具体任务的逻辑关系划分出不同时间内需完成的具体任务,最终形成众多行为程序;第二是依据配合人的数量及工作岗位来分解每一个时间概念內自己和他人需完成的任务及实现的具体结果,为实现总任务目标的行为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状的任务目标体系,形成了最终的计划结果,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分解任务和制定步骤的科学方法中,有两个方法对决策者来说,要尤为关注:
一个是WBS,既工作分解结构技术。工作分解技术是把一个目标按一定的原则分解成任务,把任务再分解成各项具体工作,再把每一项工作分解成个人行为。其实将一个目标所完成的任务,划成三个层面:第一级是将目标任务的整体划分出任务子系统,确立目标任务的主要工作包;第二级是针对工作包,再划分出完成工作包所需的主要工作;第三级是将主要工作划分成具体的行为活动。这是针对目标、主要任务、主要工作和具体行为的空间分解和时间分解。空间分解是指主要任务、主要工作和具体行为应由哪个部门,那个岗位,那些人来完成。时间分解是指主要任务、主要工作和具体行为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最后形成工作责任分解,形成责任关系结构,形成了主要任务、主要工作和具体行为的标准。
另一个方法是工期估算法。这是一个配合工作分解结构技术所使用的方法。工期估算是根据任务范围、资源状况计划出行动所需要的工期,估算出完成的时间。估算工期要充分考虑,任务活动规模和资源配置合理,考虑人员能力因素对任务工期的影响,还要考虑每项活动中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项目工期估算完成后,可以得到量化的工期估算数据,来作为行为控制的依据。工期估算是通过时间来控制行为以确定计划的可行性,协调各种任务活动,使执行者能全盘考虑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保证各项任务活动协调进行。这样既有助于行为业绩评价,又能促进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总言之,决策管理过程是一个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有辩证统一的过程,是一个虚与实不可分割的过程,“虚”是“实”的基础,而“实”是“虚”结果。决策管理中的“实”要建立在“虚”的基础上,而“虚”的最终目标是“实”的结果。决策管理中务虚不好,务实也不会有好结果,而“虚”脱离了“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决策管理中无虚必须“虚”的正确,务实必须“实”的科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Z] 商务印刷馆出版 2016
[2]刘孜著 管理理论与成功实践[M]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4
[3]安维、白静、赵炜主编,管理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4]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精要[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5]赵静编写 管理执行力[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赵静(1977—)女。北京人。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中关村学院)财经系教师。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与管理。